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鸡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栏】河南农业大学李帅浩,李国喜,等:固始鸡胸肌代谢组特征评价及相关基因鉴定

文摘   教育   2024-08-20 15:24   河南  
  点击上方"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关注我们吧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58卷第3期刊载了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神农种业实验室李帅浩张鸿源代雅琪李鸿泰谷金星吴冉李国喜的专栏论文——“固始鸡胸肌代谢组特征评价及相关基因鉴定该研究由神农种业实验室一流课题项目(SN01-202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2692)和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4SJGLX0008)资助。责任编辑曾庆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公众号每周二推送本刊刊登的优秀论文,以及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和科研相关知识等内容,欢迎阅读转发!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全文阅读!

投稿地址: http://xb.henau.edu.cn/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地方鸡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栏简介及主持人介绍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开展学术专栏及主持人征集活动,恳请各位专家多多支持


鸡肉是日常膳食结构中重要的动物性蛋白来源。精准表征鸡肉组成特征特性,揭示鸡肉重要组分及其形成调控的分子机制,是肉鸡遗传育种研究的热点。目前,鸡肉中的风味和香味等特征特性的表征还不够精准,同时,很多地方鸡品种所具有的独特风味和口感,难以通过客观手段进行表征和量化,且鸡肉中存在的对育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新肉质特性还有待发现和研究。因此,在鸡的肉质改良育种中,对各类品种肉质性状进行精准解析十分重要

综合运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复杂性状形成的机制,可用于提高对鸡肉质风味形成调控机制的认识。但目前相关研究仅涉及少数鸡品种,地方鸡种的优良肉质特征尚需精确表征,其形成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固始鸡为中国著名的肉蛋兼用地方品种,其肉质鲜美、风味独特,是优质鸡育种的良好素材,但缺乏对其肉质性状的精准评价。AA肉鸡为国外引进的快大型品种,具有生长速率快、屠体品质好等良好特征,但其肉品质和风味却明显不如中国地方鸡品种。比较两者的肌肉组成特征特性,对更全面地了解和精准评价固始鸡的肉质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胸肌是鸡肉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作为肉质评价的目标组织。因此,本研究以与固始鸡生理年龄相同的AA肉鸡为对照,检测分析了固始鸡胸肌代谢组谱特征,并结合胸肌转录组数据鉴定了差异代谢物相关基因,从而有助于精准表征固始鸡胸肌组成特征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固始鸡优良肉质性状形成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试验动物为固始鸡(120日龄)和AA肉鸡(45日龄),各挑选3只健康的个体,取得左侧新鲜胸肌组织样本。根据代谢组学相关方法,对代谢物进行提取;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鉴定代谢产物;筛选和注释差异代谢物,评估关联性。

对胸肌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注释,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开展转录组与代谢组的整合分析,鉴定胸肌中差异代谢物和差异基因共同参与的通路,评价胸肌中差异代谢物和差异基因之间的相关性,最后进行可视化。

代谢组分析显示,2个品种鸡胸肌间共有134种差异代谢物,相对于AA肉鸡,48种差异代谢物在固始鸡胸肌中显著上调,86种差异代谢物显著下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归属于氨基酸、脂肪酸和多肽。同时,基于胸肌转录组数据,筛选到1 501个差异表达基因,相对于AA肉鸡,719个在固始鸡胸肌中上调、712个下调。

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在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甘氨酸及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通路显著富集。相关性分析显示,有15个基因–代谢物分子对呈显著正相关,13个基因–代谢物分子对呈显著负相关,涉及L–丝氨酸、4–乙酰氨基–2–氨基丁酸、N2–琥珀酰–L–鸟氨酸、O–磷酸乙醇胺、胆碱等代谢物分子及GATMSARDHPTDSS2ALDH7A1AGPAT2EHHADH等基因。

研究结果表明,与AA肉鸡相比,固始鸡中显著上调的差异代谢物磷脂酰乙醇胺、L-丝氨酸、谷胱甘肽、肌肽、肌醇和苹果酸等及其相关差异基因,可作为固始鸡胸肌肉质风味的潜在标志物。



通信作者:

李国喜,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博(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水产学会理事,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产赛项裁判员,河南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渔业行政审批专家,河南省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成员,“科创中国”地方鸡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产业服务团专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成员。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资源评价与优异性状形成分子机制解析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63”专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2项,参与完成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等项目30余项。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3),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20项,培育国审新品种1个,制定地方标准3个;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国外高水平论文32篇;主(参)编教材或著作5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论文阅读


友情提醒

由于微信平台算法改版,公号内容将不再以时间排序展示,如果各位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强烈建议星标我们,以及给我们多点点【在看】。星标具体步骤为:

(1)点击页面最上方“河南农业大学学报”,进入公众号主页

(2)点击右上角的小点点,在弹出页面点击“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感谢支持,一路有你。



 END


荐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做有担当的学术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为《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所使用图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障您的权益。


联系方式:


编      辑 ∣ 曾庆东

审      核 ∣ 焦   睿

联系电话 ∣ 0371-56552551

联系邮箱 ∣ hnndxb@henau.edu.cn


♥ 给我在看,你越好看!点个吧!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期刊最新动态,推送期刊优秀论文,传播写作技巧和科研相关知识,回答作者和读者咨询,提供稿件状态查询、过刊浏览、往期目次查询等信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