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在网上和线下,接触了大量0-7岁国内孩子的父母。从事幼教工作很多年,但对中国家长的现状越了解,我越遗憾于所接触到的一些事实,几年前最初以为是个案,慢慢发现其实很普遍,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非常痛心于了解到当下父母及老年人对一个小婴儿的理解和态度,以及他们如何支持一个初到地球上的小婴儿。
对此,我的内心被无奈与痛苦占据了。
这些现象之一是,很多的老年人,尤其是外婆们,由于心疼自己的女儿,让新出生的婴儿与自己同睡。如此,母亲就可以睡好觉睡整觉就可以产很多奶。
试问,母亲难道只是一个产奶的工具?母亲是孩子的来处,是孩子情感的依托、安全感的来源!
我遇见的这种情况下的母亲,她们并不知道这样做对孩子有什么不好,她们甚至无知得你不忍心抱怨、批评,更何谈指导?
我相信,每一位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儿女的。所以,我相信这两代母亲也都是出于爱。
只是,才出生的一个只会吃喝拉撒哭哭闹闹的小婴儿,他如何有能力向世人尤其是向母亲呼唤:我虽然已经从你的身体中分离出来,但是,在我的心里,我从未与你分开,你是我的全部,你是我的世界,我仍需要与你在一起!
很多母亲都知道,当孩子成长到2岁半左右,他开始说“我”或“不”——这说明,在意识层面,孩子终于意识到:母亲是母亲,而我是我,我们不再是一体的!我与你开始分开,我是我,你是你,世界是世界,你不再是我的全世界。
但是,我们也知道,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看到了2岁半前的教育带给孩子的一切,其实,很多已经很难改变(这其中最困难的不是孩子,而是母亲的成长很难,成人接纳自己的孩子很难)。其中,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眼睛明显能看到的,也是一般人很难关注到的,那就是安全感。
一个安全感基础奠基良好的孩子,他的内在才有力量,他才能顺利地从母亲那里走出来,然后走向周围,走向世界。
那些粘人的孩子,那些很没力量的孩子,那些在一群孩子中很难自由放松的孩子,那些很躁动的孩子……甚至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很难同其他孩子合作,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有些母亲为了帮助孩子发展其社交能力,硬是把孩子往人堆里推。但通常是,我们越推就越推不出去。
其实,一个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其3岁左右之后,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玩耍能力中观察到,他们也会在玩耍中通过遇见冲突与合作来发展自己社交能力。
我们的确会看到,有些孩子很难融入人群之中,我们几乎不可能把他们真的推进去。
我在工作中通过观察儿童与成人的关系,以及儿童早期的带养情况,逐渐意识到,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源于生命早期母亲对他的呵护,换句话说,就是母婴关系其实决定了婴儿日后的所有社会关系。
再说得通俗些,我在各种分享中经常提到,一个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其实决定了他与世间万有的关系。
孩子与母亲之间的连接是天然的。在母腹中时,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与母亲同在一起。后来,经历一朝分娩,孩子在物质体层面与母亲分离,但那当时,在心理上并未分离。
我们知道,比如小羊小马等哺乳动物,他们一出生就可以站起来;我们家的小狗,在它出生一个月后,就活蹦乱跳地在院子里晒太阳、追着狗妈妈叼着妈妈的奶吃。
但是,做为高等动物的人类,正常情况下,起码要等到出生一年后才能站立起来。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的胎儿期应该是2年,但是因为直立行走的原因,人的骨盆比较小,如果一个胎儿在母体生活两年,人类是没有办法顺利分娩出胎儿的。所以,人类的孩子必须得提前一年出生。
如果你认可这样的理解,那么,我们就会更加理解新出生的婴儿,以至于更加知晓婴儿需要什么样的照顾。
子宫里的环境是安静黑暗温暖的水环境,被水环绕,处处被保护;但是出生后,医院的灯光很强,人类世界的噪声已经既多又强到可能无以复加的地步,这还不是最恶劣的婴儿生长环境,还有就是没有母乳,甚至是母婴之间从婴儿一出生就分离。
婴儿不会说话,但我经常尝试着把自己放到一个小婴儿的位置去感受。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初,就被声光吓了一跳,接下来还继续被吓(有一次我我去看中医,医生跟我讲一个3个月的婴儿被关门声吓得持续痉挛了3天)。
因为,自我的人类很难理解一个小小婴儿的需求。那些一出生就被众人关注的孩子和母亲,他们的真正的需求很少也很难被关注到。
我家的大狗,在最寒冷的冬天里,生了9个狗宝宝,除了给它准备吃的喝的,我什么都没做过,因为我什么都做不了。甚至在第一胎娩出后,大狗就在夜晚的寒风中跑了出去,新出生的小狗在里面唧唧唧地叫,我的孩子们有些着急,这位大狗的母亲是我家的另一只大狗,它也着急,到处奔跑着去找这位正在生产的母亲。无奈之下,回来后一会儿钻进窝一会儿钻出来,最终选择坐在院子里,一直望着这位狗妈妈出去的方向,直到它回来。
它可是才出生的小狗的外婆啊,它也当过母亲,它把最温暖的窝让给狗妈妈,它把自己好吃的食物都让给妈妈(尤其是我的邻居,每天给它一根香肠,它从来都是叼回来给自己的女儿),它能做的,仅此而已。做为狗的主人,我们能做的,除了看着,就是准备食物。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一只小狗钻到了铺盖底下没有被发现,死掉了,其余的8只都已健康的长大。
很佩服不如我们人类高级的狗妈妈,它一口气养大了自己的8个孩子,尤其是它是那么地纤弱,骨瘦如柴。
所以,我总是在思考,我们人类到底怎么了?当代孩子的种种困难,当代母亲的种种焦虑都来自于哪里?
从教20余年,尤其是近5年来,在我与家长们接触过程中,在我脑海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个词就是“焦虑”,是的,深深的焦虑。
很多父母,不是为过去懊悔,就是为未来担忧,唯独不在当下。
在这个时代,大多人们和自己的连接都已经不够紧密了,人们都主要用头脑工作和生活,很难关注到自己的心。因此,很容易丧失直觉,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直觉,要靠书本或他人才可能了解些许,而不是与当下的孩子真实的相遇。
是的,就是内心深处的深深地焦虑阻碍了我们与自己的相遇,与孩子的相遇。因此我们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察觉不到。同时,也因此,我们更加不了解孩子的需求不理解孩子的行为,这会导致我们陷入更深的焦虑。
这也是我看到的很多被送往新教育机构的孩子,按说他们比一般孩子享有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我分明从一些孩子身上看不出他们来自于这样的学校和幼儿园。
决定一个孩子在世间生活和工作的所有能力的,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其中最关键的是母亲。一个不能在孩子生命早期与孩子建立起连接的母亲,孩子的生命觉一般不会发展得太好,最终也会影响到这个孩子与世界的连接。
我深深地相信,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其实很难逆转地,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两篇文章,讲到了周星驰的孤独,以及胡歌和朗朗的父母的残酷教育,文中的核心内容都与这三个男人与母亲的关系有关。观点虽然一致,但是,我本文要讲的内容,从某个角度来说,与此相反。但都与母亲和孩子的关系相关。
一个婴儿,在生命中的第一年,母亲应该为其提供子宫般的成长环境。这个子宫般的环境,既是外在可见的环境,比如温暖的家,适宜的温度、柔和的灯光,母亲无时无刻的陪伴,尤其是睡眠时的陪伴……而内在的条件,非常重要的是,母亲应该被周围的成人关心与呵护,真正支持到母亲对孩子的陪伴。因为,母亲情绪的平和,以及对婴儿的需求能敏感觉察到并且满足到对于一个婴儿的一生非常重要。换句话说,一个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呈现出来的一切,都与此时母亲的陪伴情况直接相关!
孩子是投奔父母而来的,不是外婆和奶奶!这世间有多少人有什么人对婴儿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母亲在他的身边,因为,他的母亲才是他世界的全部。
所以,如果这个世界真的爱这个小婴儿愿意付出努力去呵护他的话,那么,请把他留给他的母亲,就象动物世界那样,让所有的孩子都被母亲照顾着长大!
这世间,没有哪个婴儿需要母亲以外的陪伴超过母亲,也没有哪个人,比母亲更了解她的孩子的需求!
我始终相信,除非你一生都没成长,否则,你对你孩子的付出,不在早期就在之后。
套用一句江湖上的话: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我在多年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现,那些最能影响到孩子一生的人,是陪孩子睡觉的那个人!夜晚是人最脆弱的时光,夜晚陪伴孩子睡觉的那个人就是带给孩子安全感的那个人。
那个人应该是孩子的母亲!
我们遇见吓我们一跳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无意识地喊出“哎呀妈呀”,我们只会喊妈只会喊她,不会喊其他人。
做为一个三两岁的小孩子,他在遇见任何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人也应该是母亲,这个序位就应该如此,如果序位变了,我们就需要思考和改变。
如果你真爱你的孩子,你就不要怕吃带孩子的苦。只有那些不怕带孩子苦带孩子累不怕夜里睡不好觉日夜陪伴孩子的母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母亲。
我们对孩子情感的建立,我们在孩子一生中带给他的教育,就来自于日复一日地给孩子做饭、洗衣、照顾他睡觉,给他洗澡、擦屁股、擦鼻涕……爱就体现在这点点滴滴之中,或者说,爱就在这点点滴滴中发生着,建立着。
我想起我大学期间,放寒假的前一天夜里是没办法睡着的,因为想家,接下来要坐六七十个小时的火车,到家一般都是三四天以后。为了回东北的老家,一连四五天的时间都睡不了什么觉,只为回家,只为见亲人。
而在今年过年前,我在郑州某大学做了为期2天1晚上的工作坊,那时学校已经放假。但看到很多的学生仍进进出出的,他们都不急着回家,尽管已临近年关。当然,他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所有的原因背后可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当中很多都不是被母亲带大的孩子。不是被母亲带大的孩子,他们对亲人、对家,甚至对这个世界可能都很难有特别深沉的依恋。
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如果是被母亲欢迎的、接纳的、亲自照顾的,那么,他就是被世界欢迎的、接纳的、爱着的。那么,他对这个世界也同样会产生深深地接纳和爱。
一个母婴关系建立得不好的人,其实会很孤独很无助很冷漠的。当然,有些孩子虽然不是被母亲带大,但带他的人能让他感受到如母亲一般的爱,他也是幸运的,虽然他也会倾其一生对此抱有遗憾。
当我在生活中发些带孩子的辛苦之类的牢骚的时候(一般不是真正的牢骚,更象是向孩子的爸爸邀功),我家孩子的爸爸总是说,要不怎么说母亲伟大呢!
是啊,的确如此!
不过,我必须强调另一个观点是,我在文中提到照顾孩子的辛苦和劳累——事实上,如果你真正抱着以孩子为师的心态承担了照顾孩子的所有,那么,你的收获一定比你付出更多。你在不经意间获得的,一定高于你付出的辛苦。也因此,你不会抱怨,你只会感恩!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有特别的意义,他是每位母亲最好的老师,如果母亲没有错失的话。越是难养的孩子,越是优秀的老师。
我是一个成长空间比较大的母亲,所以我特别感谢我的孩子,尤其是老二。
我一直记得有一幕:在寒冷的冬天里,她拉在了裤子里,满裤子满腿都是大便,我本想只是给她洗一下屁股,当年生活地方的冬天的室内是相当寒冷的,处理这事非常不易。
但当我发现必须给她洗澡时,我就做相关准备。一个人在那样寒冷的室温下,穿着厚厚的冬衣,又怕冷到了孩子,做这些事相当不易,我甚至感觉到艰难,艰难得竟想哭——但就在那一刻,我感动了自己。因为,我无所抱怨,全然接纳,并且心怀感恩。
当时我想到,如果不是她,我今生今世可否有机会如此细致周到地照顾一个人?在我生命中,可否会另外有人需要我给予这样的照顾?
是孩子,深深地,把我拉进了这个世界!
在我没有结婚时,做为外省人的我,在我生活和工作的城市里,我几乎不认识谁。在一次下午下班时间的公交站上,我看到无数的人们在那里等车,当车子到达后他们急匆匆地挤上车,消失在黄昏的晚霞中。
然后,瞬间,车站里又挤满了急于回家的人们——就在那一刻,我哭了!因为,我不急着回家,这世间没有人等我回家,甚至我几天不回家都不会有人知道。
当我不被他人需要时,我看不到我活着的意义。
是婚姻中的另一半,尤其是后来我的两个孩子,他们都一一告诉我,我必须好好地健康地活着,因为,他们需要我。
被人需要的感觉是幸福的,所以,如果说他们是负担,那也是甜蜜的负担。
我们对所有人事的爱,都体现在付出上。付出才是幸福,付出才令我们的存在变得有意义。
一个人有机缘为另外的人付出,那是上帝的恩典!
所以,爱孩子的父母们,别怕他们吵到了你们的睡眠,即使你第二天早晨起来必须上班。
我们,千万,别辜负了投奔自己的小生命的信任,他们的到来,就是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我们,应该,在感恩之中,怀着一颗崇敬之心,好好地陪伴照顾他们!
阳光三月 初写于2016年2月12日夜 于成都三圣花乡
修改于2024年8月8日 傍晚于成都龙泉阳光城
后记:
这是8年多前基于一次相遇的触动随手写下了此文。也是本平台唯一一篇可称之为“爆文”的文章,点击率在当天就破百万。还记得当时平台只有2000多粉丝,因为此文一天爆增了七八千。
曾与一朋友聊天,她讲到出生后因为是女孩而被送走,但两三天不吃不喝人家又送回。她认为伤害她的不是这件事的发生,而是日后父母总提及此事,所以导致自己总是怕被抛弃。
人们总是以为记不住的就没影响,看不见的就不存在。
不!不!!不!!!
我一直不太敢公开说一句话,因为担心让大家无尽地后悔。但此刻我特别特别想说。
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安全感来自于生命的最初——在你看上去什么都不知道日后也永远不会记得的时光里。
有些人莫名地自信,甚至看上去一无所有,长相也很接地气;而有的人用世俗的眼光去看,什么都有,可他就是不自信——这似乎是一个不解之谜。
如果你想知道谜底,看看他在婴幼儿期是如何被带大的:谁陪伴他过日复一日的生活的?这个人对他的接纳度高吗?这个人情绪稳定吗?
我在工作中接触过很多被抱养的孩子,他们几乎曾经都是弃婴。他们现在的父母非常爱他们,绝不比我们爱自己亲生的孩子少,甚至还更爱。
但是,无一例外地,这些母亲都反应孩子安全感非常不好。
有一次聊到弃婴,有两人与我同处一室。她们非常吃惊我的观点:他又记不住,怎么会有伤害?!
在育儿的道路上,最可悲的莫过于我们认为可以随意对待婴儿,反正现在他们又记不住。
说得或许有些夸张,我看一两岁的孩子,大抵就能看出他们三五岁七八岁甚至十几岁的样子来。
从孩子皮肤光泽程度和眼睛是否明亮,还有运动能力、情绪表达……其实这几点足够了。
我最想做的教育是母亲的教育,我最想涉入的阶段是母亲未婚的阶段……
我喜欢带孩子,那是因为,这为与母亲和家庭的深刻相遇制造了可能……
今天我又一次重读此文,全程泪含眼中。内心深处的对小婴儿生存环境的担忧,时隔8年,更深了一层。他们的生存环境更恶劣了,因为人们更焦虑了!
此刻是8年之后的立秋,当年我关注的小婴儿都已经长大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几年究竟带给了他们和我们什么?做为孩子的他们,是否正在尽情地享受自己的童年?做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更加稳健更加清楚当下的需求?是否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亦或焦虑更深?在每一个选择的当口,反复问自己的心,你到底想要什么?我相信,它会给你答案!
还有,很遗憾地,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当初触动我写此文的那个母亲,她又生了二宝,仍和9岁多仍没分房的大宝一起,都跟着外婆睡。甚至天黑时,妈妈都抱不上手孩子,因为孩子只找外婆。
又:本文曾经引发大家激烈讨论,诸多争议。今天看过此文后,我意识到,虽然观点从未改变过,但是,如果这些文字是从我此刻的内心流出,一定会更柔软。
还有,可能有朋友看过此文会沉浸在内疚悔恨中无法自拔……这不是我的目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所以,活在当下才是最有意义的,将你的生命力用在行动而不是期待和后悔之中,这于整个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最有意义。
你最智慧的,是从现在开始,不止知道了这些,还开始了行动。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无论孩子还是我们,经历的,都是该经历的。
过去不可更改,未来可期。所以,活在当下!
须知,教育具有形塑的功能,无论是在可见还是不可见的地方。
每年秋天,和孩子一起开学!秋收冬藏,秋冬季吃好睡好,是为明年春夏季的生发和生长积蓄能量,无比重要。
我们的睡眠课从睡眠出发,会涉及到养育孩子的方方面面,特别致力帮助家长建设属于自己的家庭文化。在课程开始前,特别建议家长从现在就开始读下面的《向内生长》这本睡眠书。
孩子的睡眠和成人的睡眠都是每一个生命中的大事,重视睡眠的家庭必然是最“高级”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教育一定是领先于普通家庭的,而这样的家庭必然是养孩子孩子的最适宜的摇篮。
脾气大、胆子小、上课坐不住……孩子可能没睡够@阳光三月•2024年度•【睡眠与家庭文化建设】系列课开始招募啦……
阳光三月 2024年8月,立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