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班长带班分享系列】第2讲:扩展详析六经发热

文摘   2024-09-02 22:09   新加坡  

昨晚被主任拉出去接待从山东来南京的太湖师姐了,就没接着讲,建议大家把前面的笔记看一遍,再看今天的内容,不然容易乱。就像是我们去医院实习,老师会和你说内科在哪层楼,外科在哪层楼,功能科在哪层楼,你先记住这个,然后等你记明白,老师可能会说,也有例外,譬如核磁,有几台机器在一楼急诊室旁边,后来加的。那如果一开始就告诉一楼有几台核磁,还有其它例外的,那你可能就乱了。

先复习一下:

三阳: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太阳病

●恶寒发热:发着烧打着哆嗦。

病因:黏膜病毒感染后导致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的释放,干扰素导致恶寒发热。

●解热法:解热镇痛药桂枝,增效药麻黄,激素作用甘草。麻黄汤是加了个止咳药杏仁的。

●太湖学术经常用麻黄汤来对比如今西医治感冒的思路,麻黄碱、解热镇痛药、激素、止咳药。

今天增加的内容:

●太阳发热(当做知识点去记会好一些,每条经的特点不一样。)

●桂枝汤:一吹风就感冒。本有太阴脾虚,就是我们中医有体质辨识的大家知道吗?不知道可以去看一下的,气虚质。

●桂枝麻黄各半汤:表虚证,脉浮弱,脉浮是表证,脉弱是气虚。发汗不透彻,借一把力。

●桂枝二越婢一汤:少阴阳虚出现恶寒发热,我们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但是麻附辛,阳虚不能出表,很少见高热,这里热多寒少,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本证容易转为白虎汤证,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人。桂枝二越婢一汤本质上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几克麻黄,很少的一点石膏,防止病情化热。

●五苓散:外感,伴有头痛、发热、身体痛的腹泻,热多(发热了)欲饮水,是五苓散证;寒多(不发热)不用水者,理中丸证,不想喝水,体内水多不渴,用干姜,抑制腺体分泌。所以有渴的人,不用干姜,另外,干姜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

●这里五苓散我们以前重点说过,这里干姜是个知识点。涉及抑制腺体分泌的还有半夏。

●我们再看少阳病

寒热往来:一会儿哆嗦要盖被子,一会儿发热不能盖被子,过几小时又哆嗦,再过一会儿又要盖被子……

●病因:细菌毒血症,脂多糖,内毒素释放入血。中药除了抗感染,还擅长于解毒,小柴胡汤对内毒素血症有解毒作用。

解热法:解热镇痛药柴胡,增效药黄芩,激素作用甘草。柴胡:黄芩的配伍比例是8:3。

●继续扩展一下:少阳发热

寒热往来:“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身有微热:小柴胡汤可以处理37~38℃的低热。

●潮热:下午5~7点,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发热,这是典型的阳明病发热,但是阳明病发热,大便不该溏,小便应该黄,因为炎症导致水分丢失,肠道液体在乙状结肠过度吸收,大便应该是干的。但这里少阳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同时伴有胸胁满不去,这里是少阳病,小柴胡汤证。

阳明病,复习哈:

●但热不寒:不喜欢盖被子,一发热就要解衣服。

病因:以白细胞介素-2为代表的炎症反应,导致患者持续地发热。

●解热法:解热镇痛药石膏,增效药知母,激素作用甘草。

●阳明发热

●阳明热型

●但热不寒:阳明病的特点是不恶寒反恶热,叫但热不寒。

●背微恶寒:气虚之人,感冒化热,发生炎症,表现为背微恶寒,除了用白虎汤治疗炎症反应还要加上人参提高免疫力,气虚重用人参量就重,炎症反应重,那白虎汤就用得重点。

恶寒自罢:太阳病的恶寒发热不用药好不了,但是阳明病的恶寒,主要在炎症反应的初期,后现全身炎症反应,恶寒就自己停了。很多阳明病是会误诊为感冒的。很多急性感染的前驱期,表现类似感冒出现恶寒或者恶寒发热,随后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就促进发热,所以恶寒将自罢。中医的解释“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真的解释清楚了吗?你真的明白了吗?要去思考!

日晡潮热:下午5~7点,像潮水一样,所以叫潮热,属阳明。阳明潮热,大便不干结,可以用白虎汤;脉由实变得沉而有力,已有燥屎,痞满燥实,小承气;痞满燥实坚,大承气。或者便秘,但还能进食,小承气,不能进食,大承气。(后面还要单独说潮热,如太阴,少阳,风湿等。这里的能进食小承气,不能进食大承气,也主要是在外感病中,临床上内伤疾病时,很多人在小承气汤证、调胃承气汤证时,食欲已经减退了。)

阳明烦躁:潮热伴谵语,两者本质相同,都是下午5~7点,交感神经亢进,兴奋性增加。阳明病谵语伴烦躁,烦-躁-谵语,心烦、脚躁、胡言乱语,这里是递进的。三阳为实,实性亢进。

●补充:白燥苔,舌边无苔的地方出现针尖大小的白细胞团,提示细菌感染,是阳明病,在叶天士《温热论》里指出,是温病。

这里要补充一个专题:日晡潮热。没补充以前,我们都会觉得日晡潮热嘛,阳明病啊,我们前面说过哈,70%是对的。现在补充那30%。

●日晡热别(机理:交感神经亢进,实性兴奋,表现为日晡潮热或者日晡烦躁)5~7点肾经当令,是不是也和交感神经亢进有关啊?大家可以思考。

●少阳潮热:在少阳病说过,下午5~7点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的,属少阳,小柴胡汤。

●太阴脾虚:阳明潮热脉有力,沉而有力,如果脉是无力的,浮虚,考虑太阴病,桂枝汤证,或用黄芪建中汤。太阴潮热往往是气虚生大热,中午没睡觉,下午容易发热(太阴病说过)。

●阳明潮热:大便不干结,可以用白虎汤,脉由实变得沉而有力,已有燥屎,痞满燥实,小承气;痞满燥实坚,大承气。或者便秘,但还能进食,小承气;不能进食,大承气。

●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为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西医角度看,就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一身疼痛,发热,下午烧的重,浅表淋巴结长大或者肝脾肿大,代表方麻杏苡甘汤。这一证常被当作感冒,用麻黄汤或者用荆防败毒散,或者三仁汤、藿朴夏苓汤治疗夹湿,白腻苔,往往导致EB病毒潜伏,以后会发生鼻咽癌、淋巴癌、淋巴细胞白血病,甚至胃癌。要把EB病毒彻底清除,把薏似仁开到100克。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一要抽血,不抽血的,可以摸浅表淋巴结,腋窝、腹股沟、两侧颈部淋巴结,肝脾肿大等,发热下午重。要确诊,不然耽误了,以后容易发生癌症。

然后,我们开始三阴病。

三阴: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太阴病

气虚生大热:大多37~38℃,太阴脾虚生热的特点,中午不睡觉者下午容易发热。

●解热法:退热剂甘草,增效药黄芪。如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还有甘草干姜汤。

●太阴发热

●交感虚性亢进:“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太阴病手足烦热,春夏加重,秋冬减轻,夏天环境温度高,人体代谢水平增加,气虚之人,代谢跟不上,夏天难受,冬天好些。脉浮原则上是太阳病,但有例外,浮大无力在太阴。

●无热恶寒之别:太阴手足自温,少阴手足寒。但是当外界温度很低的时候,太阴病人是抗不住的,手足也会凉,但是回到暖和的地方,他能暖回来。少阴病人当环境温度正常时也暖不回来。厥阴更凉。最凉的是脚,离心脏远。夜半阳气还,下半夜还不温的,一定是阳虚。手臂尺侧,温度也偏低。

●接下来是少阴病,先过一下基础哈。

少阴病

内有沉寒所致的发热。沉寒可致疼痛,沉寒可致发热。“反发热,麻黄细辛附子汤”。

●解热法:退热剂细辛,增效药附子。

●少阴病合并表证的发热,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病合并里证的胁下偏痛发热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少阴发热:

●夜热早凉:少阴病原则上不发热,除了阴虚患者,夜热早凉,一型是有汗,一型是无汗。有盗汗是知柏地黄丸证;无汗是青蒿鳖甲汤证。

●脉沉发热:太少两感证,“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是因为少阴阳气出表才发热。阳虚病人一般不发热,这里是反发热,是太少两感证。

●发热色和:“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家,太阴脾阳虚,少阴肾阳虚,甚至厥阴肝阳虚。喜欠,副交感神经兴奋,其人清涕出,阳虚,脾阳不足,干姜抑制腺体分泌,肾阳不足加附子。善嚏,打喷嚏清鼻涕出来,讲话鼻音很重的,过敏性鼻炎,少阴阳虚,麻附甘证。其实还有一个条文大家对比一下“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这条就是里寒重的情况,出现下利,而上一条发热色和者,阳虚还有回旋余地,常多有喷嚏。在中里巴人写的《求医不如求己》里有一个取嚏法,就是用刺激鼻腔的办法,来让自己打喷嚏,治疗早期感冒。我们可以注意到,打喷嚏时哪里会发力啊?腰会发力,后背太阳经会紧张,然后呢,你们自己去体会哈,感冒初期,撕点干净的纸巾。弄成纸捻儿,给自己鼻子里绕一绕,痒了就会打喷嚏,简单的,胡椒面也行啊。好像扯远了……

●发汗后,反恶寒:“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者,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太阳病用麻黄发汗后,有可能发热,发热不恶寒,转阳明病,阳明经病白虎证,阳明腑病承气证,那为何不用大承气,要用调胃承气呢?因为才发过汗,如果再用大承气,芒硝会导致大量水和电解质丢失,对机体损伤比较大,所以用调胃承气试一下。发汗后,恶寒的,阳虚啊!甘草附子汤就可以,因为才发完汗,加点芍药,芍药甘草附子汤。这也有条文的哈,“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浮热汗出:太阴有浮热汗出,用的是桂枝汤或黄芪建中汤,少阴病也可以有浮热汗出,往往用二加龙牡汤,把桂枝换成附子,白薇退虚热,龙骨、牡蛎可以补钙还可以镇静,看看腿抽不抽筋。

一身手足尽热:“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小便)血也”,猪苓汤证,针对尿血的人。

●烦热不得卧:妇科。“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肾气丸主之。”“妇人怀孕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说的什么呢?怀孕后,羊水多的女性,可以发热,这种人阳虚,慢性羊水多,用肾气丸,急性羊水多,用附子汤。是羊水过多的发热处理。

●少阴状况比较多,分了七个内容来分享的。

最后是厥阴病

●厥阴病的发热有寒化和热化的区别。人死,要么热死,要么冷死,最后都表现为休克。

●解热法:退热剂乌梅,发热的黄连配乌梅,寒的花椒配乌梅。连梅汤、椒梅汤合起来就是乌梅丸。

●厥阴发热:

●厥热胜复:休克的患者,体温回暖就可以缓解,体温转冷,就会死。

●戴阳:阴阳格拒,是阴阳要离决的表现,不是真热。上部面红,下部腹泻,肠道菌群紊乱,这种是很严重的人,不多说。

●除中:阳绝除中:回光返照,想吃东西。厥阴除中: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最后动员,肾上腺素、神经递质和皮质激素的释放。

●那辨寒热,其实就是辨阴阳,伤寒传习录的一阶,先讲这么多,大家可以在后面的课程里再进一步去体会。

六经发热的大架构就先解释到这里,还有几个是特殊热型。痈证发热,瘀血发热,大家自己去听一下。

传习录的一阶我们讲完了,很快进入二阶,辨病发何经,大家再把脉证提纲熟悉一下。

脉证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读熟,以读代背。每天读十遍。读半个月。

沈佳主任:这个提纲证十分重要,必须熟背于心,每个门诊都可以看到。

策划:伤寒教研室
作者:窦  勇 
审稿:沈  佳
编辑:孙春利

若预身临其境

欢迎来太湖学堂伤寒传习录14班

更多精彩内容

请下载吴门医述APP

【豆包班长带班分享系列】第1讲:如何理解六经发热?

吴雄志老师的第一首歌有着初恋的味道 暖暖的忧伤 很治愈

医无中西,存乎一心

六经条辨背起来

死亡不是终点,而是新旅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