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夏天,山东烟台解甲庄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农家的院落里。在这个宁静的午后,农妇孙秀英正在自家院子里忙碌地晒着凉席。突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两位陌生的客人走了进来。
他们面带微笑,礼貌地向孙秀英询问:“大姐,天气这么热,我们口渴得厉害,能否向您讨口水喝?”孙秀英是个心地善良、性格实在的人,她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搬来板凳让他们坐下休息,并从屋里端来两碗清凉的井水递给他们。在得知他们还未吃饭后,孙秀英又热情地邀请他们留下共进午餐。
然而,就在孙秀英忙碌着准备午餐的时候,她无意间发现这两位客人竟然趴在炕沿上,拿着放大镜仔细地研究起她铺在炕上的凉席来。他们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显然对这床凉席的精湛工艺感到惊叹不已。孙秀英见状急忙上前阻止,语气坚定地告诉他们:“这是我孙子睡的凉席,虽然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外人可不能随便碰!”说罢,她作势要收走凉席。
但这两位客人似乎并没有要停手的意思,他们紧紧地按住凉席,急切地劝说道:“大娘,您别急,我们再仔细看看。”他们试探性地询问孙秀英是否愿意出售这床凉席,并表示无论她开什么价都会接受。然而,孙秀英却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坚定地回答:“不卖。”看到孙秀英态度如此坚决,两人无奈地对视了一眼,只得悻悻离开。
在两人离开后,孙秀英赶紧将凉席收了起来,并小心翼翼地收藏在一个特制的楠木盒子里,生怕惹出什么事端来。然而,她没想到的是,这床看似普通的凉席竟然会给她带来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孙家的院落里时,门外又响起了敲门声。孙秀英打开门一看,竟然是昨天想买席子的那两个人。她刚想关门回避,却看见他们面露惊慌之色,连忙挡住门解释道:“我们是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想再来看看您家的那床凉席。”这时,孙秀英才发现他们身后还跟着村干部。看着村干部也出面了,孙秀英也不好意思再将人拒之门外,于是便让他们一起进了屋。
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孙秀英还是从楠木箱子里取出了那张象牙席。这张席子色白如玉、光泽剔透,细密均匀的人字形纹路彰显出它的非凡品质。席背用枣红色的绫缎精心包垫,黑色的缎子包边上绣着精美的龙纹图案。虽然肉眼无法辨认出它的具体材料,但显然这绝非普通的草质或竹质凉席所能比拟。
在随后的聊天中了解到,孙秀英原本是解甲庄里的一个普通农妇,但她的家族在几十年前也曾显赫一时。她的父亲曾是当地的“草头王”,有着极高的地位和权势。“我父亲原来是黄县伪税务局长,”孙秀英开始叙述这床席子的来源,“他听说丁家收藏了一床从宫里流出来的象牙席,便连哄带骗、威逼利诱地花了几百个大洋强行买走了这床席子。至于这席子到底有何价值,我是真的不知道。”
工作人员耐心地为她解释道:“象牙席制作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是广东地区进献给朝廷的珍贵贡品。由于北方气候相对干燥,这种象牙席只能在南方制作完成。其编织工艺相当复杂且造价昂贵无比。”他们进一步解释说,象牙席用料极多且编织工序异常艰巨,因此劳民伤财。当初雍正皇帝看到这张席子时并未表现出太多喜悦之情,反而因为担心铺张浪费而心生忧虑。然而广东官员却误以为皇帝对此物喜爱有加,为了博取圣心又接连进献了四张象牙席给朝廷,结果引得雍正皇帝勃然大怒并下令禁止再制作此类奢侈品。
听到这里孙秀英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并继续询问起这张席子的流传经历来,工作人员也知无不言地为她详细解答:“到了清末时期清朝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宫中许多珍宝开始流失民间,其中就包括这张珍贵的象牙席,后来它被一名有眼光的太监带出宫外并以高价卖给了丁家当铺。”他们继续讲述道,“后来又被您父亲买下并带回老家解甲庄一直珍藏至今。”
经过仔细鉴定后工作人员激动地肯定道:“这席子与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风格完全一致,应该是宫中流散之物无疑了!”另一名工作人员也凑过来细细端详并比划着说道:“实在是太精美了!这做工简直堪称完美无瑕!”村干部也忍不住赞叹道:“真是没想到我们村里竟然还藏着这样的宝贝啊!”
据文献记载,在雍正年间制作一张这样的席子需要耗费一百多头大象的象牙以及十几名工匠长达一年半的辛勤努力才能完成。而且象牙质地坚硬无比,在当时还特意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药水来软化象牙以便于劈成薄片进行编织工作。可见其制作工艺之复杂和精湛程度非同一般。
听到这里孙秀英不禁感慨万千,她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以及自己多年来对这床席子的精心保管。如今得知它的真正价值和历史意义后更是让她倍感珍惜和自豪,同时她也意识到将这件国宝级文物继续留在身边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
这时工作人员也看出了孙秀英心中的顾虑和担忧,他们诚恳地劝说道:“大娘您看这象牙席如此罕见且珍贵无比,绝对算得上是国宝级文物了。如果继续留在民间恐怕难以得到妥善保护和保存,不如将它上交国家让更多人来共同欣赏和研究它的价值所在。”他们继续补充道,“当然我们也会给予您一笔丰厚的报酬以表谢意。”
孙秀英经过深思熟虑后终于做出了决定,她决定将这件传家宝上交给国家博物馆以供更多人欣赏和研究其独特魅力。她小心翼翼地将象牙席收进楠木箱子里并连同箱子一起交给了工作人员,心中满是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因为她知道自己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一份微薄的贡献。没过几天,工作人员就派人给孙秀英送来了500元和一张奖状。
没过多久博物馆便派来了专家对这床象牙席进行了详细鉴定和评估工作,结果显示这床席子长2.03米、宽1.23米、厚0.1厘米、重约2.2公斤;席面光滑透亮且触感丝滑无比;整体造型美观大方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堪称稀世珍宝!
“全中国也仅有三张,这回真是捡到宝了!”清朝覆灭后,这5张象牙席流落民间,其中3张被找到,两张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如今这床由孙秀英上交的象牙席已经成为烟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欣赏,其估值更是已经突破了亿元大关!当然这样珍贵的文物自然不可能再流传于民间了,但前往博物馆参观的人们依然有机会一睹它的风采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清象牙席:此展品为清代文物长205厘米,宽125厘米,厚0.1厘米,重2.2公斤。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所载,宫中牙席共有5张,现存世3张,这件象牙席即为其一,系清雍正朝制作。此席选用当时暹罗(古泰国)进贡的象牙,由广州工匠编织而成。整席典雅气派,工艺极其精湛,是稀世罕珍。现收藏于烟台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