冬日里的海口市江东新区海文北路项目施工现场依然机器轰鸣,沥青摊铺机和压路机在宽阔的场地上来回穿梭,钢铁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团团升腾着热浪的沥青混合料不断从摊铺机上卸下,工人们正忙碌地对路面进行最后的平整和压实工作,为最后的通车做着准备……
张殿亮正穿梭在人群中,眉头紧锁,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张总,你找啥呢?”施工员牟文凯好奇地问道。张殿亮停下脚步,环顾四周,目光中带着一丝焦急:“我那顶安全帽呢?哦,在这儿呢!”他伸手从一堆工具旁捡起了一顶褪色的安全帽。
这顶安全帽是海文北路项目负责人张殿亮的“老朋友”,从项目开工的第一天起,它就陪伴在张殿亮的身边。起初,它红艳如火,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帽逐渐褪色,却也记录下了海文北路项目从荒芜到建成的过程。
“这帽子都成古董了,张总,你该换一顶新的了。”旁边的一位工人打趣道。张殿亮笑着摇了摇头:“这帽子虽然旧,但它是我的老朋友了。从项目一开始,它就跟着我。刮风下雨,日晒风吹,它都默默陪着。看着它,我就能想起我们一起走过的这三年。”
说起张殿亮,项目部所有人都会用“拼命三郎”来形容他。海文北路项目开工之初,征迁工作就遇到了大难题。海口那时候正是高温期,中午地表温度高达40多度,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张殿亮从不退缩,他带头驻扎在现场,配合各方了解情况,协同拆迁办满足村民的诉求。
“张总,这天气太热了,要不我们先回去吧?”牟文凯劝道。张殿亮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坚定地说:“不行,征迁工作拖不得。我们早点完成任务,村民们就能早点享受到道路带来的便利。”经过艳阳的炙烤,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那顶鲜红的安全帽衬着张殿亮更显挺拔。
很快,张殿亮与属地村民打成了一片。他用“老熟人”的身份,积极与村民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和困难,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征拆工作进展顺利,海文北路项目也优先于周边同时开工的项目完成了全部的征拆工作。
然而,征迁只是项目中的一个难题,顶管施工才是摆在他眼前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张总,目前检测到地下水含量过高,这可咋办呀?”牟文凯一脸焦急地找到了张殿亮。海文北路项目的顶管工程是国内最大直径的圆形顶管,管节为外径4.7米的混凝土管节,顶进路径总长为220米。这项工程需要穿越以砂石和淤泥质粘土为主的富水地层,且地表沉降控制难度大。
“别着急,办法总比困难多。”他随即带领团队顶着高温,24小时在施工现场反复测量、监测数据,修改施工方案,那顶有些褪了色的安全帽在人群中来回穿梭。经过大家的努力,他们最终采用砂石分离机处理泥浆、土工布+橡胶止水圈的管节间止水、道路导改、第三方监测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克服地下水含量丰富、地表沉降不易控制等不利因素,保障了顶管顺利贯通。
期盼已久的通车之日悄然而至,阳光温柔地倾洒在新铺就的道路上,也将光辉洒向了那顶褪色的安全帽,那份深沉的红色仿佛为他加冕一般。张殿亮轻轻拿起安全帽,指尖轻轻摩挲着这位“老朋友”,欣慰地走向烈日苍穹下的工地……
素材:海口陆域项目部
供稿:孙美珩
编辑:王耀宇
校核:修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