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語专访|阿鲁达&阿德勒:穿越东西德的坚守

文摘   文化   2024-04-30 17:53   上海  


特雷莎·德·阿鲁达对话卡尔-海因茨·阿德勒
Dialogue between Tereza de Arruda & Alexander Adler




跨文化系统:卡尔-海因茨·阿德勒&李迪对话展

INTERCULTURAL SYSTEMS: KARL-HEINZ ADLER AND LI DI IN DIALOGUE

上海狮語画廊 Leo Gallery Shanghai


艺术家|卡尔-海因茨·阿德勒、李迪

Artists|Karl-Heinz Adler, Li Di

策展人 | 特雷莎·德·阿鲁达

Curator | Tereza de Arruda


展期 Duration 

2024.4.5-5.19

地点|Venue

武康庭|上海徐汇区武康路376号

Ferguson Lane|376 Wu Ka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策展人对话亚历山大·阿德勒

(卡尔-海因茨·阿德勒之子)



特雷莎·德·阿鲁达:亲爱的亚历山大·阿德勒,我们很高兴能够邀请你来上海参加“跨文化系统:卡尔-海因茨·阿德勒&李迪对话展”的开幕式,共同见证展览的呈现。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荣幸,非常欢迎你。


亚历山大·阿德勒:非常感谢你的邀请,我很高兴能在这里。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特雷莎·德·阿鲁达: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去更详细地了解卡尔-海因茨·阿德勒(Karl-Heinz Adler)的艺术发展历程,了解他的创意如何实现,以及你与他一起的日常生活。作为卡尔-海因茨·阿德勒的儿子,你在他工作室的日常是怎样的?


亚历山大·阿德勒:我在父亲的工作室里度过了很长时间,因为那时我正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学业,所以我能够密切关注他的整个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目睹了他是如何努力完成作品。


卡尔-海因茨·阿德勒在工作中 Karl-Heinz Adler at Work


特雷莎·德·阿鲁达:我们所熟知的铸模混凝土砌块系统正是由他设计的极为实用的杰作,他倾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早在1957年,他便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与建筑师们展开了紧密的合作,开始这项工作并一贯地坚持着这个方向,始终如一。


亚历山大·阿德勒:他最初是从具象艺术的传统出发,深耕于绘画和素描领域,并一直坚持着建造和构造的理念,并在作品中不断发展和深化,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这些抽象作品。


Karl-Heinz Adler 卡尔-海因茨·阿德勒

Serielle Lineaturen mit schwarzen Punkten, 1982

Hand printing, Collage on Cardboard

手工印刷,硬纸板拼贴

62 x 62 cm


特雷莎·德·阿鲁达:对我而言,作为策展人,能将他的作品带到上海我深感荣幸。同时他所创作的诸多建筑设计项目也令我印象深刻,如与弗里德里希·克拉希特(Friedrich Kracht)共同设计的前民主德国建筑外墙项目。在阅读了很多相关资料并进行研究后,我发现他的作品基于对和谐与自然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几何形态与自然的联系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亚历山大·阿德勒:是的,这在我父亲的作品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致力于传统绘画,并且非常关注景观和素描,其中就涉及了许多静态的问题,比如一个物体是如何矗立的。所有这些都融入了他的抽象艺术中,并在之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对科学的方法和认知非常感兴趣,总是将其融入创作之中,对当代技术、科学成就以及新思想展现出极大兴趣。


弗里德里希·克拉希特与卡尔-海因茨·阿德勒

Friedrich Kracht and Karl-Heinz Adler 


特雷莎·德·阿鲁达:能在中国展示他的作品非常有趣,因为他和艺术家李迪在特定方面展开了对话。他们都接受过传统的艺术教育,并且都曾在某个时期生活在中国或德国,都曾就读于艺术学院,并且都致力于现实主义。此外,这两位艺术家都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找到了新的创作路径,在他们的作品中,形态和动态的表达呈现了独特的元素,这些元素也体现在有机的人体的表现中。对你来说,在上海与李迪这样的艺术家相遇,他的工作方式与卡尔-海因茨·阿德勒有些相似,你有什么感受?


亚历山大·阿德勒:我觉得这非常有趣。尽管两位艺术家来自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接受了传统的古典绘画训练,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了联系。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文化背景上的较大差异,但在从传统绘画艺术向抽象艺术转变的过程中,他们走过了相似的轨迹。


Karl-Heinz Adler 卡尔-海因茨·阿德勒

Design (blue) 1, 1988

Acrylic on Hard Fiber

硬纤维上丙烯

106.5 x 37 cm

特雷莎·德·阿鲁达:卡尔-海因茨·阿德勒始终忠于自己的表现方式,即使在东西德国重新统一的时期,他也一直坚守自己,他的艺术语言始终如一。在六十年代初期,他在东德坚定地贯彻着自己的艺术风格;而在西德,这种风格早已确立。在德国或欧洲这一新环境中,你如何感受到卡尔-海因茨·阿德勒作品的回响,特别是德国统一对他的艺术语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山大·阿德勒:在那个时候,我父亲与欧洲的许多艺术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感受到与其他艺术家开启新的合作关系的重大转变。诚然,那是一个重新定位和停顿的时刻,让他能够审视自己的位置,思考如何将这些新的想法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因此,尽管面临了很大的变革,他的创作仍然保持了很强的连续性,他从未被外部条件所困扰,始终坚定地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行。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特雷莎·德·阿鲁达:德累斯顿对卡尔-海因茨·阿德勒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他几乎整个生命都在那里度过。虽然我们了解到他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职,但他的主要归属地始终是德累斯顿,那里对于他来说才是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亚历山大·阿德勒:我认为德累斯顿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在那里有家庭的根基,而且他职业生涯的很大一部分在那里度过。他在福格特兰长大,离德累斯顿并不远,他一直非常喜爱大自然,对他来说,这也是他行动和反思的一个重要基准点。我认为他与德累斯顿的关系非常复杂,但他确实非常喜爱德累斯顿,因为他的同事们都在那里,他与许多艺术家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特雷莎·德·阿鲁达:例如,在东德时期,卡尔-海因茨·阿德勒与东欧国家的艺术家们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构成主义这一领域。即使在东德和之后的时期,这些联系仍然得以保持,因此他并不是整个关系网中唯一的孤立角色,而是相互关联的。


亚历山大·阿德勒:在德累斯顿之外,我父亲与构成主义艺术家之间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尽管他们在公众视野中并不突出,但他们之间的交流却非常频繁。我清楚地记得,许多艺术家经常到访,我父亲常常与他们共度许多夜晚,讨论艺术及其相关的一切。这种联系远远超出了德累斯顿,延伸到了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地。很多地方的艺术家都与我父亲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特雷莎·德·阿鲁达: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仍然可以被看到,并且我一直认为它们需要不断地被重新置于新的语境中,就像我们现在在中国做的那样。例如,过去我们很难想象,即使在一个主要以具象艺术为主流的国家,也能找到合作伙伴、支持画廊、艺术家、收藏家或欣赏这些作品的观众。你有什么感受?这是卡尔-海因茨·阿德勒的作品首次在亚洲展出,无疑引发了很大的期待。


亚历山大·阿德勒:我觉得观察两者如何在展览中相遇很有趣,一方面来自欧洲,另一方面来自中国,尽管它们之间相隔数千公里,文化背景也完全不同,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仍然非常紧密。无论观众欣赏的是哪些作品,在这个展览中都能感受到一种连接。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特雷莎·德·阿鲁达:对,上海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上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我们最近几天一直在这里活动,看到了这个城市的结构,以及历史遗产与当代创新之间的互动。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建筑的例子,包括新艺术运动和其他不同的风格。对卡尔-海因茨·阿德勒来说,城市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亚历山大·阿德勒:昨天我在外滩看到了这些巨大的高楼大厦上的视频投影,不禁立刻想到了现在我们身后展示的这件墙面作品,当年卡尔-海因茨·阿德勒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探索工业建筑的新理念,他意识到当面对巨大的空间时,必须找到某种方式去设计,而非仅仅去装饰。于是他提出了艺术建筑模块化的想法来设计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空间,昨天站在那里看那些视频投影时我想到,这实际上是卡尔-海因茨理念的延续,从五十年代的德累斯顿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上海。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特雷莎·德·阿鲁达:非常高兴我们能够在这里实现这个展览,虽然展期只持续几周,但这并不是终点,我们刚刚开始了这次旅程,这是德国和中国之间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不同文化艺术立场之间的交流。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希望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亚历山大·阿德勒:我也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






关于艺术家


卡尔-海因茨·阿德勒

Karl-Heinz Adler


1927年出生于雷门特格林,曾就读于西柏林美术大学,师从阿瑟·德格纳(Arthur Degner),并在德累斯顿艺术学院师从威廉·鲁道夫(Wilhelm Rudolph)和汉斯·格兰迪(Hans Grundig)。


阿德勒被认为是建筑具体艺术(Constructive-concrete Art)的主要个体代表,该艺术涉及由重复元素组成的结构。


他参加了许多国内和国际个展,例如在德累斯顿阿尔贝提努博物馆、布达佩斯卡萨克和基斯切利博物馆、格拉应用艺术博物馆、欣菲尔德现代艺术博物馆、埃森福克瓦格博物馆、开姆尼茨艺术收藏博物馆和马尔默艺术馆举办的个展。


Born in 1927 in Rementgrün, studied at the 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ünste West-Berlin in the class of Arthur Degner and at the Kunstakademie Dresden in the classes of Wilhelm Rudolph and Hans Grundig. 


Adler is known as a major and independent representative of constructive concrete art that deals with structures that are composed of repeating elements. 


He took part in numerou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olo exhibitions, for example at Albertinum Dresden, at the Kassák and Kiscelli Museum in Budapest, at Museum für Angewandte Kunst Gera, at the Museum Modern Art Hünfeld, at Folkwag Museum Essen, at the Kunstsammlungen Chemnitz and the Kunsthalle Malmö.





当前展览 Current Exhibitions


上海 Shanghai


香港 Hong Kong






狮語画廊丨上海  Leo Gallery Shanghai
上海徐汇区武康路376号武康庭内
Ferguson Lane, 376 Wu Ka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1, China.
Tues-Sun: 11am-6.30pm (Public Holidays Closed)
+86(21)54653261 
Shanghai@leogallery.com.cn 
www.leogallery.com.cn 
狮語画廊丨香港 Leo Gallery Hong Kong
香港上环西街46号
 Sheung Wan, 46 Sai Street, Hong Kong
Mon-Sat 11am-6.30pm (Public Holidays Closed)  
+852 28032333 
hongkong@leogallery.com.cn
www.leogallery.com.cn


狮語画廊
狮語画廊环境优雅,融入武康庭的静谧绿洲,与这里的生活方式相映成趣,让艺术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画廊提供年轻艺术家们平台来展示他们蓄势待发的潜力以及对当代艺术的独到见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