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 | 永远热泪盈眶,永远不听话

楼市   文化   2024-09-13 16:28   四川  



从自我投向自然,一边是村子的烟火日常,另一边是艺术、诗意。“明月村文学艺术驻留”嘉宾周云蓬,来到明月村,探访村落,亲近本地人的生活。5月17-19日“原野上的诗与歌”明月集,周云蓬和诗人们带来诗与歌的交互演出,余秀华上台交流互动,夏虫尽翅应和,与歌声共振。


在周云蓬的访谈中,明月村是一处很好的沉思之地,感受到“人的存在”的生命状态。初夏时节,阳光蓬勃,乡村旷野净心,万物随心共鸣。



纪录短片
旋转手机全屏观看






人需要在自然中审视自己,离功利、‘有用’远一点,去触摸柔软、诗意的东西






明月村文学艺术驻留计划
驻留嘉宾 / 周云蓬  

民谣歌手、诗人,作家。1970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9岁失明。1980年就读于沈阳盲童学校;1991年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中文专业;1994年毕业,背着吉他去北京唱歌。被称为“中国最具人文精神的民谣诗人”。






在周云蓬看来,阅读是音乐的土壤,驻留期间阅读特别投入,“这里没有汽车的噪音,空气也好,沉浸在读书中,脑海里会蹦出一些东西来,早上在读尤金·奥尼尔的《天边外》,在这样安静、舒服的环境里,特别踏实。”


他不太喜欢读盲文书籍,而且带着也不方便,“我更喜欢听机器读,冷漠地,客观地读,我不喜欢听很抒情的人在读。有的时候就被代入ta的的那些东西里,那只是ta的一家之言,有时候不见得好嘛。你可以自己赋予感情,不需要靠别人的感情带入你的读书。”


有时候,他在房间门口静坐,循着风声,明月渠的溪水走远了,偶尔的一两声犬吠,又会把他拉回现实。

“在这里睡得挺好,”他说,“精神饱满的时候,思考是有力量的,不会被带偏。有压力、烦恼的时候,思考就会被带偏。”




周云蓬跟余秀华是多年的好友,在这里相遇特别开心,彼此信任使得他们的对话,在外人看起来像是在斗嘴。那晚,歪脖子树开满红色的花,他在树下唱歌,夏虫随音乐起舞,时间消失无踪。

结束后,余秀华走上舞台说,“你今天唱得非常让我感动,我第一次觉得你唱得这么好听,你应该拥有更美好的爱情,你现在还年轻应该更多地去谈恋爱。”

他特别敬佩余秀华的真诚与坦荡,“她把自己的内心掏出来,随便人们去八卦,去猜测,甚至去污蔑。这才是一种写诗的境界,诗歌的本真,而不是瞻前顾后。”




周云蓬在《绿皮火车》里说:“要永远热泪盈眶,永远不听话。”从21岁开始写诗,到现在一边巡回演出,一边创作诗歌、音乐,他对个体情绪的表达,转移到对社会群体的关怀,与天地自然相连。

在茶田绿道中行走,到谌磅磅探访乡村美学空间,在招迎往来中的握手、聊天,周云蓬感受到大家善意的温度。由于眼睛看不见,他对常人习以为常的空间设施比较留心,觉得村里的路修得平整,出门方便就挺好,是尊重所有人。

“大家都能赚到钱,还能过自在的生活就挺好,乡村需要商业化,大家都来消费,才能做得更好。审美也是商业,甚至是更高的商业。”

‍‍‍


父母原本取名为“周云鹏”,“是大鹏鸟,期待能够鹏城万里,但长大以后,我就把鹏改了,是草字头的,像随风飘荡的蓬草,自由自在。过去是河流,现在是湖水,明月村安静的日常,也像是湖水,宜居,也适合创作。”

风穿过茶田,竹林、松林时,树枝摇曳,像是湖面荡漾。




周云蓬和余秀华在明月村相聚、驻留后,创作了新歌《余秀华之歌》。






MORE 



明月村文学艺术驻留计划

(点击了解详情)




“人的流动,就是一个地方的兴衰。”明月村文学艺术驻留计划由远家发起,定向邀请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作家、艺术家到蒲江明月村进行7-15天实地生活。远家提供7-15天免费创作空间和住宿,可在驻留期间开展包括展览、分享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联结城市与乡村的“生活场“,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美好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策划:明月村文学艺术驻留项目组

视频拍摄、剪辑:张昊

摄影:阿依莫 凉笑 唐川

撰文、编辑:南北

责编:凉笑





明月远家
明月远家,远家品牌的美学实践之地,位于明月村,含餐饮、住宿、书房等空间,联系我们:181909677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