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葫芦河锦带峡:一条河流和它的地理剖面(下)
文摘
历史
2025-02-02 11:58
甘肃
点击上方第二组蓝字,关注成纪广林
成纪广林,讲述古成纪秦安的历史文化
从风台上下来,我们沿着山路返回,通过收费站,直奔葫芦河边。在伏天永画出的地图上,伏家川是一个呈葫芦状的河谷地带,葫芦中腰是两个峡谷,一个是我们来时穿过的玉钟峡。另一个则是锦带峡口,它是葫芦腰上的那个最细之处。锦带峡口在收费站前面四五里远的地方。公路和葫芦河并排而行,公路靠山,河水紧贴悬崖,两山之间非常狭窄,原先这里没有路,后来修公路时,才将山崖拓开。这里便是锦带峡的南口了。站在公路边,伏天永说,对面的山就是十二生肖中的牛。牛代表丑时。细看上去,山崖果然像将嘴伸到河水中喝水的牛首。在锦带峡口的北面,也是一个小河谷,南北宽两三里,葫芦河就从北面的山谷中而来。小河谷是葫芦的小头了,而蜿蜒而来的葫芦河就是葫芦上的枝干了。往前走不远就进入了锦带峡的峡谷区。
我们沿着公路前行。眼前景色大变,高山耸峙,一水徘徊,公路缠绕在峡谷和河水之间,一会儿在河东,一会儿到河西。起初峡谷极窄,山势极为陡峭。我们想拍摄一个俯视河谷的镜头,可是陡峭的山坡上连个羊肠小道都找不见。无奈中只好继续往前而行,终于在一护林站对面很陡的山坡上看到了一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这是护林员走的小路。狭窄陡峭难行,有些地方仅仅能容纳两只脚而已,费劲地爬到了半山腰,往下看,河谷美不胜收,葫芦河水反射下阳光形成点点凌波,秋色点染了山间的植物,金黄的树叶熠熠生辉,白色的苇絮如雪如霜,干枯的树干展现着它们的身姿。葫芦河所流经地域大部分属于陇中黄土高原。一路上,川塬、梁峁密布,层层峰峦,处处河谷,途经七峡八川,河水在峡谷平川形成一束一放的葫芦。葫芦河
眼前的锦带峡,对近300公里的葫芦河而言,并不算长。葫芦河最长的峡谷是仙人峡,但仙人峡谷内难以通行。而锦带峡则具备葫芦河的诸多特点。因而我们把它当做一个标本,一个可以解读葫芦河的样本。
锦带峡是葫芦河进入秦安县后遇到的第一个石质峡谷。峡谷北口,河东岸的李河村,河西岸的锦带寺。当年的锦带寺早已不见踪影,只有悬崖上的石窟至今犹存。在峡口附近有“龙须嘴”“白石头”等石头,据说这是验水石,按照民间的说法,当葫芦河水将要越过龙须嘴时,意味着大水即将来临,就要通知下游防备洪水。伏天永认为,锦带峡得名源自一条丝带。这从史籍上得到印证,记载说:迤东北为锦带山,其山峻远,望之如带。迤北为锦带峡。有锦带寺,其寺嵌洞。进入锦带峡后,河水穿行在峡谷之间。此时,悬崖耸峙,时而开,时而合,昔日河水奔腾狂啸,穿山破谷一路向前。峡谷中还有一个传说,这是个金国太子的故事。据说,南宋时,金人在腊家城被宋军击败,匆忙中通过锦带峡北撤,谁知一个妃子身怀有孕,经不住旅途颠簸,即将分娩。无奈中,妃子在峡谷中束紧腰带,咬牙坚持随军撤到距离锦带峡口三公里处的徐家城,在这里生下太子。民间传说:“锦带峡里紧带子,徐家城里生太子。”锦带峡也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