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上午,“思政引领 课程育人”主题研讨会在复旦中学淞虹路校区举行。复旦中学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王长芬,长宁区教育学院德研室德研员应黎莉、高中历史教研员吴笛、初中历史教研员黄怡华,长宁区历史正高、特级教师施洪昌,徐汇区历史教研员宫毅出席了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还有长宁区卓越教师培育教心学科发展室全体学员、长宁区中学德育学科带头人项目组(导师及学员)、长宁区德育中心组部分成员、长宁区初高中。活动以网络视频的方式和云南金平中学进行了连线直播。
复旦中学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王长芬对活动致辞,表示用更高水平“大思政课”立德树人。复旦中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廿十年的学校,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学校将以课程为载体,课堂为主阵地,深化长宁活力教育,落实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
复旦中学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王长芬
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环节,复旦中学历史老师熊文博进行了《中外历史纲要(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流》精彩讲课。课堂上,熊老师通过大量史料,帮助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基本脉络与这一时期区域开发和民族交融的成就;同时,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正确认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意义,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随后,熊老师进行了说课,认为高中历史课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素材,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政治站位高,充分发挥学科德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实现国家情怀素养的涵育。
熊文博老师
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环节分别在两个会场举行。
德育分会场
应黎莉老师
德育分会场由应黎莉老师主持。复旦中学教科室主任余芬作《“双新”背景下,复旦中学“文化”主题轴综合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主题报告,学校通过教师打造课程,课程提升教师,以此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推动学校的办学个性与特色的形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渊博雅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与会德育老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吴笛和施洪昌老师做了专家点评。吴笛老师认为:学科和德育是分不开的,是一体两面,熊老师的课很好处理了学科和德育的关系。施洪昌老师认为“思政引领 课程育人”核心点要落实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上。应黎莉老师做了德育分会场的总结,她表示熊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浓厚的学科德育渗透意蕴。余老师的主题发言体现着研究有深度,内容有宽度,形式有温度。本次研讨会体现了学术研究要敢于求真、求实、求深,未来学校要聚焦大思政理念,坚持德智融合、五育融合,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吴笛老师
施洪昌老师
历史学科分会场
历史学科分会场长宁区初、高中历史教师对熊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议课。徐汇区历史教研员宫毅老师认为,熊老师的课在选材设问上颇有新意,能够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做“足”文章。长宁区初中历史教研员黄怡华老师认为,熊老师的课充分关注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问题,在内容详略侧重方面很好地实现了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宫毅老师
主题报告
鲁绍臣老师
之后,与会人员聆听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民族研究院暨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秘书长鲁绍臣老师的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史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方略》。鲁教授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史、历史的真与假、历史文化命运共同体和公民民族共同体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及当代意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教授的讲座,老师们对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融史、信念相同史、文化相通史、情感相亲史有了全面的了解,为自己教学工作中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理论知识基础。
大合照
文字:熊文博
图片:周玲
编辑:朱骁
审核: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