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无中西,存乎一心

文摘   2024-05-28 00:57   新加坡  

5月27日下午,在人民名医我与名医零距离的院长对话栏目中,主持人刘全奕邀请到了天津市南开医院副院长吴雄志教授和大家一起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一些新的思路,文章选取了一些篇段与大家分享。

探讨一开始,吴教授讲到中医最早是兼容并蓄的一个态度,他提到了《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黄帝内经》就讲了药从西方来,吴院长还举例说明《金匮要略》处方诃梨勒散中的诃子原产地是伊朗,它属于是波斯医学的一个药物被引进了。所以,2000年前这些药物就来到了中国。从兼容并蓄中医一直吸收世界传统医学的优秀的文化,到晚清以来,中医从兼容并蓄走向了中西汇通,主要指1840年以后乃至于中华民国这期间,一系列的科学家随着西方医学引进中国,他们推进了中西汇通,建国以后在南开医院院长吴咸中的带领下,又奠定了中西医结合这个学科。中医从兼容并蓄到中西汇通,从中西汇通到中西结合一脉相承。

中西医学是两套话语体系,而且它是两种思维模式。中医思维它是基于象思维,为我们东方人思维的一个特点。象思维的形成,在春秋战国我们就形成了丰富的象思维,历史很悠久的。西方医学,它是基于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形式逻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到了近代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本身是基于逻辑思维,这是人类的两个思维。当然还有第三种思维,灵感思维

所以,我们正确地去看待中西结合,最主要的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患者如何看待中西结合,第二方面是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怎么去看待中西结合。不论是患者,还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我认为文化的自信很重要,只有文化的自信,你才能够开放包容,文化的包容性是基于文化的自信。中华文明一旦他发展很兴旺的时候,他就是高度的开放和包容,而一旦我们闭关锁国的时候,我们就会逐步走向衰落,受到冲击。好在今天我们在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医学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有人为之前赴后续,推进我们中西结合的事业,甚至把中西医结合走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中医与西医之间首先是要诠释。

什么是诠释呢?中医的概念在西医是怎么看待的,西医的概念在中医是怎么看待的,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他们为什么相同的地方会相同,他们为什么不同的地方就又会不同?第一个过程是诠释。在诠释的基础上,我们进行结合,把西医的手段和中医的手段,两个手段,一加一大于二,一起用。当然这个结合它就会磨合,因为它是两种思维模式,总是需要去磨合,让它变得更加的适合,当它的磨合越来越适合的时候,会走向中西医的融合,最终是医无中西,存乎一心。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我们70亿人都是人,但是有不同的医学体系,虽然说我们看到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但是最终治疗的同一个人,所以他必然最后走融合,必然走向医无中西,存乎一心。

什么是爱中医?爱中医不是认为中医不需要发展、完美无瑕,真正的爱中医是促进中医的发展,为中医带来新的生命。那么中医的明天,他一定是能够融入这个世界,而这个过程需要开放,需要结合,需要汇通。在中西医完全融合以后,那么我们中国一定是有一门新的学科叫新医学,不分中和西,殊途同归。

因为西医总体上是从微观的层面上去看待疾病,随着2000年以后西方科技的发展,它是由微观走向宏观,其实我们中医一直都站在宏观的层面上,我们两三千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如果我们把这个理论体系和经验,跟现代科技的结合,那么我们将会把西方国家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是我们独特的优势。不光是医学领域,在其他的领域,我们中华民族有他独特的内涵,他都可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新的发展,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长盛不衰、不断繁衍的内在原因。我们对于未来的这个展望过程,就是我们通过现在这样的结合,一步一步的发展下去,能够殊途同归一样,我觉得就是虽然中和西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最终都是医学,都是能够为了治愈好我们人体的疾病所做的一门学科。

吴院长强调有三种功课,学生是需要做的:一个学习世界传统医学史,传统医学不光是中医,虽然中医很优秀,但是它是吸收了其他传统医学精华,传统医学是睁眼看世界;第二个要学习现代医学,要拥抱今天的世界;第三个要学习逻辑学,要学会逻辑思维,要把逻辑思维引入到我们中国人的象思维之中,使我们左右脑都发达。

中国有一个逻辑能力非常强的人,1800年前张仲景。翻遍整个中医的书,只有张仲景有那么强的逻辑思维,他的《伤寒论》里面大量的进行定义、判断、推理,这就是逻辑思维。所以“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之为病,“之为”它就是下定义,他下了太阳病的定义,他通过定义、判断、推理,写了一本非常逻辑严密的书,叫《伤寒论》或者《伤寒杂病论》。但是呢,这个很有意思,他的定义是通过大量象思维的方式去定义,他通过症状体征来进行定义。所以张仲景又是象思维非常发达的一个人,因为他是中国人。但是他在1800年前,他居然具有脱离那个时代的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他成为了医圣。我们以张仲景成为医圣的例子告诉学生,我们的医圣他就是逻辑思维和象思维都很强大的人,为什么我们不向他学习呢?就像是我们要想画一幅漂亮的画儿似的,不管你是用左脑掌握情感,还是右脑掌握这个技法什么的,但是你最后下笔那一刻都是你把你的两种不同的思维结合起来才能够画出那样精美绝伦的作品,我们的医学也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很强大的象思维的能力,那么我们很难去亲近《伤寒论》,会觉得《伤寒论》特别的复杂枯燥,你有象思维的能力,就觉得他描写好丰富,好动人;可是如果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很难知道张仲景的底层逻辑,他是怎么样构建这个六经的这种模型的。这个六经的疾病模型,生理模型,病理模型,乃至他临床操作,他下面的底层的代码,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接,他完全是通过逻辑思维模式搭建了一个医学体系。

策划:伤寒教研室

对话:吴雄志 刘全奕

审稿:沈佳 窦勇

编辑:孙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