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CEF2024 | 自然教育分论坛回顾

文摘   2024-08-04 07:34   加拿大  



自然教育分论坛主题


探寻生趣:建立深度联结的融合课程

——六位专家的自然教育创新之旅


主创人

 蔡莉芳 

 孙昊 



大自然与人具有天然的联系,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与自然接触,并在大自然中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本次自然教育论坛中,六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在自然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将自然带入课堂的无限可能。


第一部分::“人与自然”的联结

Kelli Nigh 博士:戏剧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戏剧教学、冥想、自然连接、想象力



Kelli Nigh博士是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OISE)的讲师,她专注于将自然教育融入课堂。她在论坛中分享了如何通过戏剧和冥想活动,将学生带入自然环境,帮助他们体验和理解自然的深层次联系。她提到,学生们在城市公园中进行冥想,围坐成圈,闭上眼睛,感受周围的声音和气息,这不仅让他们学会了放松,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通过与自然的互动,例如观察和倾听猫头鹰,学生们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与共鸣。此外,她还分享了集体冥想时的神奇经历,学生们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能量在他们之间流动,这种体验深深影响了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


黄向教授:非惯常环境中的自然获得感


关键词:跨学科、劳动教育、乡村共情、团队合作



黄向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同时担任华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在本次论坛中,黄教授以生动的实例探讨了在非惯常环境下真实情境的教育价值。他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0年来持续进行的“三同劳动教育”项目。每年,高二学生都会前往清远飞来峡镇,体验为期一周的劳动教育课程。他们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参与拉练、义教和农活。这些真实的乡村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还让他们产生了深厚的乡村共情,增强了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认同感。黄教授指出,旅行和自然教育是变革性学习的重要来源。通过实地考察和户外教学,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学习,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交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圆桌会议1:

1.您所在的国家或者地区里面,是如何建立自然教育网络的?如: 加拿大的《全民自然教育手册》,是加拿大公园理事会与全球约150家全民自然合作伙伴共同编写的,作为自然教育的很好的社会支持。

2. 您对正在从事或者将来打算自然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建议,或者推荐的书籍、资源呢?


第二部分:“学科之间”的联结

胡萍博士:融合课程设计的教育创新


关键词:融合课程设计、跨学科、项目学习、真实情境



胡萍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专业的博士生,目前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课程教育教学系从事访问研究。在本次论坛中,她为我们带来了如何通过融合课程设计推动教育创新的精彩分享。胡博士介绍了“融合课程设计”的理念,这种方法通过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一个主题单元中。她以“PollinateTO”项目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创建对传粉者友好的花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生物、植物学和环境科学等知识。胡博士强调,这种将课堂教学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跨学科项目,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中学到书本之外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冯艳老师:自然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立与实践


关键词:科学观察、课程体系、跨学科项目



冯艳老师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理学硕士,现任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初中副校长及顺德区兼职督学。在本次自然教育论坛中,冯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德胜学校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理念的成功经验。她详细介绍了自然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观察一片叶子到走进一片森林,这一系列的课程设计注重跨学科和项目式学习。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冯老师带领团队开发了多个生动有趣的课例。例如,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毛毛虫的成长过程,了解其变成蝴蝶的神奇转变;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岩石展览会,学习岩石的分类和特征;五年级的学生则探究水的循环,从雨水的形成到水土流失的防治。这些课程不仅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更让他们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冯老师强调,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能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桌讨论2:

1. 请问一下您的团队在设计融合课程的时候遵循什么原则,是否会有评价课程的一个标准呢?

2. 您认为在课程设计中的如何体现布鲁姆的分类法?自然日记和DIY画册会不会是比较好的学习成果呈现的方式?比如美国一位自然教育家John Muir Laws,他很擅长Nature Drawing and Journaling;还有孩子们DIY的自然绘本或者照片书的网站。


第三部分:“人与人”的联结

Jacob Rodenberg:创造性地连接孩子与自然


关键词:创造力、户外活动、生态雕塑、季节变化



Jacob Rodenberg是Camp Kawartha和Kawartha户外教育中心的执行董事,同时也是加拿大特伦特大学的环境教育讲师。在本次自然教育分论坛中,Jacob分享了他独特的教育方法,旨在通过各种创造性活动将孩子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提到,自然教育不仅可以减轻压力、改善身心健康,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提升他们的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Jacob介绍了许多有趣且实用的户外活动,例如,通过建立传粉者友好的花园,让孩子们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通过自然雕塑项目,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观察季节变化,让学生们感受到自然界的节奏和美丽。此外,Jacob还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正念和同理心,帮助孩子们建立对自然的感激和尊重。他的著作《自然活动大书》和《自然连接之书》获得了多项大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自然教育这一领域的巨大贡献。通过这些书籍,Jacob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自然教育,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终生热爱。


谢辅宇老师:二十四节气与自然观察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环境教育、生态观察、归属感


谢辅宇老师是广州市的一名高中教师,从事自然教育和农耕劳动教育已有20年经验。他长期带领中小学生到自然保护地、郊野公园、营地开展自然观察、自然研学、农耕体验等活动,擅长自然导赏、夜间导赏、岭南农耕和生态摄影。在本次自然教育论坛中,谢老师分享了他如何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展自然观察及教育,带领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他提到,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位置划分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按节气开展自然观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注重参与和实践,还能增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通过多年的实践,谢老师总结了一系列结合节气的自然教育项目。例如,他带领学生在不同的节气观察鸟类、昆虫和植物的变化,通过记录和分析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他还带领学生进行农耕体验,了解传统农耕与节气的关系,学会尊重自然、顺应天时。


圆桌讨论3:

1.第一个问题是想向两位嘉宾请教:在您经历的这么多年自然教育工作中,您认为您做得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2. 我们知道两位嘉宾都出版了与自然教育有关的图书,请问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有写书的动力呢?在完成这本书籍的过程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吗?



这些专家的教育创新,不仅为我们展示了自然教育的多种可能性,更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让我们一起,将自然带入课堂,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成长,激发他们的无限潜力。


论坛视频



自然是一座神奇的桥梁,她可以连接我们的感官和心灵;


她包罗万象,所有学科,都能在这里找到结合点;


她触手可及,只要你愿意走进她,必将有所收获。


UTCEF/  社团介绍


多伦多大学中国教育论坛(UTCEF)是多大官方认证的非盈利学生组织。UTCEF汇聚中外各界教育实践者与研究者,讨论当下中国教育话题,分享前沿科研成果。平台旨在成为中国教育与世界沟通的纽带,积极促进中国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教育思想的国际交流。


加入我们

会员专属福利:

    - 多大中国教育论坛 Summer 2024 独家邀请函

    - 优先参与 UTCEF 组织的各类线上及线下活动

    - 优惠获得教育知识讲座及 Workshop 入场券

    - UTCEF Newsletter 免费订阅。每月教育实事的前线转播,最新教育资讯的剖析解读,经典教育理论的应用分享,汇聚最新教育干货。

    - 学术、文化和国际交流 Network 的机会

如何成为会员:

点击下方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即可免费成为我们的会员:

https://forms.office.com/r/EqGhYBhpwz


扫码关注我们,获取论坛资讯


欢迎扫码关注

获取论坛最新资讯~

答疑邮箱 | info.utcef@gmail.com

小红书 | UTCEF

Facebook | UTCEF

Instagram | UTCEF

YouTube | @UTCEF

文案:刘亦凡、金漪佳

编辑:王然

审核:岑程、刘亦凡

UTCEF
多伦多大学中国教育论坛(UTCEF)是多大官方认证的非盈利学生组织。UTCEF汇聚中外各界教育实践者与研究者,讨论当下中国教育话题,分享前沿科研成果。平台旨在成为中国教育与世界沟通的纽带,积极促进中国教育创新和发展,推动教育思想的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