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的几份文件在网上流传。
由于无法证实真假,只能把这些当做传闻,传闻归传闻,但是很有必要探讨,因为文件反映的决策方向符合当下经济环境的趋势,在住宅地产垮塌之后,商业地产也顶不住了。
商业地产泡沫肉眼可见,只要经常去逛逛上海中心和白玉兰广场,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诺大的商场人影寥落,大城市商业地产供给过剩了,确实到了挤泡沫的时候,一个大收缩的信号来了。
我们来看看这两份文件,有几个要点值得注意。
第一、
文件提到的“金色中环发展带”规划是2021年7月发布的,看名字就知道,金色意味着美好和精致,这是一个城市更新项目,涉及市中心多个区域,规划出台那年西方不亮东方亮,国外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几乎暂停,而国内疫情形势相对稳定,大家对经济的预期比较好,外贸订单飞涨,工厂开工火热。
第二、
文件提到2024年新开工项目中非公益性质的商品房、商业、办公、研发等均暂缓。在另一份文件更为具体的下达了降低重点区域商办空置率的要求,从现在的40%降低至20%,且规定全市不再审批新的商业办公项目。
数据显示,上海目前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达到了20%,反观供应量,上海2023年全年供应量为111万平米,达到了5年内的供应量最高峰。预计在2024年还会有164.8万平米的新增写字楼入市,供应量继续提高48%。供过于求非常明显。
第三、
文件中提及的松江G60走廊、奉贤美谷、闵行漕河泾等区域都是上海市内优质的产业集聚区,但空置率依然高达40%。要把空下来的房子填满,产业要做起来,企业要加快扩张。去化需要时间,危机和机遇在比赛。
从现实来看,商业地产的泡沫大得已肉眼可见,刺破泡沫刻不容缓,更重要的是经济形势不比过往。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下行通道。过去的国内经济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水大鱼大,万物沸腾,经济发展的几驾马车都在狂奔,所有的商业地产、商办载体载体都可以适当超前建设,计划通常赶不上变化,供给往往满足不了需求。
如今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内外两个循环还在整合,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产业转型的突围时间正在拉开帷幕。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城市人口没有大幅增加的预期了,多增加一个商场,多增加一幢写字楼,都是对存量资源的恶性争夺。过去给城市增光添彩的写字楼彩虹,现在成了虚幻的天际线泡沫,一无所用。
关注上海,不是为了看上海笑话,上海的方向也是全国的方向,如果这两份文件属实,上海正在打响的商业地产保卫战影响深远。
我们要为上海决策层的清醒和果断叫好,及时清理整顿商业地产扩张,也许会影响到基础建设,影响到GDP数字,但以刮骨疗伤的魄力主动刺破泡沫,修复经济运行的堵点,从根本上降低了地产经济危机,这是止损之举,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决策,是大智大勇之举。
我们期待所有的中国城市都能对标大上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降杠杆踩刹车,避免人去楼空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