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
今天,周玲玲老师结合《这是真的吗》这本书和大家聊聊家长如何“巧用批判性思维”巧解社交冲突谜题,助力孩子健康自信地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与小伙伴的相处是其社交世界里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是真的吗》(如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这本书,恰似一盏明灯,为家长指引着航行的方向。它提醒着家长们,要让孩子在群体互动中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外界的潮流轻易裹挟,从而以智慧与真诚构建起与小伙伴间的友好桥梁。
一、冲突乍起,先踩“刹车”
想象一下,孩子们在家庭聚会的游戏环节中,因为争抢一个可爱的小玩偶而发生了冲突,个个小脸涨得通红,眼看就要哭闹起来。这时候,家长得赶紧给孩子装上“情绪刹车”。可以轻声对孩子说:“宝贝们,先别着急生气哦,咱们都先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像这样‘呼——吸——呼——吸——呼——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孩子们很容易做出冲动的反应。就好像在家里,如果小明和小红为了看不同的电视节目而争吵,如果立刻就抢夺遥控器,可能最后发现其实可以轮流看,只是当时脑子一热没想到。所以,让孩子在冲突的第一时间冷静下来,这是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头一招。
二、化身“侦探”,剖析冲突
等孩子们稍微平静了一些,就可以像个小侦探一样,去深挖冲突的根源啦。比如说,家庭手工制作活动中,小明抱怨小红总是不配合,导致作品无法完成。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开启“侦探模式”。先问问小明:“你觉得小红为什么不配合呢?是她真的不想做,还是有其他原因?”让小明好好想想在制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也许小红是因为不太会某个步骤,又不好意思说,所以表现得有些不积极。
然后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批判性论证。比如让小明思考:“我认为小红不配合的证据是什么?仅仅是她动作慢或者提出了不同意见吗?有没有可能她是在尝试新的方法?”同时也要让小明思考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我是不是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她必须按照我的方式来做才是配合?会不会我的要求太苛刻了?”再让小明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小红,你在这个手工制作里遇到了困难,你会希望大家怎么对你呢?”这样从不同角度一分析,冲突的真相就慢慢浮出水面啦,孩子也能更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对方。
三、友好协商,化解冲突
找到了冲突的原因,接下来就该把问题解决掉,让小伙伴们重归于好,这其中关键在于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家长要教导孩子,沟通时眼神要专注地看着对方,这表示对小伙伴的尊重。说话的语气得温和且诚恳,就像和好朋友分享小秘密一样。比如小明可以这样对小红说:“我想跟你好好聊聊咱们刚才做手工的事情,我很在乎我们一起做手工的快乐哦。”
用词要准确清晰,把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小明可以说:“我发现你在做那个花朵粘贴的时候好像有点犹豫,是不是不太会呀?其实我可以先帮你一起做花朵,然后你再帮我弄装饰,这样我们就能更快完成啦,你觉得呢?”鼓励孩子认真倾听小伙伴的回应,不要中途打断,等小伙伴说完后,再接着说:“我明白了你的想法,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新计划来试试吧。”
要是在家庭小剧场表演的策划中有分歧,比如关于表演什么故事的争论。孩子可以像个小主持人一样组织“和平会议”。先让每个小伙伴轮流发言:“大家一个一个来说说自己想表演的故事哦。”在小伙伴发言过程中,孩子可以适当点头表示在听,还可以记录下重点。等大家都说完了,孩子再总结:“我把大家想表演的故事都记下来了,有《白雪公主》《三只小猪》这些不同的选择,我觉得我们可以把《白雪公主》里小矮人的搞笑情节和《三只小猪》里大灰狼的狡猾部分结合一下,编成一个新的故事来表演,这样会不会很有趣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冲突就变成了大家一起合作解决问题的好机会,孩子的社交关系也能变得更铁。
结语
家长们,在引导孩子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漫漫长路上,请始终牢记《这是真的吗》这本书给予我们的智慧启示。只要按照这个“冷静——分析——协商”的三步走策略,以批判性思维为羽翼,在社交的广阔天空中翱翔。教会他们在群体的喧嚣中,不盲目跟从,冷静思考每一个观点与行为背后的真相;在与小伙伴的分歧里,不随波逐流,用理性的判断去寻求和谐共处的良方。如此,孩子方能在人际交往的舞台上,既坚守自我,又与他人携手共进,真正避免陷入盲目附和的泥沼,成长为有主见、善交际、能包容的独特个体,在友情的花园里绽放绚烂光彩,收获一生的珍贵情谊与丰盈人生。
亲子教育好书推荐:
《这是真的吗》
(如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
END
图文:周玲玲
编辑:朱楚仪
一审:周玲玲
二审:朱楚仪
三审:王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