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能啃下苏钢?三条线索审视百亿毒地疑云

文摘   2023-11-11 10:02   江苏  


陆家嘴百亿毒地索赔事件闹腾几天了,舆情猛烈,从苏钢到苏州,相关方都被无数网友问候了无数遍。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在2016年掏85亿买入位于苏州的苏钢集团旗下子公司绿岸房产95%的股权,主要是因为该公司持有17宗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土地,手续办了,房子也盖了,但现在发现这些土地污染严重,陆家嘴不干了,紧呀苏钢,索赔百亿。


作为念过法科的媒体人,我没有马上动笔跟进流量,我觉得应该对此类事件秉持一个态度,切不可把一方诉求当真相,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真理可以越辩越明,但是情绪化的言论也可以把水搅混。哪怕是狗咬狗的闹剧,也得听听动静再做判断。

终于,另一相关方不再沉默。11月10日凌晨,苏钢集团在单位公众号发布了《情况说明》,回应了苏州绿岸项目相关舆情信息,驳斥了陆家嘴集团的起诉公告,双方的第一波攻防打了个来回。相对于陆家嘴的锋芒毕露,苏钢集团的表态威而不猛,却深藏伏笔,连夜请教业内人士,翻查商业文件,核对关键细节,总算是厘清了一些头绪。



对苏钢集团的回应,我将其概括为三个否认。


一、否认了污染地块的数量和性质

在网上疯传的陆家嘴起诉公告声称,苏钢集团以股权转让方式,出售了绿岸公司名下的17块土地,其中有14块土地存在污染,且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远超苏钢集团挂牌出让时所披露的污染情况。存在的问题是苯并芘和萘严重超标,两者都是强烈的致癌物。


对此,苏钢坚决否认,苏钢集团称,污染地块根本没有那么多,有污染的“为焦化区1、2、3、4、5、6号和非焦化区10号地块(其中仅2号地块已开发建设)”,而且这些地块经治理修复后可安全利用。

二、否认了陆家嘴对污染不知情的说法

陆家嘴的公告表示,土地污染情况,超出预期,表明事实情况不在陆家嘴的掌握之内。


而根据《情况说明》,苏钢集团至少有两次向受让方完整披露了污染地块信息,第一次是双方交易拟定合同时,苏钢集团在资产评估报告中明确提示了该范围中部分地块原为钢铁焦化生产区域,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第二次是在2022年,交易双方一致同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南京环科所对地块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按照苏钢集团的说法,陆家嘴从头到尾都知情,双方之间不存在信息差。


陆家嘴是否知情,确有悬疑。一位地产领域业内人士告诉我,80多亿的项目,建设方听任对方的环境检测报告有些大意了,与通常操作不符。


三、否认了自己是污染地块修复的责任人

苏钢集团在公告中强调了一点,双方的交易是商业行为,地块是陆家嘴经过222轮举牌抢来的,在达成交易意向之前,陆家嘴“在交易时即已知悉上述情况,并承诺接受所有现状、瑕疵和风险。”

苏钢的意思很明确,合同发生效力之时,土地上的一切权利和问题也都转让给了受让方陆家嘴,货物出手,人地两清,即使有问题也不应该气势汹汹地找上家。

梳理双方已公开的商业信息,并调研相关情况后,我发现,该事件存在一些关键线索,讲透这些问题对把握事件有帮助。

第一:检测机构存在打架的可能

按照苏钢集团的说法,在交易前后至少两次求教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第二次还是交易双方联合委托,最后得到的结论是,这些地块可以经修复后安全利用;而在陆家嘴的起诉公告中声称,各方环境调查是这些地块污染严重,陆家嘴引入的雷丁学校独立委托了环境调查机构,得出的结论也是地块污染严重。

显然,双方争执的焦点在于环境调查机构结论的权威性。

检测机构会打架?结论是肯定的,而且还屡见不鲜。

2019年6.18大促前夕,业内巨头格力电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发改委实名举报奥克斯空调能效造假。格力声称,其证据源于企业委托的第三方机构检测验证。奥克斯否认了该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拿出了针锋相对的依据,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据我了解,在商业诉讼领域,相关当事人利用检测机构的结论说事,已经是商业竞争的常态,法院的卷宗里到处充斥着类似的故事,从民商到刑事再到行政案件。


采纳哪一方的证言,还是另行委托能为双方当事人接受的检测机构,通常会让法官挠破头。这个问题很关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毒地事件走向,在法定最终结论宣告前,建议对该问题冷静看待。

也就是说,我们聚焦的这块工转民地块毫无疑问有污染,但是否可以称其为毒地,其数量到底有多少,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第二:2号地块的学校建设,责任应该不在苏钢

我们都注意到了一个事实,在毒地事件中,一家迄今为止拒绝采访的学校成为引爆事件的核心,引用网络说法,雷丁学校出于对学生生命健康的重视,主动聘请了检测机构,发现了重大隐患,于是有了现在争诉。

在苏钢集团的公告中特意提到的2号地块,正是雷丁学校规划建设区域。

查阅资料后发现,该事件中土地开发的范围总共17块连成一片,2块用于工业,6块用于住宅,6个用于商业办公以及2个幼儿园和一个加油站。

2号地块原本的用地性质是“工业(研发)”,土地转让后变更为“教育用地”。

然而,2023年2月,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绿岸房产发出《行政撤销事前告知书》,称苏州市资规局苏州高新区(虎丘)分局于2019年11月将2号地块用地性质由“工业(研发)”变更为“教育用地”的《建设项目答复函》行为,不符合该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拟撤销该《建设项目答复函》,将2号地块用地性质恢复为工业(研发)用地。


因地块存在污染,且用地性质恢复为工业(研发)用地,原本计划2021秋季开学的雷丁学校至今未投入使用。


前面说过了,2号地块的污染问题在2016年达成协议时已知,由于该地块属于焦化区,污染是摆在台面上的,问题是多少,明知污染而没有检测和修复,反而直接动工建造,并且挂牌卖房建学校,这个责任当然不应该由苏钢集团承担。



第三:争议双方都在为土壤修复的法规滞后埋单

毒地事件的本质是土壤修复,属于环保领域的基本问题。我查阅资料后发现,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016年,苏钢集团和陆家嘴就绿岸公司股权转让达成一致意义,而仅仅在两年前,环保部在新《环境保护法》中增加了土壤修复的内容,这部新法在2015年的1月1日刚刚发布。

土壤修复是个技术活,从理论到产业需要时间。我们今天对当事人双方大加鞭挞,但在七年前,土壤修复的意识和技术,并没有达到今天的水准。一篇发表于2017年的新闻称:市场普遍认为,由于法规制定的相对滞后,土壤修复行业一直存在的权责不明、资金来源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是导致土壤修复市场空间无法释放的重要原因。


我注意到在苏钢集团的回应提到,“2016年,我司披露报告中已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场地内及场地附近开展造成地下水扰动的施工''场地开挖前必须做好适当的防护措施,进行环境监理,避免污染物扩散,对周边环境及居住区产生影响'。”


环保业内人士告诉我,土壤修复中有个棘手的难点,在修复过程中,土壤污染会通过地下水向周边扩散,原来没有污染的区域也会受到“感染”,这一点会导致检测失效失真,甚至会加重原有区域的污染程度,也就说污染范围是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这为治理增加了难度。


是否存在法律上的漏洞,和其他不可控因素,导致双方没有及时履行土壤修复义务,留待司法人士的解读。


当然,我觉得两家企业应该大度一点,应该拿出当年抢地的冲劲来干修复的活,毕竟无辜的买房人吃亏在先,毕竟建筑工人的健康受到不可挽回地影响了,毕竟完工的学校很可能永远无法开学。你们的态度也将为自己的企业树起永远的口碑。



苏州,无辜躺枪了


最后,我还想多说几句,现在部分网上的舆论冲着苏州来,还有人说这事引发了沪苏矛盾,我觉得这个说法在乱弹琴了。


必须指出,苏钢集团不是苏州企业,官方无法对它施加影响力。


根据软件“企查查”查询得知”。苏钢的大股东是方正商业地产有限公司,占股比例在九成以上,这是一家注册地在省外的企业,前身大概率和北大方正集团有一定关联,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


前两年新规出台后,高校纷纷和校办企业脱钩,目前的权属关系无从得知。肯定的是,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土地权属的变更,相关权利的转让,苏州政府无法干涉,也很难了解。地在苏州,但是权利人可能在上海或者北京,这是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常态,也是区域内市场经济发达的表现,同时也带来了监管上的难度。


最重要的是,陆家嘴紧咬苏钢提醒我们,对于土壤修复,政府如何穿透市场主体的合同行为,更好地实施实质管理,将是法律规范调整的新方向。


该问题的终极解决权不在苏州,但是可以把苏州当成改革的“试验田”。
























政中财经
立足产业和区域经济,寻找激动人心的事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