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房颤中心区域建设工作会-房颤管理规范培训会暨 2024 年上海市房颤中心委员会年会圆满召开

文摘   2024-12-17 14:07   江苏  

      2024年12月13日,房颤中心区域建设工作会-房颤管理规范培训会暨 2024 年上海市房颤中心委员会年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了众多心血管领域的知名专家,如钱菊英教授、黄从新教授等,他们的专业分享确保了会议内容的高质量和权威性。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担任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王群山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京波教授、上海长海医院曹江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罗心平教授为各环节担任主持。会议涵盖了房颤中心工作总结、抗凝治疗新进展、科普大赛、工作经验分享、指南解读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无论是抗凝实践探索还是指南解读,都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为参会者在日常工作中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致辞环节

     

      会议伊始,由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会长钱菊英教授致辞,拉开了本次会议的序幕。紧接着,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黄从新教授也发表了致辞,强调了房颤管理的重要性和本次会议的意义。

会议开幕式-照片

     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会长钱菊英教授在致辞中充满了对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6年来蓬勃发展成果的自豪与肯定。她指出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是房颤疾病防治的重要平台,旨在加强规范化诊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海市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通过成立区域医联体、发表《上海市房颤规范防治》及开展房颤筛查、卒中预防、抗凝治疗等项目,有效提高了联盟单位对房颤的早期识别、规范化诊疗和全程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钱教授强调上海市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房颤规范化防治工作,加强基层医生培训,提高全程管理能力,降低房颤相关卒中的发生率,为我国房颤防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她希望各位专家、领导群策群力,携手将上海市房颤诊疗流程进一步规范化、同质化,将上海市房颤中心打造为全国标杆,树立新时代的心榜样。她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感谢大家的参与与支持。

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会长钱菊英教授致辞-照片

        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黄从新教授的致辞饱含热情与期待。他首先对到场的领导、专家和领域同仁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致辞中,黄教授深刻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虽取得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房颤等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药物治疗规范、新型技术应用及基层救治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房颤中心作为单病种管理的系统工程,对房颤疾病的防治与全程管理至关重要。近年来,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和领域同仁的支持下,房颤中心建设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提升了房颤诊疗质量管理水平,为患者带来了切实获益。黄教授特别提到上海市房颤中心在当地政府支持、李毅刚教授带领及专家同仁努力下,专科诊治能力不断提高,房颤中心建设得以规范,资源共享得到强化,分级诊疗工作得以落实,并覆盖到基层医生培训和公众教育。他欣慰地看到上海各医疗单位对房颤中心建设的积极响应,并相信在李毅刚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同仁们的齐心协力,上海市内房颤科学化综合管理必将实现,为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贡献重要力量。最后,黄教授强调人民健康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吁大家团结一致,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为全民心血管健康而努力。

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黄从新教授致辞-照片


授课环节


01
2024年房颤中心委员会工作总结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详尽地概述了过去一年中房颤中心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报告指出,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标准化患病率在我国成年人中达到1.6%,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乡间差异不大。为了应对这一健康挑战,房颤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展,特别是在湖北、河南、河北等七个省份实现了地级市房颤中心的全覆盖,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专业的医疗服务。在过去的一年里,房颤中心不仅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还推动了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通过区域一体化建设,房颤中心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了诊疗效率和质量。同时,房颤中心还注重信息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利用先进的数据填报平台和远程心电技术,实现了对房颤患者的全程管理和精准治疗。此外,房颤中心还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和科普活动,提升了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和公众的房颤认知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房颤中心将继续坚持“三重一大”的工作重点,即重点推进房颤全程管理及分级管理质量控制、信息化管理及质量控制、筛查及随访工作,并大力向基层推进房颤中心建设单元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房颤中心将进一步提升房颤疾病的防治能力,为广大房颤患者带来更加优质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02
抗凝在卒中治疗中的新展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主要探讨了抗凝治疗在卒中预防中的最新进展和前景。卒中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而房颤作为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抗凝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钱教授详细介绍了当前抗凝治疗在房颤卒中预防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常用的抗凝药物、治疗策略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其中,阿哌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因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而备受关注。同时,钱教授还提到了PACIFIC-Stroke研究等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为抗凝治疗在卒中预防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支持。展望未来,抗凝治疗在卒中预防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不断涌现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也将为抗凝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策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抗凝治疗将成为卒中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加美好的健康前景。

03
上海市房颤中心2024年度总结及规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以“上海市房颤中心2024年度总结及规划”为题,详细总结了2024年上海市房颤中心的工作成果与进展。2024年,上海市房颤中心在房颤管理、研究及科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年初,房颤中心全国工作推进会议顺利召开,总结了2023年的建设成果,并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上海市房颤中心年会也成功举办,对2023年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并召开了多个区房颤医联体会议,加强了区域内的房颤防控合作。在房颤技术研究方面,上海市房颤中心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标准化流程,提高了房颤消融手术效率,并有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同时,中心还注重科普宣传和患者教育,通过房颤日活动、科普大赛等形式,提升了公众对房颤的认知和知晓率。此外,上海市房颤中心还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和区域医联体建设,通过培训、示范、社区联动等方式,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房颤的诊治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在全年工作中,上海市房颤中心队伍不断壮大,多家单位通过房颤中心认证或再认证,为房颤防控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上海市房颤中心在房颤管理、研究、科普及分级诊疗等方面取得了全面进步,为推动房颤防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04
区域医联体工作经验分享-中山联盟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文青教授详细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房颤中心联盟体的建设背景、意义及工作经验。自2019年房颤分级诊疗政策首次公布以来,中山医院积极响应并推进政策落实,通过医联体、远程医疗等形式,加强区域内房颤患者的规范化管理。2020年8月,中山医院成立了全国首个房颤中心联盟体,旨在提升房颤的防治水平和管理质量。联盟体架构涵盖了多家区域内中心医院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通过业务培训、质控管理、分级诊疗和患者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不断提升房颤的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培训方面,联盟体定期举办工作会议、社区巡讲、病例分享和介入技术培训等活动,提升基层医生的房颤专科诊疗能力。质控管理方面,联盟体对各级医院进行定期质控,确保房颤管理的标准化和同质化。分级诊疗方面,联盟体优化分级诊疗体系,明确不同级别医院的定位,优化转诊流程,实现房颤患者的全程规范诊疗。患者管理方面,联盟体通过门诊优化、转诊机制完善、科普宣教等方式,提升房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中山医院房颤中心联盟体在房颤规范化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05
心血管抗凝实践与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王新华教授深入探讨了心血管抗栓领域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1954年华法林被FDA批准用于临床开始,抗凝治疗领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全球首个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在欧盟获批上市,随后于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标志着抗凝治疗新时代的到来。此后,NOAC药物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其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在多个领域,如AF(心房颤动)/CAD(冠状动脉疾病)、VTE(静脉血栓栓塞)/PAD(外周动脉疾病)等,都得到了充分验证。同时,真实世界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NOAC在更广阔人群中的临床价值。此外,王教授还重点指出了特定患者群体的抗栓治疗优化问题,如房颤合并ACS(急性冠脉综合征)/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抗栓策略,强调了OAC(口服抗凝药)在优化抗栓治疗中的重要性,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01
2024ESC多指南荟萃解读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少稳教授主要聚焦于房颤、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以及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等领域。刘教授指出房颤、冠心病及高血压在临床实践中常合并存在,且相互之间存在密切关联。2024年ESC各大新指南均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并提升了对生活方式干预的推荐等级。在房颤管理指南中,提出了全新的AF-CARE原则,对房颤的诊断评估、卒中风险评分进行了更新,并摒弃了使用特定出血评分的方法。同时,指南还强调了高血压、心衰、糖尿病等多种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的管理,以及评估与动态再评估的重要性。在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中,引入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CCS(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定义,并提供了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抗栓治疗推荐。此外,刘教授还介绍了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以及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的核心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总结


     会议最后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进行总结,回顾了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并对未来房颤管理工作提出了期望。本次会议对于推动上海市房颤中心的区域建设和房颤管理规范培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专家的经验分享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有助于提高房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区域医联体的协同发展,同时通过科普大赛等形式,也能提高公众对房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为房颤患者带来更多福音。相信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房颤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期待未来房颤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

房颤中心信息平台

0512-67066113

扫描右侧
官方微信

房颤中心信息平台
房颤中心旨在贯彻《心房颤动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相关要求,着力推进心房颤动全程管理及中心建设质量提升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