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西南迎来第一波降温潮,李正兴从浙江台州回到重庆这座小县城,夫妻今年一年未见,本应是久别重逢,但李正兴的心情如同突然寒潮一样冰冷。
李正兴今年30岁,在浙江台州从事建筑工地搭架子的工作,今年出来虽然十个月,但真正有事做的时间不足五个月,做半年休息半年,分钱没赚到。
与妻子结婚两年,妻子在老家县城从事保险销售,今年这种行情,还有谁买保险啊,两年来,两口子相聚时间不足三个月。
此次回来,一是李正兴查上个月出尿毒症前期,医生说他三个月就要开始透析,这如晴天霹雳,彻底击碎了这个小家,他需要到乡政府办一个低保边缘户,这样以后的透析费用会大大降低。
二是他与妻子今后何去何从,他们都得正式面对,两口子没有孩子,婚后共同生活时间也短暂,他不可能要求妻子和他共患难,所以妻子顺势提出了离婚。
像李正兴这样的家庭,今年没赚到钱,还遇到人生变故的情形也不少见。
今年的形势主打一个难,生活难,赚钱难。
在县城的中心街区,有一家经营多年的文具店,店主刘大哥原本靠着稳定的学生客源和办公采购,维持着不错的收入。
但今年,他眉头紧锁,满脸忧愁。随着线上购物平台的冲击,许多家长和上班族选择在网上购买文具,店里的销售额锐减。以往每天能有上千元的流水,如今只有寥寥几百元。进货成本却没有下降,房租水电依旧是沉重的负担,每个月结算下来,所剩无几。刘大哥无奈地说:“以前想着扩大店铺,现在能保住就不错了。”
县城的出租车司机张师傅,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以往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三四百元。
可今年,他明显感觉到乘客少了。一方面是网约车的竞争,另一方面是县城居民出行频率降低。大家都在节省开支,非必要不出行。张师傅说:“以前一天能跑个大几百公里,现在跑一半都难,收入少太多了。”
县城的产业结构往往较为单一。
以农业为主的县城,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影响巨大。今年,部分地区农产品丰收,但由于物流成本高、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出现了滞销现象,农民不仅没增收,反而亏损。而工业型县城,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双重压力下,企业利润被压缩,工人工资也难以提高。
县城消费市场的活跃度降低。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更加谨慎,非必要消费支出大幅减少。这使得依赖本地消费的服务业,如餐饮、娱乐等行业经营困难,从业者收入降低。
今年大家普遍不消费了,夜市黄了一波又一波,县城以前火爆了的“好吃街”,如今随着夜晚冷寂,门可罗雀。
即使需要买东西,越来越多地选择在网上购物,这对县城的实体商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实体店铺销售额下降,进而影响到店铺员工的收入和店主的利润。
没有钱,也赚不到钱,成为县城今年的底色,人们都怨气满天,所以很多人无事也少出门,夜晚的宵夜摊,是真的看不到人了。
县城老百姓收入降低这一现象,如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