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葫芦河锦带峡:一条河流和它的地理剖面(中)
文摘
历史
2025-02-02 11:58
甘肃
点击上方第二组蓝字,关注成纪广林
成纪广林,讲述古成纪秦安的历史文化
随后,伏天永带着我们前往风台一探究竟。风台是伏家川内的高点,虽然地图上名字叫安伏川,但当地人还是愿意叫它伏家川。我们沿着镇政府门前的马路,一直向山中而行,七八分钟后,抵达半山腰处的人字形岔路口,向左拐去,就直通风台了。眼前是一座几近荒废的村庄,原先村子里有十几多户人家,但由于交通不便,再加之吃水等困难,人们逐渐搬走了。如今村子里只剩下两三户人家。车在小村边上停下,有条捷径,可穿过小村,直抵悬崖边。我们没有走捷径,而是绕着风台转了一圈。按照伏天永的说法,这样就能看到全貌。我们转了十几分钟后,到了风台的东面。
风台地势比较特殊,它和后面的大山似断非断,似连非连,且向伏家川凸出,背后的山势则形成了一个弧形大弯,如同一个臂膀,将风台揽进怀抱。伏天永认为,在民间传说中这里曾经是伏羲观察天象的观星台。是不是伏羲的观星台,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这里视野开阔,是眺望伏家川的绝佳去处。站在悬崖之上,眼前山川历历在目,北面是蜿蜒而来的葫芦河,南面的玉钟峡口若隐若现。川内公路上,车来车往,远处的村庄被暮秋薄薄的雾霭所遮蔽。这是葫芦河养育下的一片沃土,四周群山环抱,气候温和,河谷平整,适宜于定居和耕作。河谷周围曾发现多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葫芦河是渭水的支流。或许在过去它是渭水的主要支流,而如今的葫芦河却难以让人把它称为河流。流量极小,和南方大一点的溪流相差不多,实在让人难以对它产生多少兴趣。事实上葫芦河的确是一条充满着迷雾的河流。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甘肃东部地区有两条葫芦河,一条在庆阳境内,这条葫芦河发源于陕、甘交界处的子午岭东北边缘的华池县南梁乡川家岔一带,在洛川县交口河汇入洛河。这条河流曾名“黑水”,以盛产贡米而闻名。而我们眼前的这条河流则发源于宁夏西吉县与海原县交界处的月亮山南麓,人们把它叫做乌龙河,进入静宁县境内才被人们称为葫芦河。一路上,它汇入了众多的支流,仅仅能列举出来的支流就有十几条之多,最后在天水石佛镇南注入渭河。不少人纠结于这两条河流之间,而难以区分它们。葫芦河得名来自于它独特的地理形态。它流入甘肃境内后,曲折迂回,一路上峡谷盆地相间,众多的河谷间盆地如同一个个葫芦,挂在河流之上,民间有七峡八川之说,故而人们把它称为葫芦河。在葫芦河流域,则分布着郭家老庄、樊家城、高庙坪、崔家川、寺嘴坪、大地湾、堡子坪、柳家遗址、村子河、番子坪等众多的古遗址。史书记载,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最初成纪是个广大的地域概念。后来,成纪才逐渐固定具体的地名。在历史上,有成纪三迁之说,分别有治平成纪、显亲成纪、秦州成纪之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伏羲的故事一直在成纪大地上流传。一些人认为,汉代成纪县就设在安伏川。伏天永说,以前在镇政府一带有个古城遗址,应该是成纪古城。伏家川内有庙嘴山、莲花台、瑶池、华胥沟、风台等地名,这些地名和伏羲、女娲的传说相关。民间传说中,伏羲在风台上仰观天文,下察地理,并根据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的理论,绘成了八卦图。而风台周围的众多的地理,都和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二十四节气相关联。我们跟着伏天永来到风台西北侧的一个小沟,这里是一处苹果地,果子早就摘了。沟对面是一个高台,伏天永说那里就是大地莲花台。莲花台古名叫酸刺洼,今名伏家洼。在当地的传说中伏羲有五个女儿、四个儿子。他们分别居住到附近的伏家峡村、伏家湾村、伏家洼村、伏家川村。伏家川以伏姓人居多,而且全国其他地方伏姓,大多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而女娲出生的地方则在风台南面的沟里,沟内有水,人称瑶池,不过现在早已干涸。面向伏家川,左面是伏羲诞生地,右面是女娲的诞生地。伏天永说,男左女右就由此而来。就在我们将要离开风台时,我忽然想起,风台东面的悬崖边,有个地方能拍到一张好片子。于是,我们走捷径到东面的悬崖边,就在穿过村子的小巷时,忽然一只小鸟出现在我们视野中,小鸟嘴巴长长,身上的羽毛黑白相间,头上有美丽的花冠。它在我前面蹦蹦跳跳,我蹑手蹑脚,跟了过去拍照,结果它又跑到了果园的墙上,在那里鸣唱。后来,我们得知,小鸟名叫戴胜鸟,专门吃蜘蛛、蝼蚁等虫子,是益鸟,属夏候鸟。这时已经暮秋了,按理说,戴胜鸟早已飞走了,可是它依然在这里蹦跳。这说明,安伏川的温度要比其他地方高,才能使小鸟依依不舍。难道它是专门为迎接我们而留在此地吗?不期而遇的戴胜鸟,你从哪里来?又往何方去呢?是风台的精灵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