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印计划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综合战斗群”

文摘   2024-11-06 21:45   北京  


2024年11月6日 总第687

本期编辑:石雅风 章钰珏

审核王若桐 崔洛宾

执行主编陈卓




图源:《今日印度》


《今日印度》《印度快报》11月5日报道,印度计划2025年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综合战斗群(IBG),以增强印在边境地区快速反应、协同应对能力。“综合战斗群”以美军队架构为蓝本,是一支旅级规模的合成编组部队,涵盖步兵、装甲、炮兵、防空等,由少将负责指挥,总兵力约5500-6000人。目前,IBG组建提案已提交政府审议,预计最早2025年开始实施。消息人士透露,驻扎在西孟加拉邦帕纳加尔(Panagarh)的第17山地军或成为第一个应用IBG的部队。分析称,“综合战斗群”由师、旅改组而成,此次“师改旅”能够减少指挥层级、增强反应能力。另据悉,印外长苏杰生表示,中印两军在实控线(LAC)沿线“脱离接触”工作已结束,下一步双方拟正式恢复巡逻。中印未来拟安排外长、安全部门官员会晤,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分析人士指出,印部署IBG的举措反映出其明确意图,即通过增强边境地区的军事实力来应对未来安全挑战,这说明尽管中印边境局势有所缓和,但解决中印边境问题仍需时日。



NEWS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图源:网络

巴“共和政策”网站(Republic Policy)、伊朗《德黑兰时报》11月5日报道,伊外长阿拉格齐(Seyed Abbas Araghchi)11月4日访巴,旨在加强双边关系,重点讨论中东紧张局势、贸易、能源、边境安全。此行恰逢中东局势紧张加剧之际。11月5日,阿拉格齐会见巴总理夏巴兹、副总理兼外长达尔(Ishaq Dar),双方就自由贸易协定达成最终协议,并计划提升年贸易额至100亿美元($10 billion)。此外,两国计划通过举办联合展览、促进双边投资等进一步消除贸易壁垒,同时加强连通性方面的合作以改善边境居民生活条件,从而扩大双边经贸交流。双方还考虑重启受美制裁影响而搁置的伊朗-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项目。分析人士指出,阿拉格奇此行凸显两国在区域局势变化中密切合作的意图,这为未来伊巴区域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NEWS


2024年印Sensex指数(红线)、Nifty指数(蓝线)走势图。图源:网络


《日经亚洲》《铸币报》11月5日报道,印股市延续10月连续下跌态势,11月走势依旧疲软,投资者情绪低迷、外资撤离恐延续印股低迷趋势。据统计,仅10月单月,印境外机构投资者(Foreign Portfolio Investors,FPIs)抛售1.14万亿卢比(1.14 lakh crore,约合135.43亿美元),创印外资流出规模新纪录。分析指出,印股持续疲软主要原因有四:一是中国政府推出系列利好政策,吸引国际资本离印赴华;二是印大部分企业2024-25财年二季报表现不佳,机构监测的166家企业盈利同比下降8%,创17个季度以来最低增幅;三是各级政府支出减少、国内消费增长缓慢、通胀回升等宏观经济形势令人担忧,进一步加剧印市场悲观情绪;四是总统大选、美联储降息、中东局势升级、原油价格上涨等国际不确定因素叠加共振,显著抑制印股回升势头。机构预测,印股疲软态势短期内仍将持续,但不排除节庆消费和邦选开支驱动下回暖可能。未来6个月的国内外形势将是决定印股走向的关键因素。



NEWS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巴赫(左)与莫迪。图源:IANS

《印度斯坦时报》《商业旗帜报》11月5日报道,印10月1日向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未来主办委员会提交意向书,申请主办2036年奥运会、残奥会。据悉,2036年奥运会申办国包括英国、埃及、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土耳其等共十个国家。印向奥委会提交“意向书”表明,申办流程已从“非正式对话”阶段进入“持续对话”阶段,奥委会将围绕人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申办国开展“可行性研究”。通过奥委会审查后,印再向其提交正式投标书,进入“针对性对话”阶段。标书通过奥委会评估后,印才能取得入选资格。2023年以来,莫迪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希望主办2036年奥运会。印体育部官员表示,“奥运会将推动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青年赋权”。然而,国大党议员奇丹巴拉姆(Karti Chidambaram)批评称,“主办奥运会将成为国家的巨大灾难”,“比起主办奥运会,印应调动资源充分训练本国运动员”。


NEWS


图源:《大篷车》


《大篷车》11月5日报道,“印人党海外之友”(OFBJP-USA)组织在美政坛愈发活跃,积极游说推动美政策利好印。数据显示,印裔美国人收入位列美籍外裔之首,政治影响力日益增强。“印人党海外之友”1991年成立,长期为印选举筹款、与国内政党领导人保持联系,并已成功构建成为一个涵盖企业家、商业协会、政客、医生、媒体人、文化团体等的广泛影响力网络。一方面该组织与莫迪政府及其官员保持联系,为印人党竞选活动、印人党意识形态母体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筹集资金。另一面,该组织与美印裔社群、美政治精英关系密切,借此积极塑造印国家和印人党对外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该组织游说活动范围已从印裔社群扩展至全美政治圈,正通过捐款等方式影响美政策走向,使之利好印人党。例如,此前OFBJP-USA成功助推加州参议院否决禁止种姓歧视法案(403号法案)。此外,该组织还与其他印裔美国人团体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进一步巩固、扩大其在美影响力网络。

美大选结果对印影响分析参见:11月2日 | 印学者:美大选结果或深刻影响印战略布局


NEWS


图源:《印度斯坦时报》


印度《印刷报》11月5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宣布成立全球首支“机器人作战特遣队”( robotic combat task force),以企表示愿与印合作生产投建。据悉,该机器人特遣队主要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负责开发,拟利用人机集成(HMI)等前沿技术,实现全机器人作战,军队规模最高可达营级甚至旅级,显著降低军队风险、增强态势感知能力。目前,该特遣队已部署黎巴嫩南部,规划并执行清理道路、架桥、解决简易爆炸装置等任务。IAI高管表示,目前该企业正打造机器人作战系统,并已获两项国防项目,有意愿与印度等国合作。


NEWS


1991年以来,印三大产业就业率数据(从上至下分别为农业、服务业、制造业)。图源:世界银行


《印度快报》11月4日发表题为《印虽未能创造大规模经济繁荣,但做出改变为时未晚》的评论认为,印就业的关键问题是劳动力结构调整失败,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基建水平低下;二是劳动力技能不足;三是监管过度;四是关税政策不合理。其中,基建与劳动力状况已有所改善,监管体系与关税政策仍需改进。本文作者曼尼什·萨巴瓦尔(Manish Sabharwal)系Teamlease咨询服务公司创始人,阿维什·达万(Ashish Dhawan)系阿育王大学(Ashoka University)、私募股权基金蝶蛹资本(Chrysalis Capital)创始人。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在民主政治、经济现代化等领域进步显著。然而,印历届政府均未能在改善国民收入、维护社会公正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对比中国,中国以较低的公共市场股东回报率(过去20年约为-13%)换取人均工资强劲增长,而印虽有强劲的公共市场股东回报率(过去20年约为1300%)但工资水平却长期停滞不前。纵观全球,1990年以来全球中等收入国家中仅有34国成为高收入水平国家,总人口规模为2.5亿(250 million),仅与印北方邦人口相当,这从侧面反映中等收入国家提升收入、推进社会公平的任务十分艰巨。


根本上看,印就业(而非失业)问题在于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调。当前,印仅有11%劳动力从事制造业,而建筑业、农业、服务业占比分别为14%、45%、30%。关键问题是,为何自1991年以来,印未能像中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般推动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劳动力大规模转型?印劳动力结构调整失败的问题有四:一是基建水平低下;二是劳动力技能不足;三是过度监管;四是关税政策不合理。建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方面,随着印加大力度推进基建投资、教育发展、工厂工人技术培训等,这两大顽疾的负面影响日益减轻。


因此,印劳动力结构调整最大的问题是臃肿低效的监管体系。印政府制定的合规检查、备案、信息变更、刑事定罪等一系列规则过于严苛。过度监管可能不会损害大型企业,但严重制约小型企业、非正规企业提高生产力潜能。印政府需要转变方向,从企业角度制定政策。


印不合理的关税政策也妨碍劳动力增长。当前,印劳动力扩张最快的产业是销售、物流、客户服务等服务业部门。然而,制造业才是印推动劳动力结构变革、提升整体工资水平的重中之重。因此,印应出台明智的制造业发展政策,有效利用关税、非关税壁垒、补贴等政策工具,更好平衡保护本土制造业与保持出口竞争力的任务。印政府需通过“干中学”、技术转让、健全制造业人才网络等多种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最终推动工资水平上升。


印电子组装产业取得的成果表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不是印“缺失的基因”,而是“潜在的基因”。未来十年,印制造业就业率或上升至18%-20%。印虽错过上一班社会繁荣的列车,但只要坚定推动高生产率制造业发展,就不会错过此后的任何一列。



4月29日丨印对华签证限制严重制约苹果在印业务扩张



11月5日 | 莫迪首次谴责加拿大“卡利斯坦”分子“手段卑鄙”


11月4日 | 尼泊尔总理奥利拟访华,打破历任总理上任后首访印的惯例

11月3日 | 印抱怨中方对印“禁售”盾构机阻碍印基建进程

11月2日 | 印学者:美大选结果或深刻影响印战略布局

11月1日 | 印排灯节掀起“赛博拜神”热,印度教徒线上给罗摩大神刷神灯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每日动态追踪,聚焦南亚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