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秋冬,防护健康——观校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宣传

文摘   2024-11-20 09:59   福建  

 秋意渐浓,冬季的脚步也日益临近,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秋冬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保护学生免受疾病的侵扰,我们特别准备了这份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帮助大家做好防护,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

一、流感

流感又称为流行性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播性疾病。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传播途径: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1、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目前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包括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和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高风险人群建议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去时建议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室内勤通风,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自身免疫力也很重要。

二、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能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全年发生,儿童是肺炎支原体易感人群,易在幼儿园、中小学校等人员聚集的环境中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由于支原体感染容易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所以家长要注意。

 

传播途径:支原体感染主要是经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出现相关症状后,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诊。特别提醒低年级儿童的家长们,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时候,孩子发烧可能没有很严重,但是出现喘息、呼吸困难、锁骨位置出现凹陷,也就是孩子在吸气的时候锁骨有一个坑、吸气时出现鼻塞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措施:目前还没有针对肺炎支原体的可用疫苗。但是高危人群可在流行季节,及时接种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来预防多种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带来的严重后果。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我国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预防措施:

1、在流行季节,注意室内通风,倡导患病师生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者曲手肘遮掩口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防病意识。

2、倡导在密闭公共空间戴好口罩,尽量不到或少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患儿在家或外出时主动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3、学校、幼儿园也要注意室内通风,一旦有孩子患病,尽量居家休息、治疗直到症状消失。

4、勤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切断传播途径。

4、合理饮食,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5、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就医,就医时建议规范佩戴口罩

6、接种疫苗:如流感、新冠病毒、肺炎、水痘、麻风腮、流脑疫苗,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较长。


主要症状: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在发病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最多,四肢远端最少。

 传播途径: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性很强,从出现皮疹前1-2日至皮疹结痴为止,均具有传染性,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被污染的衣物、玩具、用具等也具有传染性。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后传染。

 预防措施:接种腮腺炎疫苗,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六、诺如病毒性肠胃炎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发病急,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传播途径:传染性极强,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一般潜伏期较短,多在24-48小时内发病。

 预防措施: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勤洗手;孩子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对患病幼儿的吐泻物要立即进行规范的消毒处理。



 七、新冠病毒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政策,是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主要症状: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

易感人群: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被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自然通风,若身边出现新冠感染者,佩戴口罩保持距离。如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该尽早就医,有利于早期诊治。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脏污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不随地吐痰。

 

二、注意咳嗽礼仪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三、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穿脱衣服,避免感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以提高抵抗力。

 

四、保持开窗通风、消毒

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学生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衣被经常放在阳光下暴晒。

 

五、传染病流行期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学生应该做什么?

一、“防”: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

二、“报”: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

三、“养”:患病后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家长应该做什么?

一、“防”: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二、“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三、“报”: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报告班主任;

四、“养”:让患儿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气温骤降,加上气候干燥,孩子容易感冒和喉咙不适,家长们应多多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帮助孩子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强健的体魄来抵御疾病的侵扰!


供稿:校医务室

初审初校:德育处

复审复校:办公室

终审终校:校长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