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一件不太乐观友好的事,中美供应链脱钩在2023年加速急驶。近期中美关系看上去缓和,只是表面客气,双方在努力维持不撕破脸的底线,中美经贸关系散伙饭早就开席了,进度条的滑动遥遥领先于我们的认知。
从奥巴马执政后期开始,经历特朗普的关税战,以及拜登小院高墙的科技封锁政策,中美经贸关系倒退非一日之寒,双方在对方那的进出口排名地位持续跳水,更重要的是中国和美西方的供应链在脱钩,愈演愈烈,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
以下都是我的一些企业家朋友的亲历,这些听得见炮火的人向我提供了观察中美经贸关系的第一视角。
我有个朋友,他的企业从事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马上准备上市,企业有一台关键设备从瑞士知名的装备企业采购,原来每次保养维护直接送该企业中国区分厂即可,但从去年开始必须直接送欧洲原厂,正常几天就能办的事一直拖了大半年,关键设备不到位,导致企业的产量2023年降低了三分之一,这家企业负责人心有余悸地总结,以后关键设备会优先采购国货,即使质量次一些,也要留一台备份,希望同行引以为戒。
瑞士对中国还是相对中立,欧洲也不能算太反华,看来西方对中国集体变脸已是大势所趋,只有狠和更狠的区别,中国企业要迎头赶上,没有关键技术独立自主,就没有供应链的独立完整。
另外一位博士企业家从事光通信领域,前年以项目入股,接了大厂1个多亿的投资,朋友常年参加国外展会,亲眼见证美国企业正在集体大规模地排斥中国供应商,展会上的美国企业公然打出“美国制造”的标签,无论中国供应商给出的质量有多好,价格有多低,美国企业都不予考虑。这家企业的美国客户希望他们把产能转移到海外。
为此我的企业家朋友现在也陷入了深深的焦虑。我们知道,这几年果链企业集体搬迁已经不是新闻了,能去的都去了,带走了大量的上下游企业,这也是小米被印度税务局敲诈,依然赖着不走的原因。为了让果链企业安心在印度生产,库克以几倍的工资征调了国内的中国工程师支援印度工厂。
中美实际上已经脱钩,在半导体领域,中美供应链各干各的。在AI领域也有类似趋势,美国市场喜欢AI的应用,带点擦边的那种;国内更偏爱技术,类似大模型这种。
脱钩也没什么不好,脱钩也是一种分工,这种分工不是互相配合,而是保持疏离,并行不悖。中美脱钩,客观上为世界提供了两种可能的发展模式。
正如拜登政府定义的,中美是竞争关系,关键领域围堵,非关键领域保持一定程度合作。
面对脱钩,中国企业有办法?我征询了几位朋友的意见。办法有二,第一是跟着供应链走;第二放弃欧美市场,专注国内进口替代。我有一位企业家朋友给出了第三种有益的经验,他的企业在长三角有一定知名度,所在行业也是制造业重要一环,企业自身也是空客的重要伙伴。
前几年企业饱受脱钩之苦,拿不到欧美订单。痛极思变,他今年走出了人生最重要一步,直接把企业六成的股份卖给了法国企业,虽然丢了控制权,但是打开了发展空间,丢失的订单也回来了,甚至可以从新加坡竞争者手中抢到美国大厂的订单,这在过去无法想象。
我问他企业控制权让给了外人,有没有感到委屈?他想了想告诉我,自己带大的孩子被别人抱走了,不舒服是肯定的,但让企业融入了全球供应链,有些事该做还得做。
当下的经济波动不是周期调整,而是中美经贸脱钩引发的时代震荡。中美经贸关系回不到过去了,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开端,中美携手推动的全球化事实上已经宣告结束了。
中美各自牵头的供应链体系在加速脱钩,企业无法改变这一趋势,我们要做的是认清现实,把握趋势,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