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高三优秀毕业生 —
2024届如是说
盛夏时节,佳音频传。
2024届高三优秀毕业生们站在新的起点,回望高中三年高中成长经历,总结学习方法,畅想大学生活。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原高三(2)班
同济大学 应用化学专业(强基计划)
在不知不觉间,“高中三年”已成为了过去时,但第一天进入宿舍、第一次进入教室、第一次英语不合格、第一次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等等场景仍历历在目——这些回忆总是令我感慨万分。
高一刚开始的几节课,我就感受到身边高手如云。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高手们的存在反而激励了我要提升成绩。我总把“你好卷”挂在嘴边,但也一直坚定心中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在老师们的指点和帮助下,我的成绩在高二不断提高,还曾取得过年级第二。进入高三,压力倍增,但动力也不断产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被同济大学录取,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多多重复,百炼成钢:
坚持,是学习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我不是一个很擅长学习的人,同一个知识点,相比于其他同学,我可能需要花费两到三倍的时间。事实上,我高中三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度过的:一遍遍地学习、一遍遍地刷题、一遍遍地问老师。
机会不容错过:
能够把握机会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高三第一学期,在李佳薇老师的鼓励和督促下,我积极备战英语一考,最终取得了130分的理想成绩;高三第二学期,在老师和家人的支持下,我抱着“试一试”、“冲一冲”的心态报名了强基计划,最终圆梦同济。
非常感恩高中三年里的各位任课老师:熊文博老师在班会课上教导我们如何待人处事,钮闻菁老师和朱琼芬老师在我迷茫焦虑时指点迷津,武瑞老师和李佳薇老师不断鼓励我学好英语,陈雁老师和翁巍蓝老师帮助我提升了数学思维,徐英姣老师千叮咛万嘱咐的“审题”是考场里的不二法宝,邓璐老师学科和生涯规划上的倾力指导。正是老师们的帮助,才有了现在的我。感恩复旦!
原高三(2)班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统计学双学位
调整学习状态,稳步提升⽔平
⾼⼀刚⼊学,我⾯对全新的学习环境有些不知所措。数学课上⼤量出现的新内容让我难以跟上节奏,英语与初中不同的新题型也充满了挑战。⼊学的第⼀次⽉考成绩并不理想,让我意识到⾃⼰必须调整学习状态,适应⾼中新的学习环境。我提前预习数学的课程,确保⾃⼰在课上能紧跟⽼师的教学,在英语、化学学科我注重⽇常笔记的积累和复习,同时保持⼀定强度的题⽬练习,此外我还经常和⽼师与同学探讨学习问题,提升⾃⼰的⽔平。在⾼⼀和⾼⼆,我重点巩固基础,确保每⼀节课都认真听取吸收知识,这帮助我保持了较好的成绩。在⾼⼆升⾼三的暑假,我抓紧机会,进⾏了⼤量的知识点复习和提⾼,练习模考题,同时注重良好的⽣活习惯,为⾼三应对巨⼤的学习压⼒做好了准备。这帮助我在⾼三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保持了⼀整年的优异成绩。⾼考结束后重新审视我⾼中三年的学习,我认为前两年巩固坚实基础,在⾼三冲刺提⾼的策略是⾮常正确的。
⼴泛涉猎,探寻⽬标
⾼⼀暑假,我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复旦⼤学哲学夏令营,初次学习了学术论⽂的写作规范和材料运⽤。平⽇⾥我⼴泛地了解新闻,关⼼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 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探寻⾃⼰所擅⻓和爱好的领域。我完成了船舶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过程中不仅参考了书籍论⽂,还在学校⽼师的帮助下咨询了各⽅专家,提升了我的学术研究能⼒。⼴泛的涉猎帮助我在最后的专业选择上拥有清晰的⽬标,作为擅⻓理科的学⽣,我并没有最终将⾃⼰的⽬标专业局限于理⼯科,我根据对⾃身的了解并参考了专业偏好的问卷,最终选择了⾦融和统计双学位的专业,既发挥了数学成绩好的优势,也顺应了对经济的兴趣。
在多⽅⾯的发展涉猎当中,不仅是我个⼈的努⼒,也要感谢母校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机会。
放眼未来,学习不⽌
在⼤学我将同时学习⾦融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学习压⼒依然不⼩,我将始终保持积极踏实的学习态度,调整自身状态以适应⼤学的学习⽣活。⾦融和统计学科的交叉培养是对当今社会对复合型⼈才需求的呼应,也更要求我要⼴泛地学习,踏实谦虚地学习和思考,谨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校训,成为服务社会,改变社会的⼈才。
原高三(4)班
华东师范大学 软件工程专业
我大学的专业是软件工程,在复旦中学的三年大大培养了我对于计算机领域浓厚的兴趣。高一时期,我就加入了学校的计算机社团并选修了与计算机相关的拓展课,姚燕莺老师教会我使用scratch、python等软件,还教我们利用计算机编写一些有趣的手机软件,这强化了我的逻辑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物理姚勇老师风趣幽默的课堂和数学师前老师对每个同学的关心也让我逐渐爱上了理科学习。高二时我报名了学校的环保社,成瑶老师培养了我自主探索并研究周边事物的能力,也同时提高了我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我的导师杨阳老师不仅悉心辅导我的学业,还想方设法帮助我应对学业上的压力。高三时期我也曾因为学习负担而产生过畏难、退却的情绪。每当想到这些困难的时刻,要特别感谢班主任金雯老师、导师杨阳老师和学校为高三安排的各种活动,是老师们及时、温暖的帮助让我度过了那最难熬的时刻。
不同于以往高中时期老师细致教导与自己在知识河流中摸索结合。在大学里,未来的我必定是在更大的知识海洋中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广泛阅读专业知识,调动一切能使用的信息渠道,去补充知识面并工于所读专业;提高参加课余活动的频次,提高综合素质。缘于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火热与其和我所读专业的紧密关系,我也必将会踏入人工智能这个有趣的领域,努力为人类带来便捷的科技生活。结缘于复旦,成长于复旦,我将谨遵校训,不忘初心,持续奋斗。
文字、图片:刘浩祯(原高三2班)、张毅恺(原高三2班)、唐俊杰(原高三4班)
编辑:朱骁
审核:原高三年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