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PET显像下的隐形风暴:一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报告

学术   2025-02-07 22:50   北京  

源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核医学科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1.简要病史

男性,73岁,鼻塞半年余,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头晕头痛4月余,进行性加重1周。既往:结肠癌术后2年;前列腺电切术后4年;糖尿病史10年余。

1周前行鼻内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如下:


2.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119.0 g/L↓(120-160)

红细胞压积:0.360 L/L↓(0.4-0.5)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8%↑(50-70)

淋巴细胞百分比:17.7%↓(20-40)

超敏C反应蛋白:167.27 mg/L↑(0-10)

  患者为何久治不愈?是否另有隐情?


3.18F-FDG PET/CT显像

双侧筛窦、上颌窦、鼻中隔、鼻咽顶后壁、双侧壁、右侧乳突、内耳局部软组织增厚伴糖代谢增高,SUVmax为16.67


双肺多发结节影,部分伴糖代谢增高,糖代谢较高者SUVmax为6.59


气管及支气管多处增厚伴糖代谢增高,SUVmax为6.33


结肠癌术后:术区未见明显占位及糖代谢增高灶


胸椎5肋椎关节、腰椎5棘突、左侧第6、11肋软骨及骶髂关节局部伴糖代谢增高,糖代谢较高处SUVmax为10.03



4.随访结果


项目名称结果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

阳性(+)

抗中性粒细胞核周抗体(pANCA)

阴性(-)

抗中性粒细胞蛋白酶3抗体(PR3-ANCA)

阳性(+)

抗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ANCA)

阴性(-)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测定

阴性(-)


(右鼻腔肿物活检):

送检粘膜内血管增生、血管炎明显,腺体及血管周围见片状坏死及肉芽肿、散在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明显

免疫组化:

CK(pan)(+); EBER(+); CD30(5%+); CD56(-); CD3(+);CD5(+);Ki67(10%+); CD20(B细胞+); CD4(+); CD8(+);  TIA-1(+); P53(-); CD7(+); Mum-1(+); IgG4(+);

诊断意见:

结合ANCA检测结果、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5.诊断要点和思路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又称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 WG),是一种病因不明、罕见、可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延治、误治病死率高。

典型的临床三联征:上呼吸道(鼻腔、鼻窦、喉部)、下呼吸道(气道、肺)受累和肾小球肾炎。

鼻和鼻窦是头部和颈部最常受GPA影响的部位。肺部受累相关的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咯血,其影像学表现征象多样,典型的特点为:“三多一空洞”,“三多”即多发性、多形性、多变性,“一空洞”及空洞形成,是其重要的影像特点。肾脏受累,通常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其存在预示着更严重的后果。


多发性:双肺多发病变,散在分布。

多形性:病变形态多样,可为结节、肿块、实变、空洞等,多种形态常同时存在。

多变性:病灶大小、形态、发生部位易变化。


GPA属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c-ANCA/PR-3 ANCA),诊断综合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实验室检测结果、血清学标志物和组织病理学结果。202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关于GPA的分类标准如下:


2022年 ACR/EULAR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分类标准

该分类标准适用范围

*该分类标准用于诊断为中小血管炎的患者分类为GPA

*在应用标准之前,应排除模拟血管炎的其他诊断临床标准

临床

标准

鼻受累:鼻腔出血/溃疡/鼻痂/充血或堵塞/鼻中隔缺陷或穿孔+3  
软骨受累:耳或鼻软骨/声音嘶哑或喘鸣/支气管受累或鞍鼻畸形+2
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受损+1

辅助

检查

C-ANCAPR3-ANCA抗体阳性+5
肺部影像学检查提示结节、包块或空洞形成+2
病理可见肉芽性、血管外肉芽肿性炎或巨细胞+2
鼻部影像学:鼻腔/鼻窦炎/实变或积液/乳突炎+1
寡免疫复合物沉积的肾小球肾炎+1
p-ANCAMPO-ANCA抗体阳性-1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x109/L-4

根据分类标准:该患者评分为16分。



6.后续随访

明确诊断后患者应用免疫抑制治疗,经过系统治疗之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胸部CT提示肺结节消失。



7.总结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以累及到多个系统、器官。尽管临床表现多样,但该病具有典型的临床三联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是诊断此病的关键指标之一。当肺结节出现“三多一空洞”时是该病一个重要的影像学特征。

18F-FDG PET/CT在诊断GPA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研究表明,在PR3-ANCA抗体检测阳性之前,18F-FDG PET/CT已能检测到GPA病变,而且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18F-FDG PET/CT作为一种分子影像学全身检查,不仅能够帮助评估病情范围,指导免疫抑制治疗的强度,还能提高有效检出率,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总之,尽管GPA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但18F-FDG PET/CT的独特显像价值使其成为诊断此病的重要辅助工具。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核医学科




文章作者:李璐

编辑:张露月


相关链接:【联核启航,共建生态】联影PET/MR协同创新专项行动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站


《中国核医学医师》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编审:李春林

关注人数:50000+人


总第3252期

2025年2月7日

乙巳年正月初十



关注中国核医学医师
依法行医、依法维权
欢迎转发、欢迎转载


欢迎关注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官方网》

http://www.caonmp.com/


声明: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

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中国核医学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隶属于中国医师协会,是中国核医学医师的行业组织。利用这个平台传播有关核医学医师协会的活动;宣传有关核医学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依法行医事宜;宣传核医学的技术与辐射防护知识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