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专题讲座 | 张济顺:重新发现上海——一个本土家族的历史追寻

文化   2024-07-12 13:47   上海  

7月10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张济顺教授为思勉高研院暑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同学们做了首场专题讲座,题为《重新发现上海:一个本土家族的历史追寻》。思勉高研院院长袁筱一、党总支书记夏建国、副院长李文杰以及全体营员现场聆听讲座。本次讲座由李文杰主持。

张济顺教授的讲座以自身家族的历史为独特视角,以曾祖父张焕纶先生、祖父张在新先生和自己的故事为主线,以家族史讲述上海史,叙述家族历史变迁背后上海历史的演变。

张济顺教授表示,本次讲座是自己作为一个地道的老上海人和一位历史学者,对祖辈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现实的一些感悟,试图从一个本土家族史的脉络里重新发现和定义老上海,即以一个小的家族史的角度,来回应上海史这样一个宏大的课题。讲座由“从江南史到全球史:上海区位的位移”“小小书院:曾祖父开办新学风气之先”“译书与办报:祖父演绎的上海传奇”“断裂:战争改写的张氏家史”“从革命到改革开放时代:我的上海叙事”“直面当下:‘老上海’历史的再出发”等六个维度,就“老上海”的四重奏娓娓道来。

张济顺教授认为,张氏家族是本土的上海人,所谓“本土”指生活在上海老城。张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上海老城变迁史的一个“缩影”,张氏家族正是凭借上海老城从开埠前的“江南”区位到开埠后的“全球”区位转变而形成的天时地利优势,以经营米豆业起家,实现家族的发展昌盛。

张氏家族的祖辈们以各种方式融入并回应身边发生着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见证参与了一部激荡人心的社会文化变迁史。张济顺教授的曾祖父张焕纶先生怀抱“教育救国”的宏愿,立志改革为科举苦读的旧私塾教育,于1878年创办的正蒙书院,开中国人创办近代教育的风气之先。正蒙书院后更名为梅溪学堂,这也是胡适所上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张焕纶先生还开创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先河——南洋公学师范院。张济顺教授祖父张在新先生一生致书、译书和办报,在《新闻报》供职20多年,成长为新一代的都市文化人,主动投身中西文化互相激荡的大潮,译作《迈尔通史》和《世界名人传略》正是在与外国人、外乡人合作交往中完成的。不幸的是战争改写了张氏的家史,由之产生了断裂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本军队占领上海华界,张济顺教授的父母逃离了居住的老城,到租界去寻找安身立命的新场域,大家族由此解体,许多珍贵的祖上遗存也失散在战火中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张济顺教授则是新中国第一代上海人,她的“上海故事”,是新中国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曲折发展的历史见证

张济顺教授表示,随着上海史研究的兴盛,其曾祖父和梅溪的往事也被发掘出来,在教育史、近代史和近代上海史上有了一席之地。上海这座城市也在 1990 年代初开始发生整体性变化,上海重新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体现出国际大都市的海纳百川与开放包容。面对当下的种种挑战,她认为,从先辈的故事中汲取直面当下的智慧与定力,让“老上海”的历史在全球化2.0的时代获得新的意义,是历史学的本义与真谛。她以曾祖父张焕纶先生在与日本友人的交往中既坦诚而开放的交流又坚守民族尊严的经验来提示我们:和而不同,是老祖宗的境界,开放包容是上海人的胸怀,彼此尊重是共处的基础,坚守底线本是中国人的良知,更是责任。

讲座后,夏令营的同学们与张济顺教授就上海历史的延续性、口述史料的使用、家族史书写中的情感因素、方言与地方史研究以及如何摆脱历史研究的路径依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互动。

副院长李文杰教授在主持讲座时表示,张济顺教授的讲座既是和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家族历史,同时也是一段上海史,也是缩微的晚清史、中华民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张济顺教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研究示范,提示我们好的研究应该怎么去思考和展开。


摄影:李行健   撰稿:李瑞赟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命名自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汇集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与古籍所的优势资源,推进人文学科综合研究,旨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学术高地。本平台将及时发布高研院的讲座预告、录音,研究中心学术活动及国际交流之最新动态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