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年,好多国资就忍不住投资上海了

楼市   2025-02-08 07:07   上海  

返工第一周,各位差不多已经找回魔都的节奏了吧?
但比起咱打工人,今年有一类群体却更早地涌向了上海这块宝地

就是各路资本和企业

这件事不奇怪,毕竟如今的上海已然是一座5万亿规模的经济体,少不了厮杀抢夺

这两年我们也写过很多这样的画面,无论企业总部落户、还是巨量外资涌入,上海都是那个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各位知道么

今年这座城市背后还有一股更大的力量浮出水面
来自一个常年低调的群体,国资
直接给各位看2组数据吧

第一组:2024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万亿元,利润总额2693.5亿元,资产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

这个数字意味着到去年底,上海国资委超额完成了3年改革主体任务的年度目标

图源:《上海市国资国企发展“十四五”规划》
且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一整年

包括第二个数据:去年三季度,上海上市国企资产总规模20.1万亿

也已经来到了全国第一

很多人对上海的定义就是擅长玩转资本和金融,这当然没错,但上海的实力远不止于此
这两组数字就非常好的说明

上海这座城市本身的家底足够丰厚,一直是不容忽视的地方国资重镇
事实上,国资,早已成为上海经济压舱石一样的力量


01
巨量国资基金,正在涌入上海

这件事是肉眼可见的
从去年到今年,上海几乎成为国资基金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很多中小基金都盯紧上海的风吹草动
因为这些国资企业一般不轻易出手,但凡出手就是绝对的大手笔

比如很多入场基金的规模都是百亿级
我简单整理了下

最夸张的是开年不满一个月,就有4笔百亿及以上规模的资金在上海落地
数据整理自公开平台
不仅数字很吓人

各位注意到发起人或管理平台了么,都是实打实的顶级大佬啊

甚至大佬们过年也不放假

1月28日除夕当天,很多人应该还在放炮竹,但上实集团设立的一只百亿规模医药基金就悄悄发了公告,首期落地规模是50.1亿元
包括1月8号到17号,仅仅10天之内,三只基金集体落地上海
最少的规模100亿,最大的达到600亿级
整个1月份,上海国资大佬们在千亿级赛道挥斥方遒
这一切还要追溯到去年那个国内创投圈热搜第一的事件
2024年7月上海正式发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未来产业基金,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
这个国家级母基金的体量,自然也吸引了各地资本入局
我查了下几只基金的出资人,发现很多是上海国资主导
但也有各地其他国资的参与
比如三大先导产业基金的背后,就是一场浩浩荡荡的资本抵沪运动会
母基金的出资情况来看
不少外来国资甚至能站到股东队伍的前排
比较特别的,是除夕夜落地的这只生物医药基金
出资人名单里一溜儿的上海企业
但往下滑,赫然出现了“成都交子”的身影
图源:东富龙公告
查了下这个企业的股权穿透,发现它背后的大佬是中国银行
夸张的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也叫“大基金三期”
股权穿透后,站在第一位的大股东是国家财政部
包括其余18位股东全部都是国资国企
还有子基金,更是英雄不问出处
从去年7月份子基金遴选公告发布后,就有全国各地156家机构选手申报

但说实话想拿到名次也不容易
到去年12月底第一批子基金仅9家中选,其中4家外来机构
图源:上海国投官网
这里面,很多子基金都是第一次走进上海
比如元禾璞华中科创星等,都是首次在上海发起设立基金
甚至礼来亚洲基金、正心谷本来是要扎根外地的,因为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的吸引力,也掉头来了上海
其中,号称半导体公司“收割机”的元禾璞华
也是一名实打实的国资选手
图源:企查查
背后是苏州工业园区和江苏政府
包括中科创星,看名字就知道背靠的是中科院(西安)
不仅有钱有底气,还是纯技术流
而这些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如今都用真金白银投票,砸中了上海这片创投热土

02
不只基金,如今上海还是北京央企外迁的最大受益者
之前我们跟各位讨论过很多次,各大企业一直热衷于把总部搬来上海
比如早年的大虹桥,一杆子砸下去全是地产总部

近几年的互联网总部也越来越多,华为去了青浦、网易也在徐汇滨江占了一个席位

去年上半年还新增了45家外资跨国总部

但没想到,这一年频繁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竟然是一些央企总部
我大致统计了下

整理自公开平台
这一年就有5个央企总部陆续在上海建成或敲定
比如2024年12月,中国数联物流在上海正式揭牌
也是全国第一家数据科技央企
包括中交集团、中节能、中能建这3家央企,也在上海设立了总部基地
尤其此前中交、中节在杨浦滨江设立的总部,这两年也陆续来到了竣工交付期
图源:中交集团
至于中能建,虽然是综合地块,不过根据公示的招标文件,未来上海总部也会在这里落地
想必到时候,员工回一趟总部开会大概会方便很多吧
所以为什么这么多央企更愿意来上海呢?
除了首都疏解外迁这个基本因素,本质上也是上海这座城市不可替代自身优势
一个就是够主动
说个典型案例吧
拿航母级别的央企中国电气来说,早在2021年就落户上海了
图源:新民网
这里面的故事也刚好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
一个都不行
2020年进博会时期,正好遇上中国西电集团面临重组
本来是采购商的静安区,一听说消息直接快速出击、主动提供服务,最终迎来中国电气的设立和落户
摇身一变成了这家央企的投资商
前两天的1月9日,双方联姻第五年,中国电气又把自己的全资子公司总部落在了静安的康宁路
注册资本5个亿
图源:上海静安
看得出来已经磨合出感情了
这也是上海一直很擅长的一件事,加深自己和企业之间的羁绊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优势:长板足够长
比如去年12月19日,就有央企直接把总部设在了上海
也是国内第一家数据科技央企,中国数联物流
这家央企的主要领域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及区块链
巧的是,这也是上海这10多年来的一个发展核心
图源:政府网
一家企业和一座城市,几乎拥有百分百的匹配度
这个路径和中国船舶、商飞、远洋海运等差不多,都看中了上海足够优质的产业资源
当然,目光盯着上海的也不只国资基金和央企

03
越来越多国企,也纷纷抄底上海楼市
尤其有这么一支队伍想忽视都难
就是最显眼的国有险资
险资抄底上海,前两年一直是公认的一股潮流
只是大家都忽略了这只队伍里国资的存在感,其实也很强
随手整理下近两年的交易记录,就有这么多
远的不说,就看上海最近的一次大宗交易
时间是1月16号,农历年前,很多公司都准备封账的时候,它还在异常活跃
规模更是直接超过了100亿
交易主角就是中邮保险,一家由中国邮政控股的寿险公司
受到业内关注的原因有几个,首先标的位置就足够特殊
这块地之前有个名号叫做上海最后一块黄金地
一听就知道是真核心,非常抢手
其次,这次交易涉及了中邮、美国汉斯、阿布扎比投资局三方资本博弈
之前对外报价在130亿元,中邮保险领投,和中东主权投资机构合作
最终对价108亿元
也为2025年大宗交易打下了一个开门红
包括很多地方国家队也在不断入沪拿地
不知道各位还记不记得去年的上海第一拍
来的不是地方国企,就是基建系国企,直接包场了
而且这种氛围从年头一直持续到年尾
按比例来看,数字非常夸张
这86%里,华润、招商之类的不用想肯定是积极型选手
每年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但去年最意外的就是中字头和地方国企的集中入局
我统计了一部分成交情况
可以看到,中字头和地方国企含量很高
*仅为去年部分土拍统计
而且竞争非常激烈
一批次的七宝地块,就引起了12家企业报名争夺;二批次的浦东上钢街道地块,也有8家企业参拍
去年年底的几个批次,拿出的更是核心地块,竞争直接白热化
像中建七局,去年还是首次进入上海土拍市场
但来势汹汹,抢到了宝山南大的一幅热门地块
这也说明虽然去年行业波动较大,但优质资产还是有强大的吸引力

04
上海对抢企业的魄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

从国资基金的大量灌入、到央企总部入驻,再到保险、城建行业的国企纷纷进场
你会发现上海这座城市是看不到上限的,甚至有足够的底气去接住这些力量
这个底气来自于哪里?
跟各位分享一个画面,也今年我看到最直观的画面
图源:中国发展网 
连续8年的“新春第一会”,一直在自己卷自己
每年绞尽脑汁地优化营商环境
甚至有一个文件的标题是这样的:《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各位有见过直接把“提升企业感受”放在大标题里的城市吗
好像很少,对于一份红头文件来说,也显得过于通俗
但这恰恰是上海的底气
用最直白的话和字眼,告诉所有人“我要为你做到什么”
所以你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大的资金量会毅然下水,不断加热整个池子
我想答案就能说明所有:因为这里是上海

以上为正文,来自余奔雷

这是真叫卢俊公众号的第5870篇原创文章

真叫卢俊
认认真真聊地产,实实在在谈买房。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