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弹依然是一个顶小的馆子,甚至本地人都大多不知道,却是我心中博物馆的样子:看展不冗长、主题明确、策展优秀、设计用心,看完后沁人心脾久久回甘,像夏日里一支清冽的雷司令。未来博物馆的形式:规模精致小巧,讲述平凡个体的日常故事,保存独特的本土文化记忆。
那个炎热的午后,在Tanjong Pagar乱走,无意间闯入这座大楼。安静地坐着看完一部纪录片,沉浸在对同文同种同胞的感动中,都忘了回去做事。一部片子、一群人和一个小博物馆,很久没有被这样打动过。
疯狂安利博物馆出品的方言纪录片,《自己人 One of Us》。没想到小馆子也有这样的创意团队,把故事拍得好看好玩,完全不输国内一线制作。
8集纪录片从5个最大的华人族群出发,以及三个专题。每集几分钟,去讲述一个两百年的故事,旁白、剪辑和后期都恰到好处。
我还不知道,原来最大的几个族群中竟没有我们光荣的大温州人,而是福建、潮汕、广东、客家和海南人。这几个地方是中国最早的移民族群了吧,等到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浪潮,这些移民早就成为当地人了。
比如你知道吗,福建人是这边最大的方言族群,拜天福宫则是早期下南洋的福建人来坡要做的第一件事(如果船没翻)。
早起的福建人都是在新加坡河一带做苦力、做船夫,好一点做些贸易小生意。后来慢慢才有了属于自己族群的垄断生意,福建人便是杂货店,逐渐又开成连锁超市,比如这边有名的昇菘超市老板就是福建裔!代表性的南洋茶也是福建人把闽南闽北铁观音混合创出的新品种。而最爱炫的潮州人,其实是最愿意把好东西跟别人分享的。
毕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是潮州人的信念,所以才滚雪球似的在政商界都有作为。
当然少不了潮州人带来的美食,就是现在大街小巷排档里的潮州糜。一碗清粥配上几份小菜,最暖思乡胃了。
广东人呢,给新加坡语言带来了巨大影响。首先就是让人迷失的罗马拼音,Ong、Heng、Wong、Wang居然都是“王”,这就出自广东人之手。Singlish那著名的Lah、Lor、Meh也都源起广东话。吃苦耐劳的广东女性,比如三水女来到这里直接上建筑工地,为最早期的城市建设牺牲无数,简直感动新加坡。大名鼎鼎的牛车水,一开始是广东人聚集区,现在最有代表性的华人痕迹与传承。
在哪儿都是客人的客家人互帮互助,垄断了眼镜店、当铺和药材店行业。算盘子就是一道大埔人从职业中获得灵感的客家美食。命运多灾多难的客家人,在哪里都凭借“硬颈精神”顽强生活着。海南人最后一个来,地盘被瓜分完了,只好去跟英国人学厨,没想到酝酿出新加坡本地咖啡店文化。是的,就是大家每次来都会吃的亚坤kopi和kaya toast。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这边餐厅里,剪刀会是一个重要烹饪工具,竟然是因为当年海南人买不起刀,真苦啊。五段平凡的族群故事,背后隐藏着无数的酸甜苦辣风吹雨打。一群当年苦力的后代能成为支撑一个高效社会的中坚力量,靠的就是咱们华人最珍贵的品质啊。毫不犹豫地说,中国人在吃苦耐劳方面真是世界独一份儿的。
两百年的华人生存史,又何尝不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写照。从一开始为了躲避战乱只能下南洋到美洲做苦力,到八十年代去欧美开餐馆,而现在各国各行各业都有咱们自己人,岂不是最完美的诠释。很难说几代之后还会记得多少关于祖先与那块土地的事儿。我住处隔壁是温州会馆,过年参加活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跟我说她也不会温州话,只有她爸爸才会。再看着这些英文讲得比华文顺溜的小孩子,很难想象居然流淌着和我相同的血脉。博物馆的一层小展览介绍约三四十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新加坡华人,他们或传承祖辈事业,或用创新方式,在努力保留华人文化传统。
比如,有人为了教侄子福建话而出了一系列关于方言学习的绘本。
比如,有人坚持做家传中式饼,把饼重新推回华人的生活;也有人把红龟粿变得年轻,让传统食物不再古板(讲真看完这个立马去买了彩虹粿和黑金榴莲粿)。
有人在街头画壁画,记录下自己小时候对于街道和生活的记忆。
也有人把祖父起就开着的文化店,变成让大家能体验和回忆传统的地方。
年轻一代则从长辈那里知道关于自己族群的点滴后,再通过Tiktok、YouTube和网站用自己的方式传播出去。
有了他们,我们的文化和方言就永远也不会完蛋。
(关于他们的故事,可见纪录片第七、八、九集,“传承”、“创新”、“后浪)
博物馆二楼是正式的常设展『Singapo人』。设计得很用心,互动性强,入场可在工作人员那儿领一个手环,一路上有很多参与环节,尤其适合亲子。第一部分探讨的还是什么样的地理、经济和政治因素塑造了新加坡华人。
来参观的小学生络绎不绝,应该是学校活动吧。华族文化中心与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异曲同工之妙。
讲解员的第一个问题就把小朋友们问住,“你知道自己的祖籍是哪里吗”,十几个人中大概只有两三个能答出来,还有俩一脸懵逼的印度小朋友。第二部分,以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为例,去展示传统文化是如何代代相传的。
除了肤色,姓氏也是保留“根”仅存的几样东西了吧。
第三部分,在多元社会的新加坡,华人文化是如何融入影响与被影响的。比如在新加坡点一杯“加冰黑咖啡加奶不要糖”,竟然需要用到三种语言。
第四、五部分是讲新加坡华人文化如何走向亚洲,走向世界。最后是回顾的编年史。
各种酷炫装置,在这个时代,好看的博物馆才能吸引人。
还有很多内容,就不剧透了,等你们自己来看。
逛完上顶楼,有一个巨可爱的兔年展览,很出片。
楼顶眺望丹戎巴葛码头,绝佳海景。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SCCC)
始于:2017年05月
地址:1 Straits Blvd, 新加坡 018906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 - 20:00(周一14:00开始)。每周六、日16:00有m免费导览
门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