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苏州很热闹,走遍全中国,除了上海浦东和深圳特区,可能不会再有一座新城成立三十周年会如此广受关注。
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在卸任总理职务后首次访问中国,就是为了出席苏州工业园区三十周年的纪念活动。
随后,李显龙从北京到上海,中国最高层,想见的都见着了,话题聊得很开,双方握手言欢,个个都在为苏州工业园区叫好。为什么中新双方领导人如此重视苏州工业园区?
首先,苏州工业园区身世不凡,1994年,新加坡和中国签署协议决定在苏州建设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首个跨国合作项目。
1994年新加坡GDP为736.89亿美元,中国GDP为5643亿美元,新加坡GDP相当于中国的13.06%,人均GDP突破两万美元大关,超过了当时的英国等部分西方国家。这个数字有多厉害,就是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国家的人均GDP也没有超过两万美元。
作为亚洲四小龙,新加坡当时可谓欣欣向荣,有着丰富的跨国投资和招商经验,可以当我们的老师,新加坡的经验正是我们国家所急需的。
其次,苏州工业园区的的回报惊人。三十年来,园区累计实现税收1.0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54万亿美元,经济密度、开放程度、创新浓度在全国前列。30年间,苏州工业园区GDP从11.32亿元增至3686亿元,年均增长22.1%,2024年日均创造GDP超10亿元,30年间累计引进外资项目超5100个,实际利用外资超400亿美元,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典范。
30年间,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一,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所以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在访华时表示,苏州工业园区通过优质的投资生态环境吸引外资,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且具标志性的项目,来自各地的中国官员都前去参观学习,他们从中得到启发,再回到各自的省市以各自的方式应用所学。
同样的,苏州工业园区也给了新加坡契机。李资政说,园区让新加坡参与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重大项目,这个区域是中国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枢纽,这让新加坡能够深度参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在我看来,苏州工业园区是一个双赢的项目,它的成功至少证明了三件事。
第一、中国开放道路的正确性。大家知道在1994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1992年邓公南巡,下决心排除干扰推进改革开放。当时国际资本也在试图进入中国,双方都在跃跃欲试。但是,如何把改革开放引入新局面,那时大家都没有底。中新合作打造的苏州工业园区打开了大家的眼界,让中国人知道如何吸引外资,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园区的成功证明,中国加大开放力度是正确的道路。开放为中国带来了资金、经验和制度。
第二、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体制发展经济的优越性。正如李显龙在华时所说,轻视中国短视且不明智。工业园区就是中国经济崛起的缩影,园区几乎是从一张白纸上起步的,园区的脚下在三十年起就是一片池塘洼地,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也没有多少企业,最早园区引入的企业不过150多家,现在这个数字是11万家。
园区证明了有为政府一旦和有效市场结合,就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三十年来,园区在借鉴学习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在起步落后国内开发区十年的前提下,实现了超越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从零开始实现了全面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第三、证明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可行性。中国近代以来的一大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如何从封闭走向世界。要想融入世界,首先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并将其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这不仅是革命的经验,也是建设的实践。关于后者,苏州工业园区发挥了带头作用。
李光耀先生在1992年访问苏州时,就意识到苏州有助推进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潜力。为了深刻理解新加坡的经验和方法,苏州工业园区在成立后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向新加坡“取经”。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逻辑、理念和模式、以及具体的管理规制、流程和方法多个层次和角度去分析、贯通和理解新加坡经验的精髓和原则,并有所选择地用于园区发展。
正是基于当年那片水塘洼地蝶变为创新之城的飞跃,世界看到了中国体制的先进性,以及向中国学习的必要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弹指一挥间,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融入了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斩获了骄人的成绩期待下一个三十年,苏州工业园区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