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瞬——谈方阳的“风景雕塑”, 在限制中相对自由地去表达
撰文、采访:宁文
《近处的风景》是方阳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持续创作至今的系列新作品。所谓近处,在他看来,既是物理空间上的近处,即身边的、附近的;同时也是时间维度上的近处,即当下的、此刻的,临时的。
“近处的风景”是以艺术家生活了十多年的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片区的日常生活景象为对象,通过具象雕刻手法,在气泡砖这种建筑材料上雕刻造型,用水彩上色而成。作品的内容以艺术家所见到的日常生活景象为主——近到小区的楼栋,被修剪的绿植,花园和泳池,附近城中村的违建民居,远到出岛的藏龙大桥,高速公路匝道……“近处的风景”体现了艺术家对其生活环境变化的持续关注,同时使用的气泡砖——这种在当下中国建筑工地最常见的、看似坚硬实则脆弱的材料语言——也很好的契合了当下人的身心状况,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
展览现场:《近处的风景系列之三棵树》
就表象来看,这一系列作品给人感觉朴实而宁静,作者选择以雕刻这种最为传统的技术手段为作品赋型,尝试在雕塑本体语言的框架内寻找新的创作突破。在近现代雕塑史上,以风景为主题的作品似乎不多,印象中日本雕塑家山本正道(Masamichi Yamamoto)等在这方面做过较深的探索。之所以这类型的雕塑作品不多,或许和创作方法与材料表达的局限有关,也有可能是纯风景的画面很容易陷入审美趣味或个人抒情,表达的力度不够,所以“风景”往往成为了其他主题创作的背景。而方阳擅长抓取一个普通的生活片段,将其当作一个对象来塑造呈现,以小见大,这种敏感始于他无数个对当下之境的体察,得益于他一直坚持画速写和用手机摄影及时记录生活的习惯,故而方阳的风景雕刻创作在平静的表象之下有着他独特视角的叙事性和批判性。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如实的塑造记录了当下中国的某种现实存在,而这种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山本正道,《ロマネスク-サンタンティモを訪ねて》,作品年代不详
如作品《村居1》,由繁到简地呈现了一排房屋的现状,记录了城中村民居违规改建的过程,像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纪念碑或是时间的切片。
《村居1》 方阳, 2023年
因为曾在高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任教,方阳有几年时间都在教授影视和舞台场景模型制作的相关课程,他也带着学生在剧组和剧场做过美术设计——因为这些机缘,方阳逐渐尝试将雕塑创作和场景制作二者结合起来,创作他的“风景雕塑”。也在创作方法上做过不少尝试,如使用超轻黏土和PVC板为材料,将对象场景等比例缩小,但这种逻辑做出来的东西很像景观模型。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尝试使用泡沫砖这种建筑材料去雕刻,才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法。他通常是在户外就近寻找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废弃泡沫砖,通过随身携带的简单工具,现场雕刻眼前所见的景象,先做出大型,然后带回工作室继续创作完成。现场写生雕刻可以凭借最直观的感受开始工作,迅速进入创作状态,并且保留作品的及时性和随机性,而工作室的深入创作则更加理性。最终大家看到的作品样貌是作者心中的“风景”,而非现实的复刻。
户外写生雕刻
艺术家在工作室深入创作
从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土地、植物、建筑和少量的人影可以看出,方阳的关注点在于与自身存在关系最密切的事物——这些事物构成了我们生活空间,是我们最根本的依托。
即将拆迁的西岸艺术区
《近处的风景系列之即将拆迁的工作室》作品创作中
此次在狮語画廊方阳的首次个展中,《即将拆迁的工作室》这件作品正是为了本次展览而特别创作的。这件作品创作的起因是得知上海西岸艺术区即将拆迁,6月初从武汉来上海狮语画廊沟通展览方案的方阳专程前往西岸,作为艺术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这个上海的艺术生态聚集地,让方阳不免联想到很多:关于艺术家生存状态,艺术区的产生、发展壮大到被迫迁徙规律的共鸣。回到武汉后,方阳通过手机拍照记录的影像和记忆创作了《即将拆迁的工作室》。巧合的是2014年至2024年这十年间,是西岸艺术区的十年,也是方阳的艺术创作从开始有模糊想法和表达渴望、经历漫长尝试探索逐渐找到方向,再到目前全职投入创作的十年。十年很长,但也是一瞬,幸运的是他始终没有停止对艺术表达的渴望和探索的脚步,正如那些被分散的艺术机构也仍然会寻找下一个落脚点继续前行。
展览现场:《近处的风景系列之松针树下》
生活在当下,每个孤独的个体,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如何自处,如何与环境共存考验我们的智慧。深入生活,近处的风景,不一样的风景。
展览现场
策展人对话艺术家: 宁文|方阳
宁文 :为这次展览你专门创作了《即将拆迁的工作室》,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一件作品?
方阳:六月份我来到狮語画廊沟通展览方案,其实那是我第二次来上海,当时听说西岸艺术区要拆迁,很多艺术机构陆续搬走了,我就想去看一下。因为我觉得西岸艺术区作为上海艺术生态的重要聚集地,我之前没有机会去,这次想专门赶去看一下,结果去的时候碰到几家机构正在搬家,只有少数场馆在开放。我看到有一个工作室正在打包作品准备搬走,周围还有挖掘机在工作,我对这种场景很有感触,就随手拍了一些照片记录。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是谁的工作室,只记得外墙上贴了张蓝色海报,好像是香格纳画廊在西岸最后一个回顾展的海报。海报上面写了一个10年,这是西岸艺术区的十年,正好也跟我的创作轨迹吻合,从我本科毕业开始创作萌芽到后来经历一些弯路曲折,再到现在逐渐找到创作的脉络,时间正好是10年,我觉得这个10年对于我个人来说很重要。原本计划想做一件跟上海老建筑相关的作品,但回去后想了半天觉得那些西式老建筑虽然很好看,却跟我的日常没有太多联系,倒是艺术区拆迁的场景跟我平时关注的话题更贴近,所以当时很自然的就做了这件作品,就叫《近处的风景之即将拆迁的工作室》。
《近处的风景系列之即将拆迁的工作室》,2024
水泥气泡砖与水彩
30 x 37 x 15cm
宁文:你之前提到的你创作上走的弯路,指的是什么?
方阳:与其说是弯路不如说是一个漫长的成长期。本科毕业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全职投入创作,而是选择读研和进高校工作。我在湖北美院雕塑系本科毕业前后就去北京待了一阵,到研究生阶段断断续续有三四年,每年有几个月在北京给导师做助手,参与他的艺术项目和展览布展。那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让我了解到了很多现当代的艺术家作品还有他们的工作方式,为我打开了思路;例如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当下现实的关注。因为在学校里面,相对来说它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但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校园之外的现实处境,尤其是在武汉这样一个城市,它在急速的扩张。好在湖北美院雕塑系一直很有包容的教学氛围,十分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差不多也是这十多年,很多曾经的荒野现在都变成了闹市区,这些变化日新月异以至于让人司空见惯,但是这段时期在历史中肯定是一个特殊阶段,包括后来三年口罩时期,太多事情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但我只能在工作之余抽时间做些作品。
《近处的风景系列之泳池》,2024
水泥气泡砖与水彩
30 x 54 x 15cm
宁文 :“近处的风景”这个系列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以风景为主题来进行创作?
方阳 :“近处的风景”系列,真正开始做是从2023年9月开始的,但其实在这之前我可能有两到三年的酝酿期。之所以会以风景主题来做雕塑创作,跟我在学校工作的经历很有关系。我的工作是教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做影视场景模型和舞台设计及道具制作,其实跟做雕塑很像;不同的是它会有一些跟剧本或者是和表演相关的设计元素,但是我一直对雕塑创作念念不忘,还是想做雕塑,于是就很自然地将生活场景或者说“风景”元素转化到了我的雕塑创作之中,作品里出现的场景都是我身边熟悉的,所以叫《近处的风景》。
宁文:一般我们看到的具象雕塑,以人像为主题较多,而你的创作主题大部分以风景为主,那么你怎么看“风景雕塑”这个说法?
方阳:我之所以选择以风景作为雕塑创作的主题,和我对身边事物的长期观察经验有关,也和我在学校的工作经历有关,这些所有的前因都做了一个铺垫,所以最后结果是很自然的,当然可能跟材料也有关系。
《近处的风景系列之高架桥》,2024
水泥气泡砖与水彩
20 x 60 x 25cm
展览现场
宁文:你用的材料很有意思,看上去特别重、有点像水泥,但实际拿起来很轻;另外它的质感也挺特别,有很多孔洞,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材料来做你的雕塑作品?
方阳:这个材质我们俗称泡沫砖或气泡砖。它看似很重,但其实它的密度并不大,放到水里它都不会沉。它是现在建筑里面最常用的一种材料,因为它也很廉价,是用水泥沙子还有一些废弃物和高温的气体压铸成的,所以它里面有很多很疏松的气孔。我觉得这种材质跟当下人的身心状况,人和社会以及环境的关系,有一种很微妙的联系。看似很结实稳固,但其实很脆弱,我觉得它是当代人和社会关系的一种写照。
展览现场
宁文 :联系到咱们当下的生活,社会高速发展,随之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你选择的这个材料很适合,材料语言本身就呈现了这个特点。
方阳:对,其实之前有人说你用这种泡沫砖做了很多房子,是不是有隐喻什么房地产泡沫的意思?其实并没有,还是回到这个材料本身。因为最开始用它,是我需要做一批新的作品,而不是去重复之前的系列,正巧就在我所住的小区看到有邻居装修拆墙丢弃的泡沫砖,我就顺手就捡了一块,在工作室就开始雕刻,做了第一件作品。做完之后,我就感觉这个材料非常符合我的需要。
艺术家在户外写生雕刻
做雕刻最理想的材质可能是大理石,那我需要一个不扰民的环境,一个足够大的空间,还需要使用电动工具,这些条件对于我来说目前都不成立;而且我觉得大理石是美术史上经典雕塑作品的材质,但不适合当下的语境,所以我要找到一种容易获得且便于雕刻的材料。当我尝试用泡沫砖雕刻之后,我很兴奋,觉得就是这它了!一开始还很谨慎做一些小件的作品,后来就逐渐尝试做大一些。
泡沫砖是有规格的,一般它的长宽是30×60厘米,厚度有8厘米、10厘米、20厘米,最多不会超过30厘米。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这样一个限制的尺寸之内,砖本身的尺寸决定了我的作品不会很大,甚至是收集那种废弃的砖,有些面是不规则的,我会顺着它现有的造型去构思雕刻。
《近处的风景系列之修剪》,2023
水泥气泡砖与水彩
20 x 27 x 30cm
我的展览前言里面有一句话是“在限制中相对自由地去表达”,我觉得限制很重要,如果完全天马行空,很有可能你就不知道怎么开始了,因为没有一个着力点。而泡沫砖这种材质它有很多限制,它其实没法儿做太多的细节,也不能有过多镂空的地方。所谓的“风景”它还是一种意象中的风景,是一堆砂石的集合。我尽可能让它在真实与抽象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
展览现场
宁文:你的创作方式也挺有意思的,好像所有的雕塑都是在户外开始创作的,能够介绍一下吗?
方阳:对,因为首先这个材料它加工起来有很多的粉尘,如果我是在室内做从头做到尾的话,我会吸入很多灰尘,所以我的经验就是在户外开始,空气是流通的。然后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我生活的地方在武汉的城乡结合部,有很多工地,这种砖随处可见。我经常在这种熟悉的环境里面游走,随便捡一块砖就可以开始工作,写生雕刻周边所见,这就跟我之前画速写习惯类似,走到哪里都可以随时画几笔,这种及时性和随机性在这个材质上有非常好的延续。
《近处的风景系列之浇树》,2023
木板,铸铜,水泥气泡砖,水彩
11 x 11 x 22cm
宁文:在你的创作中,植物、树、人、当代的建筑和桥梁这几个元素经常出现,为什么?你怎么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方阳:我觉得土地、植物、建筑这些事物都是我们身边最基本、最常见的元素,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依托,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我一直关注人和环境,人和社会的关系,所以我想找一个我擅长的方式,就是用雕刻的方式,就做我身边最近的、最熟悉的事物。
其实我所谓的“近处”也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近处就是当下。之前听一个演讲,有一个科学家说其实时间是不存在的,时间其实就是空间,所谓的时间是一个点在空间当中的轨迹,是一个距离的概念。我所谓的近处的风景,也可以理解为当下的风景,是身边此时此地我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事物。
展览现场
宁文:我发现在你的很多雕塑中都有一个人默默地站在树边,而且多是背影。你的朋友曾说你是一个生活的观察者,这个人是你吗?
方阳:我昨天晚上还特别想了一下这个问题,我感觉我现在想明白了,这个人可能就是我自己,但是他为什么总是背影或一个侧影?他好像是在在窥探什么东西,在隐藏什么东西,我觉得其实他真正窥探的、隐藏的就是他自己的内心。那个人,是他自己抽离出来,然后去观看自我。很多时候我们好像很难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们会踌躇不前,我们会犹豫徘徊。那个人应该是当时潜意识中我自己的形象,因为不确定自己要不要投入全部精力做这件事儿(艺术创作)。
宁文 :期待你下一个新的系列。你对于雕塑这种艺术形式有什么看法?
方阳:我觉得这个话题很大,雕塑它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有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当下也有很多新的语言出现,边界也不断被打破。对我而言,雕塑就是一种很自然的、创作的习惯,我也会继续探索。
关于艺术家 | About the Artist
方阳 Fang Yang
关于策展人 | About the Curator
宁文 Ning Wen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