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双剑合璧,《镜心斋校注金匮要略》终于出版了!
文摘
2024-09-26 07:01
江苏
千呼万呼始出来,《镜心斋校注伤寒论》的姐妹篇《镜心斋校注金匮要略》终于要出版了!这两本书都是校注类书籍,那什么是校注呢?校注是一种对古籍进行整理和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校勘和注释两个方面。校勘是对古籍的文字进行核对、校正,以恢复古籍的本来面目。由于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抄写、印刷、翻刻等原因出现文字错误、脱漏、衍文等情况,校勘就是要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古籍进行比较,结合文献学、语言学等知识,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注释是对古籍中的字词、典故、历史背景等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籍的内容。注释可以帮助读者解决阅读古籍时遇到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深度。《镜心斋校注伤寒论》和《镜心斋校注金匮要略》就是吴老师对《伤寒杂病论》进行精准校勘和精辟注释的两本书籍。《镜心斋校注伤寒论》出版后,许多学子感觉意犹未尽,不能像《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那样畅快淋漓,因为内外需一统,憾独有倚天剑,却无屠龙刀。今天,《镜心斋校注金匮要略》的出版,终于实现了《伤寒杂病论》全部条文的校注,正所谓:“倚天凛凛耀锋芒,寒气森森震八风。屠龙赫赫威名显,霸气腾腾病魔匡。合璧光辉照天地,齐心威力镇病凶。医道传奇千古颂,仁心精神永流芳。”《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偏重于注释,但是对于条文的校勘较少,所以我们往往直接吃了山珍海味,却未能深刻理解山珍海味背后的原汁原味。理解《伤寒杂病论》,校勘和注释缺一不可,特别是古文基础较为薄弱的我们,何况《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因为抄写、印刷、翻刻等原因出现文字错误、脱漏、衍文等情况呢?通过《镜心斋校注伤寒论》和《镜心斋校注金匮要略》,实现了文字层面的精准校注和内容的精辟注释,再配合《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的精彩发挥,可以从源流和发挥两个角度更为准确和深刻理解《伤寒杂病论》。吴老师在《道解伤寒论》课程中提到:“很小的地方能通玄,学问要从细处入手。沉下去,要浮上来。微妙上浮上来,然后通玄。不能浮在水面上悟道,也不能永远潜在水底出不来。理解伤寒论要沉下去,还要走出来。”阅读《镜心斋校注伤寒论》和《镜心斋校注金匮要略》的过程就是一条微妙玄通之路,让我们静心于每一条条文,注重于每一条条文以及条文之间的逻辑。这是一个从细微入手的过程,在沉下去的过程中,也可提醒我们进行诸多知识点串联,从而能够浮出水面,进而不仅可领略湖面的碧水蓝天,也可感悟水下的湍流涌急。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中医主要是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而往往缺少逻辑思维。什么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一种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以理性、客观、准确的方式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然而,我们的概念往往是生活概念,而缺乏一个准确的定义,比如每个人对美的认识就不一样。因此,中医各家往往相互争执,甚至互相诋毁,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准确地下定义,从而使得交流不在同一个频道。《镜心斋校注伤寒论》和《镜心斋校注金匮要略》试图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进行解读和校注,比如对“太阳病”的概念定义,进而在概念基础上实现判断和推理。大者为道,小者为理。微妙玄通,从点滴的道理开始!仲景的论述语言简洁而凝练,富有深意。然而,缺乏准确理解的背诵往往缺乏效率且容易遗忘,也很难深入到骨髓和灵魂之间。始于《镜心斋校注伤寒论》和《镜心斋校注金匮要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条文;发挥于《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和其他吴门课程,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最终打通和完善整个六经辨病的知识体系,促使提升临床效果。吴老师在序言中如此描述:“仲景注家八百,多一家何如,少一家亦何如?余年前奋笔三日,著《镜心斋校注伤寒论》,本欲就此少息。然悲心不禁,见教者蒙蒙,学者昧昧,心中常戚戚焉。酒汉教痴儿,无有出期焉。余复握笔疾书,著《镜心斋校注金匮要略》。咦!世间万物,无非明镜光影,被他人蒙蒙者,岂非己之昧昧也?余自羞愧,独慰己心,曰愚者近道。余不敏,近道乎?”思考:吴老师在出版了重订伤寒等伤寒书籍后,为什么还要出版镜心斋校注系列的伤寒书籍?值得我们思考,或许在我们仔细阅读后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