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400元农村医疗保险竟成难题

情感   2024-11-14 11:21   重庆  

表弟,重庆某县边远山区97年的小伙子,去年春节奉子成婚。


表弟初中毕业,便在浙江打工,从事的是汽车喷漆。


家中父亲患病,肱骨头坏死十几年,在家里勉强能自理。


还有一个奶奶,与父亲在老家相依为命。


母亲一直在浙江制衣厂打工,表弟早些年不懂事,按理说,喷漆这工作,前几年工资并不低,月入八九千是家常便饭,但是年轻人花钱如流水,吃喝玩乐样样俱全,租房子每年都要母亲贴补。


他自己赚的钱花了,逼着花母亲的钱,三年前把母亲这些年攒了给他娶媳妇的钱用来买了一辆二十几万的B级车。


去年觉得喷漆不健康,准备去学开挖机,学徒没有收入的日子过了一月就受不了了,又干回老本当,在一次聚会中认识同岁的家乡女孩,当晚便睡在了一起。


一月后便回家商量结婚,因为怀孕了。


彩礼十万八千,老母亲只能东拼西凑,找遍了亲戚,总算凑齐了。


婚后丈母娘家也厚道,彩礼原封未动拿给两口子的小家庭。


八月女儿出生,表弟找我借钱,才知两口子半年不到,把十万八千彩礼花得一干二净,至于花到哪里了,谁也不知道。


成家立业了,这不,今年交医保的时候到了,家里五口人,两千块,表弟一分拿不出,老母亲还在还他结婚借的钱,也没有。


400元每人的医疗保险,也成为了生活难题。


这不是孤例,每年交医疗保险,对于村干部来说都是天大的难题,不少人家家庭人口众多,每个人四百块,一家人就是几千块。


如今90后成为负担家庭的主力,从开始10元涨到400元的医疗保险成为压垮生活的稻草。


90 后的晓琳就是其中的典型。


大学毕业后,她在一线城市独自打拼。她在一家小型广告公司工作,每月工资 4800 元。为了节省开支,她和别人合租在离公司较远的地方,每天通勤时间长达一个半小时。房租每月 2200 元,交通费每月 300 元。每天她的午饭和晚饭都尽量选择经济实惠的简餐,一个月也要 1600 元。


她还要给家里寄一些钱,父母都是务农人员,收入微薄,身体也不太好。这样算下来,每月工资所剩无几。当父母打电话给她说村干部通知医保缴费时,每人400 元的费用让她犯了难。


先来看一组数据。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线城市中,约有 30%的 90 后月收入在 5000 元以下,而在二线城市,这一比例更是高达 50%。


我的同学,在杭州月收入 5000 多元的,房租平均每月 2500 元,公司没有晚餐,每月饮食开销至少 1500 元,再加上水电费、通讯费等杂项 300 元左右,仅这些基本生活费用就已经达到 4300 元。


这种困境并非个例。少部分高收入90后群体不是我们讨论的对象。


如今竞争激烈,岗位供小于求。很多 90 后从事的是基础性工作,工资提升空间有限。


很多互联网虽然看似充满机遇,但对于大部分 90 后来说,门槛较高。真正能拿到高薪的是少数掌握核心技术或有丰富经验的人,大量刚入行的 90 后只能拿着微薄的薪水。


近五年,物价不断上涨,食品价格平均上涨了 20%,房租价格在一些热门城市涨幅更是超过 30%。这意味着 90 后的生活成本在不断增加,而收入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


医疗保险费用每年都在上涨,对于 90 后而言,由于负担不起家庭400 元每人的医疗保险,很多人选择了弃交。一是抱着侥幸心理,交了这么多年也没有生病,也没有用上。二是口袋里实在拮据,拿不出那么多钱。


医疗保险是防范疾病风险的关键保障。一旦生病,没有医保,高额的医疗费用可能瞬间让他们负债累累。据统计,一次普通的住院治疗,如果没有医保,费用可能在数万元甚至更高。对于这些本身经济就紧张的 90 后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90 后已经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困境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400 元的医疗保险难题,真是无奈。


四月惊蛰
品人生百味,看事世冷暖,每天分享一篇深度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