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邯郸赵王陵被盗!文物贩子一夜暴富后落网,铜马追回成为国宝!

百科   2025-01-19 12:41   福建  

在邯郸博物馆的深处,珍藏着三匹举世无双的战国青铜马。它们不仅在这座享誉国家一级的博物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更是被誉为镇馆之宝,熠熠生辉。令人惊叹的是,这三匹青铜马的历史比汉代蜚声中外的“马踏飞燕”还要悠久,早了约400年。它们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展现出写实艺术韵味的青铜马作品,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无法估量。正因如此,国家文物局经过严格评定,将它们列为一级文物,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这三匹战国青铜马并非一直安然无恙地陈列在博物馆中。它们的身世背后,隐藏着一段曲折离奇、惊心动魄的故事。曾经,这些国宝级文物不幸被盗,甚至一度流失海外,历经磨难。回想起1997年10月18日那个凌晨,月色朦胧中,几名利欲熏心的盗墓贼趁着夜色掩护,偷偷潜入了他们早已盯上的目标——战国赵王陵2号陵。面对可能获得的巨额利益,他们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

战国赵王陵墓群,作为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帝王陵寝,位于我市西北紫山东麓的丘陵地带。这片陵区气势恢宏,分布在五座山丘之上,被考古工作者按照数字顺序编号为1至5号陵。整个陵区占地面积广阔,达到了惊人的28平方公里,是国内已知规模最大的战国王陵。其壮丽的景象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被中外史学界一致誉为最早的“东方金字塔”。这里不仅承载着赵国厚重的历史,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和文化研究价值。

就在那个不平静的凌晨过后,次日,一位巡山的老人在赵王陵二号陵墓的封土上方意外发现了一个盗洞。这个盗洞直径之大,足以让人通过。老人立刻警觉地意识到可能发生了文物被盗的严重事件,于是迅速报警。接到报警后,大批公安干警和文物保护人员火速赶往现场。当时,所有人最关心的莫过于陵墓内的文物安全情况。为了尽快了解失窃情况,现场决定派遣人员顺着盗洞进入墓底进行探查。

由于盗洞位于陵墓正上方,且竖直通向墓底,深度达几十米,给探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盗洞口狭窄且形状不规则,只能容纳一人勉强通过。经过现场专家的紧急商讨和周密准备,最终决定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用成匹的绸缎将身形较小的文物保护人员紧紧包裹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悬吊着慢慢降入墓底。

这种方法竟然奇迹般地奏效了,第一名文保人员顺利抵达了墓底。然而,在第二名文保人员尝试进入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紧急情况。由于盗洞内壁凹凸不平,凸起的石块将第二名工作人员紧紧卡住,动弹不得。

这一突发状况让在场的人都捏了一把冷汗。一方面担心用力拉扯会造成吊绳断裂,给工作人员带来身体伤害;另一方面更担心如果封卡洞口时间过长会导致墓室内空气稀薄,对已经进入的第一名工作人员构成生命危险。幸运的是,在经过一番紧张而有序的努力后,险情终于得以解除,第二名工作人员也顺利进入了墓室。

然而,墓室内的景象却让大家的心情沉到了谷底。不出所料,那些珍贵的国宝文物已经被盗墓分子洗劫一空。这起震惊全国的王陵被盗案立刻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参与案件侦办的民警回忆道,当时公安部门迅速成立了高规格的专案组全力展开侦破工作。随着调查的深入进行,逐渐揭露了这个盗墓团伙的严密组织和分工明确的犯罪模式。他们中有人负责指挥策划、有人负责实施盗窃、还有人专门负责销赃贩卖,“一条龙”式的犯罪链条使得被盗文物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流入了非法的文物交易市场。

在专案组民警的不懈努力下,陆续有8名盗墓分子被成功抓捕归案。随着团伙成员的相继落网,这个犯罪团伙的幕后组织者也逐渐浮出水面——一名北京籍男子杨巍。

据落网的盗墓分子交代,他们经过精心的谋划和充分的准备,在二号陵台北侧的一座封土墓顶上打下了一个探孔。通过探孔装入定向爆破炸药引爆后,将封土挤压在孔壁周围形成了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竖洞。他们正是通过这个竖洞进入了墓室并盗走了包括三匹青铜马在内的众多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它们的失窃对于国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终将会降临在每一个犯罪分子的头上。不久之后,幕后组织者杨巍也被警方成功抓获归案,并如实供述了其受李强资助提供作案工具盗窃赵王陵的犯罪事实。然而此时墓中被盗的包括青铜马在内的珍贵文物已经流失到了海外,追回这些国宝级文物成为了当务之急。

王陵被盗、国宝流失的消息传开后,三匹青铜马的下落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如此稀世珍宝流失海外将是国家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决不能让国宝就这样流失海外!”专案组民警们立下了坚定的誓言,他们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追回这些流失的国宝级文物。

经过长达百余天的缜密侦查和万里追踪,在国际刑警的全力配合下,终于在1998年5月12日成功将流失到英国的三匹青铜马追回并“完璧归赵”,这一喜讯传回国内后,举国欢庆、万众欢腾,人们纷纷为专案组民警们的英勇和智慧点赞致敬。

当这三匹战国青铜马被成功追回并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再次得到了深刻的诠释,当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们对这三匹青铜马进行了细致的鉴定和评估,他们一致认为:这三匹青铜马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们的出土情况和保存状况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和线索。

位于邯郸市东环大转盘的“胡服骑射”雕塑

同时专家们还指出:这三匹青铜马很可能与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改革有关,这一改革不仅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力量,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这三匹青铜马作为当时的军事装备和艺术品,无疑成为了这一历史变革的见证和缩影。

邯郸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它的外观看上去相当显眼,好像古人的帽子

如今,当我们站在邯郸博物馆二楼的展台前,凝视着这三匹神情悠闲、栩栩如生的战国青铜马时,我们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匠心而赞叹不已。它们不仅代表了战国时期青铜铸造技艺的最高水平,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瑰宝与传承。虽然它们曾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和磨难的考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得到了应有的珍视和保护,这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考古现场在线
直击国内考古一线现场,与您分享考古发现,探索历史文化。了解那些人,那些故事,那些物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