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速递 | 冠状窦减径器的实践证据(二)—— 微血管功能障碍

文摘   2025-01-10 15:57   江苏  
       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房颤中心信息


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但传统影像学评估下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ANOCA)。CMD的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微血管的结构、功能异常,导致心肌灌注不足。因为心外膜血管未见明显狭窄,难以采用传统再血管化方式治疗,部分患者充分药物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性症状。冠状静脉窦(CS)减径装置凭借其独特的治疗机制,已经在难治性心绞痛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在CMD患者中的应用尚不明确。本篇介绍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标签、单臂、研究性器械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CS减径装置治疗CMD的可行性和潜在疗效。研究共纳入30名患者,随访120天。患者的CCS分级为III-IV级,药物治疗无效;冠脉造影下主要血管狭窄<50%,或狭窄50%-70%但iFR >0.89或FFR>0.8,且经侵入性诊断为CMD。CMD的诊断标准为(CFR)≤2.5(非内皮依赖型CMD)和/或冠脉血流(CBF)对乙酰胆碱的反应增加<50%(内皮依赖型CMD组)。


120天的随内容包括负荷运动试验、CCS心绞痛分级和SAQ评分,以及重复的侵有创血流评估。研究的主要终点是CS减径装置植入后120天与基线相比测量的CFR或CBF对乙酰胆碱的反应变化。


主要终点:

对于基线CFR低(非内皮依赖型CMD组,n=19)的患者,CFR中位数在研究期间从2.1显著增加至120天随访时的2.7(2.45-2.95)(P=0.0011)。而对于内皮依赖型CMD组(n=11),CBF对乙酰胆碱的百分比变化从-11.0%显著增加至120天随访时的11.5%(-4.82%至39.29%)(P=0.0420)。纳入所有患者进行分析,CFR从基线的2.3显著增加至120天随访时的2.75(2.50-3.48)(n=30;P=0.0081),表明无论CMD的机制如何,CFR均有改善。


次要终点:

CCS分级的平均值从基线的4.0(3.25-4.0)显著改善至120天时的2.0(2.0-3.0)(P<0.001)。与基线相比,76.7%(23/30)的患者至少改善了1个CCS心绞痛分级。负荷运动时间从基线的8min58s改善至随访时的9min20s,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48)。在基线或120天随访时的负荷测试中,无患者出现电学或超声心动图缺血证据。


安全性: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CS减径器植入,未发生术中心肌梗死或死亡,无装置移位病例。2名患者在植入时发生导丝相关的CS穿孔,随后出现心包积液,进行了心包穿刺,但术后均恢复良好。


【心语点评】

CS缩窄治疗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微血管功能。一方面,升高的CS压力对冠状动脉微血管产生反压力,可能诱发微血管扩张,降低微血管阻力,从而直接增加冠状血流储备(CFR)和冠脉血流(CBF)。另一方面,CS缩窄可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开放,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同时,现有动物研究表明,CS缩窄后可诱导缺血心肌中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增加,促进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的长期供血能力。从机制来说,CS减径装置是器械治疗ANOCA的有效手段。


本篇介绍的小型研究也验证了这一推测,但CMD发生的机制多样,对于不同病因,如肥厚性心肌病、小动脉功能障碍等所致的CMD还需进行针对性研究。心语连续两天介绍了CS减径装置在缓解心绞痛症状上的良好前景,以及欧洲正在开展的临床实践。虽然ESC去年的CCS指南对其已经进行了推荐,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长随访研究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CS缩窄装置在难治性心绞痛、CMD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和长期生理效应。


熟悉心语的读者朋友们知道,周一是冠脉专题,周二是结构性心脏病专题,我们连续两天CS缩窄治疗的介绍,也引出了另一个小问题,在心血管亚专业不断细分的今天,谁来进行操作?冠状窦是电生理术者最熟悉的结构,先天性心脏病也较多右房内操作,冠脉术者对心腔内手术可能还要有个掌握的过程。复合型术者在这一领域将具有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Tryon D, Corban MT, Alkhouli M, et al. Coronary Sinus Reducer Improves Angina, Quality of Life, and Coronary Flow Reserve in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24;17(24):2893-2904.

编辑:刘耀琨

来源:北一心语

房颤中心信息平台
房颤中心旨在贯彻《心房颤动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相关要求,着力推进心房颤动全程管理及中心建设质量提升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