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篇原创
很多人说,自己也是一款产品,应聘,就是推销自己。
这话不错。所有接触,皆为交互;所有交互,皆是产品。
但在应聘这个交互中,面试官的的验收标准是黑盒。所谓【细柳编小筐——看着容易做着难】
该怎么以理想的“验收结果”通过面试,交付自己呢?
可以从不同人的简历(的水分)说起。
4、怎么成为面试官眼里靠谱的人选?
5、尾声:关于学习
本文4千字,可点赞收藏
文末有资料
有一场面试,应聘者应聘的是产品经理岗,其过往的履历这样的:- 前 4 年做财务方面的业务工作,自述期间曾以业务的身份搭建过业务模型,勉强算是跟产品沾点边;
总结起来也就是 0-1从业务 转行产品,一上来就能成为高级产品,做产品经理的第三年就成了资深产品经理,做产品的第四年就成为了产品专家。看到这个简历,谨慎的我谨慎的第一感觉是担心其中的水分。因为就算一个公司敢把你放在专家位置,一个4年换三份工作的产品经理敢专家吗?接下来等到真正见证奇迹的时刻,前 20 分钟的问答,这位应聘者全程表情和蔼可亲,说话慢条斯理,但问到具体问题时基本全部是用“应有的规则”、“行业内基本的办法”、“与系统向匹配的方案”等万金油辞令将问题糊弄起来,比较圆滑地避开所有涉及到具体方案细节的话题。于是我就想搞清楚对方是否有重大的产品方面的输出,其次想进一步确定下他最擅长的方面。当我继续往深处问:可以从过往经历中找一段,聊聊你认为你输出的成果及其价值是什么?实在有点忍不住了,直接跟他讲,我不纠结你的成就了,你觉得你的晋升速度这么快,是怎么做到的?我说我就是面试官,问的是一个专业问题,有什么不妥吗?(1)第一,应聘者可能是以专家的视角,觉得我在挑战他,或者对基础问题不屑回答。- “最优物流和最优仓库的核心算法规则,请列举至少三条”、
- “O2O 电商的库存的同步机制是增量同步的话,那频次和容错机制是怎么设定的”、
(2)第二,为了被筛选出来参与到后续面试,简历注水我能理解,但是为人要谦虚,客观是一个人的美德。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如果不让问,又拿着一份本就注水的简历,那么下一份工作就算录用了,只怕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聊到这里,可能您会问,究竟是怎么才能算是一个满意的候选人呢?
其实我在面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应聘者。往下看。就拿校招的简历看,很多人一毕业就实习经验达到两年了,并且面试工作准备的很充分。印象里有一个东北的女孩,跟我讲她做“充电桩检修项目”方案,描述的即简练又详实。她给我展现了自己怎么修改旧方案,怎么解决线上与线下的信息不对称性,怎么做好投入产出的考量等等。末了还告诉我希望我可以多问些问题,一来是检验她自己,二来也是增加我对他的考察了解。
同期还有一个海归女孩来应聘的,在末了问她“有什么要问我的?”时候,她聊着聊着很快就掌握了主动权,末了居然“面”起我来了。不管是东北女孩还是海归女孩,都在认真准备面试,并且以学习的态度在沟通。相对而言,一些社招的应聘者,反而挂羊头卖狗肉,面试的时候说的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结果既没有方法论也没有足够的产品规划经验。更有一个博士学历的产品经理,在开始面试之后,我和HR开着视频看他找了一分钟简历找,因为他忘记简历文档在哪里了。在自我介绍时候,他真的就一字一句地读简历,并且连一行文字都没落下,更别提“金字塔原则”等结构化表达。他读了五六分钟的时候我忍不住打断了他,我问你是否可以挑重点说……但凡是负责的用人单位,也势必要对应聘者做各方面的沟通,以考察应聘者的修炼程度,是否匹配目标岗位的能力要求。参加很多次应聘面试,但是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过,究竟面试官想通过面试考察那些内容。
抛开技巧层面的分析,其实说白了面试官是想找一个修炼程度和职位匹配的人。- 一是以精准的问答,判断应聘者是不是具备企业想要的能力;
- 二是收集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来预测应聘者在未来是否有所作为。
参考阅读: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求职面试坑?
我们以平均两年作为一个工作经历的周期来划分,我的整体感觉是这样的:
- 如果你是 2 年的经验,那么你应该基本功很扎实,并且在谈话间能流漏出对未知领域的渴望和好学的精神。
如果你是可塑之才,比如学习能力强,基本思维清晰,那么面试官会觉得你很难得。
- 若你是 4 年左右的经验,那么是个中级产品经理了。
这时候,你应该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了。比如交易、支付、财务等。
我曾经面过一个 4 年经验的产品经理,他做的是国内支付,而我们要的是国外的支付能力,但是我问到“dispute”、“chargeback”等概念的时候,他都能说出自己学到的相关知识,所以我判断他是能通过后天学习快速补齐的。
- 若你是 6 年的经验,那是个高级产品经理了,你需要有规划能力,能抽象出模型,能判断需求的价值。
如果这六年你是个爱学习、爱总结,或者记忆力超群的人,那么你的行业知识面会很广,在面试中你会避开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坑。
比如说,你会在简历中突出自己擅长的,会在面试之前梳理一遍自己的知识,在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时候,会以更多的行业话术来问答。
面试官能感受到你饱含逻辑思维的结构化的回答方式,言语中不时能感受到同理心、用户思维、商业化思维等等。
这不仅是对所应聘的职位的尊重,更是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致敬。记得面过另一个应聘支付的产品经理,他实打实工作了 8 年,但简历上一直写的是产品经理,连“高级”俩字都没有写。这就暗示此人可能是一个喜欢深入到事情深处做实事人,有可能是一个很佛系,无欲无求的人。等到面试的时候,我问他作为国外支付产品经理,对接过新的支付平台吗?为了验证,我继续问他是否结合数据分析优化过支付方式,他自言做过数据分析。可能是为了改善我的判断,他主动说自己有数据指导业务的思维,于是我问他是否有案例可以分享,他就描述了自己用数据监控功能来监测支付方面的异常,一旦报警开发进来解决问题。表面看起来说的过去,可以我问监控的机制是实时触发的吗,他回答是,并补充说,支付成功数据下滑了突破了阈值就会报警,开发就进来处理了。于是我继续问,波动可能是实时的自然波动,一个时间段的波动,能为开发人员提供什么有效的指引呢?可以解释下开发如何基于降低的成功率制定行动项?对方无法解释,说,其实开发就是看看有没有bug(通常不了了之)……很显然,这些事情或许是没有认真做过,也或者是看到别人做过。但是无论如何,这也是个反面例子,例值得我们产品人警醒。因为无论在面试准备,还是在产品经理工作中,闭环和逻辑自恰都是基本的素质。从应聘者的角度,有的四两拨千斤巧妙胜出的,也有一手好牌打烂的,也有相谈甚欢 最后却还是没下文的……其实,面试官的第一性原则还是找对人。
那么怎么判断呢?
我觉得面试就是考试,前提是要有扎实的基础和相应的工作的能力。我一直不主张投机取巧,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份工作,那就应该拿出学生时代学习的态度对待工作,每天的上班就像是做作业;下班后主动学习,这样一年年下去,才能修炼到该有的能力。在我转行做产品之前,我也没有这些习惯。之前一度认为工作是出卖时间给老板,换一份固定工资。所以这8个小时能摸鱼就是赚了摸鱼的时光。8小时之外都是自己的。
后来,进入到产品经理行业,开始发现以我的平庸资质,不学习是不行的。提到学习,我一度认为学习是个虚怀若谷的事情,且是个人的事情。但是现在人都已经到了学习也需要他人拉群、收费驱动的地步。前一个面试者是个校干部,但是整体下来感受是,逻辑、表达、产品经验方面都一般般。因此面试官给了三点建议,让他再准备!
后一个女孩子很优秀,开场的自我介绍把握的非常恰到好处,尤其是值得借鉴。她有多个大厂经历,并且能提炼出自己方法论。直接满分通过!
具体可以长按下面链接查看:
产品面试过程案例资料
扫码联系管理员获取
上学时候我也有过浏览式、快餐式的读书经历,但是后来不这样了。分享资料<产品总监修炼之道>
点喜欢或分享本文—>再对公众号回复:ZJ
也可在星球获取该资料:https://t.zsxq.com/0aL0E8QG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