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莱想把阿根廷变成德国,拜登想把德国变成阿根廷

时事   2024-10-09 02:07   阿根廷  

欧洲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夹在美中博弈之间的德国,其处境日益艰难。美国似乎正在有意无意地削弱德国经济,甚至将其拖入与中国的对抗,令德国陷入困境。同时,阿根廷新总统米莱则希望将阿根廷打造成一个类似于德国的国家,而美国似乎在努力将德国变成一个类似于阿根廷的国家。

美国霸权下的欧洲困境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并制定了一系列外交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 打压潜在对手

美国的首要目标是阻止其他国家崛起并挑战其霸权地位,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二、 孤立俄罗斯和德国

美国认为,如果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与德国的工业和技术实力结合,将形成强大的力量,因此竭力阻止两国合作。

三、 制造俄中分化

美国出于同样的原因,以及其他战略考虑,努力使俄罗斯与中国保持敌对关系,阻止两国在政策或战略领域上的合作。

四、 离间印度

鉴于印度快速发展和庞大的人口基数,美国试图将其从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力中拉开。

然而,近年来,美国在执行其战略时犯了一些错误,导致局势发展并非完全如其所愿。

美国的错误举措

为了维持其霸权地位,美国利用当前的国际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弱了德国经济。

一、 削弱德国经济

美国首先切断了德国与俄罗斯廉价天然气的供应,导致德国的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对德国的能源密集型产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为了执行这一计划,美国得到了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的“鼎力支持”,舒尔茨对美国的屈服使其加入了一场德国本没有准备好的经济战。

二、 毁掉“北溪”管道

为了确保德国无法逆转其政策,美国政府与挪威海军合作,对“北溪”管道进行了破坏。这一行动导致德国不得不寻求更昂贵、污染更严重的能源,并从美国和其他国家进口液化天然气。

美国在乌克兰战争中也利用了这一事件,在2023年,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经过深入调查,揭露了美国政府策划的“北溪”管道破坏事件。然而,华尔街日报却发表了一篇“及时”的文章,将事件归咎于“乌克兰军人和商人”。

这一行动的背后,是美国对“北溪”管道的利益考量。 “北溪”管道是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主要天然气供应通道,其关闭有利于美国,因为美国可以向欧洲出售更多液化天然气。

三、 “北溪”管道破坏带来的负面影响

管道运输天然气的成本远低于液化天然气运输。液化天然气必须经过三个步骤:首先,将天然气液化,这需要特殊的工厂;然后,将液化天然气用专门的低温运输船运输,以防止其蒸发;最后,在目的地港口进行再次气化处理。

这些额外的步骤导致运输成本大幅增加,而这也对德国的工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对化工、汽车和机械制造等行业。

四、 “减通胀法案”的“致命一击”

202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减通胀法案”,该法案为在美国建立节能或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科技产业提供超过3690亿美元的补贴。看似合情合理的政策背后却暗藏玄机,引发了欧洲盟友,尤其是德国的担忧。德国担心,此举将使美国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优势,导致企业将关键领域的投资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欧盟委员会对此表示抗议,指责该法案歧视欧洲企业,构成不公平竞争,并强调:“我们希望在质量上竞争,而不是在补贴上竞争。”

德国和法国联手推动欧盟加快能源转型,并为“战略性领域绿色投资”提供补贴,包括“税收抵免”。然而,这一措施的覆盖面有限,且必须通过繁琐的欧盟官僚程序,因此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德国拥有更强的财政实力,也宣布了自身的补贴计划,但却被法院裁定违反其严格的预算规定。

五、 中美贸易战的“夹缝”

美国将德国和整个欧洲卷入了对华贸易战和科技战。德国工业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难以与之割裂。对华贸易战将对欧洲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害,因为欧洲企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欧洲的依赖程度。

德国长期帮助中国建设制造业基地,却忽视了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如今,中国在科技领域已超越欧洲,在太阳能和风能技术,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领先优势明显。

德国企业从中国采购原材料,在第三国生产中间产品,并在德国和中国组装最终产品,最终出口到欧洲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污染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并根据减排目标,将工业发展转向环保技术。这在较短时间内催生了新的工业和能源技术,使中国在太阳能和风能技术,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领先于西方国家。

六、 电动汽车市场的“夹击”

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并敦促盟友效仿。加拿大顺应了美国的意愿,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大,因为美国和加拿大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需求量并不大。

然而,这一措施对欧洲市场而言则可能造成实质性影响。欧盟虽然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较低的关税(17.4%至38.1%),但德国可能因此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中国已暗示将对德国汽车实施报复性关税。德国政府对此表示反对。

美国为实施这些限制措施的借口是,中国电动汽车获得了政府补贴,这或许属实,但补贴的规模远低于美国和欧洲企业获得的补贴。

德国大型汽车制造商,例如大众、奔驰、奥迪、保时捷和宝马,约30%至40%的收入来自对中国的销售。如果中国市场关闭,他们将面临严重问题。虽然中国可能不会采取最终措施,以避免更大的问题,但它可能对其他行业采取行动。中国已经威胁要对肉类和葡萄酒行业征收关税。

七、 德国经济陷入危机

德国工业已经陷入危机,其恢复面临着挑战。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在实施这些政策时得到了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被认为是一个平庸的领导人,他追随拜登的政策,在军事和武器装备方面与美国紧密合作,令德国民众对其失望。舒尔茨的受欢迎程度已降至历史低点,其所在的社民党在最近的地区选举中几乎全部失利。

德国政坛的迷茫和悲哀令人深思。德国曾经在威利·勃兰特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进步,推动了社会正义、团结和国家之间的理解。如今,同一个政党却培养出一个屈服于拜登的领导人,参与到美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和武器竞赛中。

八、 历史的警示

历史告诉我们,羞辱德国不会带来好结果。凡尔赛条约带来的屈辱最终导致了纳粹主义的兴起。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可怕的意外。

九、 米莱的“德国梦”

阿根廷新总统米莱则希望将阿根廷打造成一个类似于德国的国家,他认为德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严谨的管理体系,是阿根廷学习的榜样。然而,米莱的“德国梦”能否实现仍有待观察,毕竟阿根廷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与德国相差甚远。

十、 拜登的“阿根廷梦”

而美国似乎在努力将德国变成一个类似于阿根廷的国家,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实际上是在削弱德国的经济实力,并将其拖入与中国的对抗,这与阿根廷目前所面临的困境非常相似。

欧洲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德国在美中博弈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德国政府需要认真思考其外交政策,避免被美国利用,并努力维护自身利益,否则可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阿根廷新大陆
由阿根廷《新大陆周刊》创办,为阿根廷当地华人以及为中国大陆网民提供范围广泛的原创性新闻和各方面资讯,是阿根廷与国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