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原创 小核 小核说核药
01. 背景简介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治疗尤为棘手。近年来,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放射性配体疗法(如诺华的[177Lu]Lu-PSMA-617)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肿瘤吸收剂量和正常组织毒副作用仍有优化空间。2025年2月,一项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期刊上名为“Biodistribution and dosimetry of [177Lu]Lu‑SibuDAB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的研究,介绍了PSMA靶向放射性药物[177Lu]Lu-SibuDAB在mCRPC患者中的生物分布和剂量学研究结果。原文链接:DOI: 10.1007/s00259-025-07102-8
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积累、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研究人员开发了具有白蛋白结合基团的新型PSMA配体,[177Lu]Lu-SibuDAB便是其中之一。这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单臂的研究,共纳入17名mCRPC患者,他们均在用尽所有可用治疗方案后参与本研究。患者接受5.3 ± 0.5 GBq的[177Lu]Lu-SibuDAB作为首个治疗周期的注射。其中16名患者接受了连续全身SPECT/CT扫描以及静脉血样活度测定,用于剂量学分析。研究人员利用OLINDA/EXM™软件计算了唾液腺、肝脏、脾脏、肾脏、红骨髓以及选定肿瘤病灶的吸收剂量,并与已发表的其他PSMA放射性药物数据进行比较。
02. 研究结果(部分)
文中肿瘤吸收剂量系数(Absorbed Dose Coefficient, ADC) 是指单位注射活度(GBq)的放射性药物在肿瘤组织中吸收的辐射剂量(Gy)。
表2列出了不同患者注射的配体质量以及相应正常器官(肾脏、唾液腺、红骨髓总、红骨髓自、肝脏、脾脏)的吸收剂量系数(Gy/GBq)。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正常器官的吸收剂量系数,肾脏的吸收剂量系数最高,为1.84 ± 0.64 Gy/GBq,其次是唾液腺、脾脏、肝脏和红骨髓。红骨髓自的吸收剂量系数最低,为0.05 ± 0.02 Gy/GBq。这表明在正常器官中,肾脏受到的辐射剂量最高,而红骨髓受到的辐射剂量最低。此外表中还显示了不同配体质量组之间的吸收剂量系数差异。虽然大多数器官的吸收剂量系数在不同配体质量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红骨髓自的吸收剂量系数在400 µg配体质量组中显著低于200 µg和80 µg配体质量组。这可能意味着配体质量对红骨髓的吸收剂量系数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表3列出了所有患者的肿瘤病灶的吸收剂量系数(Gy/GBq)以及肿瘤与肾脏、唾液腺、红骨髓的ADC比率。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患者的肿瘤病变的吸收剂量系数存在较大差异,范围为0.8 - 27.6 Gy/GBq,平均值为9.9 ± 5.4 Gy/GBq。这表明[177Lu]Lu-SibuDAB在不同患者的肿瘤病变中的摄取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肿瘤的大小、数量、PSMA表达水平等因素有关。此外,肿瘤与肾脏、唾液腺、红骨髓的ADC比率分别为6.7 ± 4.8、33.1 ± 34.1和102 ± 81。这些比率表明[177Lu]Lu-SibuDAB在肿瘤与正常器官之间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尤其是肿瘤与唾液腺的ADC比率较高,这可能有助于减少对唾液腺的潜在毒性。
表5比较了[177Lu]Lu-SibuDAB与其他几种PSMA靶向放射性药物(如[177Lu]Lu-PSMA-ALB-56、[177Lu]Lu-EB-PSMA-617、[177Lu]Lu-LNC1003、[177Lu]Lu-PSMA-617、[177Lu]Lu-PSMA-I&T、[177Lu]Lu-J591)的剂量学数据。
相关往期链接:
首个[211At]PSMA-5人体SPECT/CT成像结果正式公布!
从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来看,[177Lu]Lu-SibuDAB在注射后15分钟、30分钟、6小时、24小时以及7天时的血液活性浓度依次降低,在血液中的清除速度相对较慢,这可能是其能够延长循环时间、增加肿瘤积累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安全性方面,[177Lu]Lu-SibuDAB的耐受性良好。在治疗后的随访期间,有41%的患者出现了骨髓抑制的加重(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其中2名患者发生了严重的不良事件。
03. 总结
1. 关键发现:
肿瘤吸收剂量显著提升,肿瘤平均ADC为9.9±5.4 Gy/GBq,是同类药物如[177Lu]Lu-PSMA-617的2倍以上。
肿瘤/唾液腺剂量比达33.1,远高于同类药物(4.3-9.5),提示唾液腺损伤风险降低。
正常器官剂量可控,肾脏吸收剂量(1.84±0.64 Gy/GBq)与现有药物相当,但骨髓剂量略高(0.10±0.04 Gy/GBq),需进一步优化。
安全性初步验证: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无严重急性不良反应。41%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多为轻度),与高肿瘤负荷相关。
白蛋白结合策略优势:相比早期白蛋白结合药物[177Lu]Lu-PSMA-ALB-56,[177Lu]Lu-SibuDAB的肿瘤/骨髓剂量比提升至102(vs. 49.3),安全性更优。
2. 临床意义
治疗潜力:高肿瘤剂量与低唾液腺损伤可能提升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
未来方向:需扩大临床试验验证长期安全性,并探索与161Tb或225Ac核素联用的可能性。
个体化治疗:基于肿瘤负荷的“Sink Effect”可能指导剂量调整,减少正常组织暴露。
“Tumor Sink Effect”是指由于肿瘤组织对放射性药物的大量摄取,导致正常组织或器官中放射性药物的摄取量相对减少的现象。这种效应在放射性药物治疗(如PSMA靶向治疗)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可能影响药物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分布,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177Lu]Lu-SibuDAB凭借其延长的血液循环时间和显著增加的肿瘤吸收剂量,在mCRPC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其独特的白蛋白结合特性使其在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剂量比值上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肿瘤与唾液腺的高比值,有望降低治疗相关的口干症副作用。
文末附上了原文链接,方便读者检索拜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小核本人,视角局限,欢迎批评指正;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有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或联系xiaoheshuoheyao777@163.com,小核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内容编辑 | AI工具kimi+小核
排版设计 | 小核
媒体合作 | 科研宣传 | 转载开白
xiaoheshuoheyao777(小核微信)
相关链接:【指南与共识】前列腺癌PSMA PET显像操作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核医学医师》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编审:李春林
关注人数:50000+人
总第3253期
2025年2月8日
乙巳年正月十一
欢迎关注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官方网》
http://www.caonmp.com/
声明: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
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