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文化】记忆中的春运‖郑君

政务   2025-01-26 07:32   四川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记忆中的春运

郑 君

春节,是深深根植于中华儿女心中的信仰,是团圆号角在天际响彻,让远行的游子闻声而动,也让留守的家人翘首以盼。春运,这场一年一度的宏大迁徙,承载着亿万国人回家过年的热切心愿,成为春节最生动的见证者。

多年前,火车票代售窗口外长长的队伍,寄托了人们对过年回家的深切向往,准时拉开春运的序幕。那时,代售窗口既狭小又广阔:狭小得让人侧身才能勉强通过排队的人群;广阔得足以承载队伍中每个人沉甸甸的期盼。在那里,人潮汹涌,买到票的人们喜笑颜开,从人群中挤过,手中高举的红色火车票宛如胜利的旗帜,引来旁人羡慕的目光。票面上赫然印着的起点站与终点站,宛如一根情感的纽带,将他们与远方的家人紧紧相连,诉说着对家人的思念与对团圆的渴望。而那些正在购票的人们神色焦急,排队的人们不时探头张望……在这方寸之地,尽管神态各异,但都同样凝聚着游子春节归家的执念。

春运(图源:观察者网)

春运,是步履匆匆的行人身影,是鼓鼓囊囊的行囊。身着朴素的农民工,背着孩子的母亲,放假归家的学子拥挤在站台前,尽管年龄不同,身份各异,却怀揣着同样的目的。他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手中提着、背着、扛着大包小包,寄托着对家的殷切期望。有漂亮的行李箱,被年轻的双手轻松地拉着;有颜色斑驳的行李袋,被有力的双手费力地提着;还有沉甸甸的背包,几乎将人的身形都遮掩住……这些行囊中,装满了一年的辛勤收获,有为亲人精心准备的年礼,有家人未曾见过的特产,返乡的人们把认知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塞进了行囊。他们一件件地细数着这些物品,心中涌动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与些许亏欠,尽管负担沉重,但他们眼中却闪烁着喜悦的光芒。这一幕幕写实的归家场景,绘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为春节增添了几分浓厚的年味。

春运,是一场拥挤却满载期待的旅程。早年春运期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绿皮火车,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独特情怀。那时,似乎对无座旅客的数量并没有严格限制,人们挤满了车厢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一丝多余的空隙。即便面对10多个小时甚至更长的车程,没有一个人抱怨连连,因为家的方向就在前方,因为团圆的终点正等待着他们。神奇的是,在这密不透风的小小空间里,每当列车员高声吆喝着“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麻烦腿收一下”时,车厢内竟奇迹般地让出一条恰到好处的通道,使得满载零食的小推车能够轻松地随着列车员的脚步穿梭而过。远远望去,这列火车就像一叶孤舟,伴随着火车“咣当咣当”的特有节奏,在人海中破浪前行,承载着无数人的归家梦想。

记得有一年归家途中,与我同坐的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带着牙牙学语的孩子一同回家。一路上,夫妇俩耐心地教小朋友说话,那甜甜的小奶音不时传来,“爷爷”“奶奶”“过年好”“新年快乐”“恭喜发财”,每一个字都稚嫩而温柔,像一根羽毛轻轻滑过心尖,带来酥酥麻麻的感觉,让人对回家的渴望更加迫切。隔壁座位坐着一位满脸沧桑的大叔,他与同座的人交谈甚欢,说到高兴处,声音传了过来,“我那快80岁的老母亲,听说我今天到家,非要到火车站接我,我都这么大个人了,还怕走丢不成?真是让人操心呐。”这话虽带着几分抱怨,却用一种让人嫉妒的语气说出,引得周围旅客纷纷投去既了然又羡慕的目光。看,无论年龄大小,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春运中每位乘客,都有一个目的地,那就是家。在“某某站到了,请到站的旅客准备好行李物品,依次下车”的广播声中,旅客们提起大包小包,随着人流缓缓离去,站台上很快迎来新一批旅客,他们填满了空闲的位置,继续着各自的归途。

我静静地等待着目的地到来。当“南充站到了”的声音响起,我知道,我的家就在眼前。一路上,不时有烟花点亮夜空,街边商铺也远远传来“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福大家新年好”的歌声,欢快的气氛将新春的喜悦烘托得恰到好处。

回到家中,灯笼早已高高挂起,散发出喜庆的光芒,让在外漂泊一年的我瞬间感到安心。父母早已等在路口,急匆匆地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我笑意盈盈地回答着他们所有的关切。踏入家门,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前,我们享受着难得的团圆时刻。

门外,红纸金字书写的对联“出入平安行万里,身心健康福满堂”在大红灯笼的映照下泛着温柔的光。年味正浓,家的温暖也在这份喜庆中更加浓厚。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郑 君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方志四川
直笔著史记盛世 问道彰善启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