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毛会师”表明,朱德在军队中享有崇高地位是有原因的

文摘   2024-11-05 00:00   江西  

“朱毛会师”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朱毛会师”就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对朱德个人而言,“朱毛会师”奠定了他在军队无人能比的崇高地位,所以,“朱毛会师”表明,朱德在军队中享有崇高地位是有原因的!

朱德(油画)

南昌起义失败后,1928年1月,朱德率领这支南昌起义剩余的部队来到广东乳源县的杨家寨子,想要由此进入湘南。朱德决定进入湘南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南京政府同唐生智部的战争正在进行,双方对峙的兵力集中在湖南北部,造成湘南空虚。

二是湖南在大革命时期就打下了很好的农民运动的基础,虽然大革命失败后,湖南的农民运动受到严重挫折,但还有很大的潜伏力量——不少原来在国民革命军和城市中的湘南籍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被迫返回家乡,他们在本地工农群众中做了许多工作,容易一呼百应。

而且中共湘南特委已经制定了《湘南暴动计划》,朱德率部一抵达杨家寨子,湘南特委所属宜章县委书记胡世俭就赶来向朱德等人汇报宜章县的敌情。大家在一起商量怎么打下这座易守难攻的石头城。

朱德在耐心听完了大家的意见后,马上提出智取宜章的计划,因为有4个有利条件:一是军阀在湖北打仗,湘南地区相对空虚;二是正近年关,地主豪绅对贫苦农民的压迫更厉害,二者矛盾更尖锐;三是起义军得到补充和休整,战斗力提高了很多;四是可以利用胡少海的独特身份。

胡少海家是宜章县富户,出身豪门的他上学时就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投身于民主革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胡少海带领部分湖南籍士兵躲到了杨家寨子,以贩马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所以,此次打算让身份尚未暴露的胡少海以国民革命军第16军140团团副的名义先进驻宜章城。

胡少海依计行事,派人把盖有第140团关防的公函送进宜章县衙,县长、参议长、团防局头头和警察局长等聚在一起商议怎么欢迎即将入城的“国民革命军”。1月11日,宜章打开城门迎接胡少海“荣归故里”。胡少海的先遣队一进城立刻换下了团防局的哨兵,掌握了所有交通要道,并立即给朱德发出密信,告诉他一切准备就绪,可以按原计划进行。

第二天,朱德和陈毅、王尔琢带起义军开进宜章城,宜章县长坚决要由县里宴请朱德一行,朱德决定将计就计,宴会酒过三巡之后,大厅里有人长喊一声,鱼,来啦!原来这是朱德约好的行动暗号,表示一切准备就绪。

朱德当即站起来,把酒杯掷在地上,门外立刻冲进来10个荷枪实弹的战士,他们把黑洞洞的枪口对着在场的官员和士绅。就这样,朱德一行智取宜章取得胜利,俘虏了400多人,缴枪300多支,由此揭开湘南暴动的序幕。智取宜章的成功,证明了朱德在行动前的分析和计划是极为精准的,朱德外表如老农一般憨厚,其实一肚子的谋略。

湘南起义(剧照)

1月13日,中共宜章县委就在城内广场召开群众大会,朱德号召大家组织起来打倒当地军阀势力,实行“耕者有其田”。会后,朱德、陈毅和宜章县委胡世俭等人共同部署各乡配合工农革命军组织工农武装,发动全县起义。

朱德智取宜章的消息震惊了广东军阀李济深,他当即密令曾发动“马日事变”、以屠杀工农群众闻名的独立第三师师长许克祥“即日进剿,不得有误”。许克祥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用6个团吃掉朱德的1个团不是绰绰有余吗?

这时,朱德的主力部队已经发展到了3000多人,他在春节前夕就率部秘密撤离宜章城,隐蔽在乡间,休整队伍,发动群众,等着打许克祥。从朱德此时的行动来看,他就已经开始总结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把军事斗争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争取群众的拥护,这在当时是极为难得的远见。

此次迎战许克祥,朱德在听完情报汇报后认为,敌强我弱,不能采取南昌起义后那种死打硬拼的办法同敌人拼消耗。应该有勇有谋,灵活机动,扬长避短,用游击战和正规战结合的打法去战胜敌人。更让人兴奋的是,听说要打许克祥,附近的农军也都赶来主动要求参加战斗。

朱德和陈毅把部队隐蔽在深山中,而许克祥则把2个团留在坪石镇,亲率2个主力团开进到岩泉圩一带,又把另外2个团一字摆开,要搜寻朱德部队主力决战。结果,他却连朱德部队的一个人影都没看到。

1月31日,朱德和陈毅率精锐直插岩泉圩,这支部队是南昌起义留下来的精锐部队,经过严格训练,战斗力很强。再加上农军在四周山上摇旗呐喊、放鞭炮;胡少海等人又领着另一路人马从侧后杀入,前后夹击之下,许克祥仓皇逃窜。

朱德命令部队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把被许克祥当作大本营的坪石镇打了个底朝天。此战朱德以不足2千人的兵力,却俘虏了敌军1千多人,缴获步枪2千余支,还有重机枪、迫击炮、山炮和各种弹药装备以及几十挑的银元。此战极大地补充和武装了部队,朱德开玩笑说,是许克祥帮助革命军起了家。

2月4日,朱德又指挥部队打了大铺桥战斗,国民党第35军军长何键刚组建起来的2个营的学生军大部分都逼得缴械投降了,这些人中多数人后来都自愿参加了工农革命军。到1937年朱德在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起这件事时,还告诉她,当年那些学生兵,许多人都已经成了他的部队中的军政干部。

朱毛会师(油画)

不久,工农革命军相继攻下耒阳、资兴、永兴、桂东、汝城等县城,茶陵、安仁、酃县也举行了暴动。当时总共有11个县组织了地方武装,在地方党的领导下,打倒土豪劣绅,推翻反动政权,建立苏维埃政府,这就是1928年初朱德领导的湘南暴动。这次暴动历时3个多月,建立了6个县的苏维埃政府,组建了3个农军师和2个独立团,共有20多个县、100多万人参加了起义。

这次湘南暴动可以看出朱德已经开始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了,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朱德吸取了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得来的宝贵经验,在这方面只有毛泽东和他并驾齐驱,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当年参加湘南起义的萧克将军后来回忆,当时朱德抓了两件大事:一是深入土地革命“插标分田”,二是组织宣传群众,扩大人民武装。

湘南起义的规模、声势和成果巨大,给当时正处于低沉状态的革命群众极大的振奋。工农革命军的力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还获得了一批优秀干部。比如,黄克诚、萧克、邓华、杨得志和唐天际等人就是这时带来当地农民起义军加入到这支队伍中的。

湘南起义后不久,军阀战争结束,国民党当局腾出手来对付湘南的农民运动,派出7个师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湘南,起义军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此外,湘南的地形条件也很不利于起义军活动,更糟糕的是,湘南苏维埃区域内出现了严重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甚至有人提出“烧烧烧,杀杀杀,干干干”的极端口号。

朱德所到之处总是极力纠正这种严重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为了保存工农革命军,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同敌人决战,朱德当机立断,率部退出湘南,上井冈山。在历经了许多波折和艰难后,朱德和毛泽东各自率领所部于1928年4月28日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2个师、6个团。两军会师后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是怎样组成的呢?朱德的南昌起义部队2千余人(战斗力最强,底子是原北伐铁军叶挺独立团),朱德的湘南农民起义军8千余人,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1千余人,袁文才和王佐井冈山的部队各300余人。

也就是说,此次“朱毛会师”,朱德带来了数量和质量都占绝对优势的人和武器,使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兵力一下子增加了5倍以上,而实际战斗力的提高则远远不只5倍以上,因为这其中的南昌起义部队原是以北伐劲旅叶挺独立团为基础形成的。

朱德以他绝对出色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在军队中享有绝对崇高的威信,在井冈山曾担任红四军连长的萧克后来回忆,在井冈山时期主要是朱德指挥战斗,当时红四军官兵特别是参加过南昌起义在三河坝失败后继续战斗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只要朱德军长在,就感到踏实。可以说,包括粟裕在内的很多出色将领,刚开始都是在朱德的亲自教导和潜移默化之下学会了打仗的。综上所述,不难得出这个结论:朱德在军队中享有崇高地位,其实是有原因的,而这些原因是早在“朱毛会师”时就已经决定了的。

参考文献:

《朱德传》:金冲及主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年出版


尚书乔
吞舟之鱼,不游支流;鸿鹄高飞,不栖污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