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密码
——读冯骥才《过年书》
高 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主要推荐人冯骥才在之后第一时间编著了《过年书》,于2025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为我们开启了深入了解年文化的大门。
冯骥才不仅才华横溢,是新时期崛起的第一批作家,“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众多佳作在国内外屡获殊荣,而且他还是画家和文化学者。他怀着对年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强烈责任感,创作了《过年书》。
翻开《过年书》,首先看到的是作者饱含深情的前言。冯骥才写道:“近年来,我特别想编一本书,即《过年书》,因为我写了太多关于年的文字,小说散文也好,随笔杂文也好。”他从农耕时代走来,年于他而言,就像一缸陈酿的老酒,浓烈香醇,每个中国人都品尝过它的滋味。上世纪,随着社会开放、生活巨变以及西风东渐,传统年俗逐渐松散,年味淡化,这让冯骥才深感忧虑。他深知,若失去年的风俗,所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顿年夜饭,更是几千年灿烂缤纷的年文化的消逝,而年文化中包裹着民族对团圆、慈孝、和谐、平安和幸福的执着追求。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年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过年书》分为五个部分。“年的感怀”中,通过《守岁》《花脸》等文,冯骥才引领读者走进他的童年春节回忆,让我们仿佛看到戴着花脸欢呼雀跃的他,更直观地体验到对年的情感,而这些回忆也是他热爱年文化的源泉。在“年的沉思”部分,他深入思索年的内涵等,意识到保护年文化的紧迫性,体现了文化学者的担当。“年的艺术”聚焦年俗艺术形式,如对花会、窗花、年画等的精彩描述及田野抢救,让我们领略到年文化的丰富多彩。他通过挖掘呈现年俗艺术,让我们更好地看到年文化中的人间烟火。“年的思辨”针对春晚、春运等社会话题发表见解,展现了其对年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发展的深刻思考。“年的话语”收录访谈等内容,加之书中三十余张彩图,图文并茂,进一步丰富了读者对年文化的理解。
著名作家莫言曾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冯骥才的《过年书》,正是用文字和图片,摇动着我们对年文化的热爱之树,推动着传承年文化的云朵,唤醒着我们心中对年文化的灵魂记忆。
《过年书》是冯骥才献给年文化的一份厚礼。作家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年书》的出版,对于传承和弘扬春节文化意义重大。它不仅能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春节的历史和文化,还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促使春节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