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们走进博物馆,来个跨越时空的对话

文摘   2024-12-08 22:00   浙江  


掬一缕初冬的微凉,感知十一月的多姿多彩,四季轮回忽而立冬。2024年11月30日,高一高二中澳班的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分别来到宁波教育博物馆和宁波博物馆,进行“家乡情、中国心、世界眼”思政实践课程学习。


高一:宁波教育博物馆





“沐河姆渡文明,弘浙东之文脉,宁波教泽绵长,堪称“文教之邦”。自唐至清,置州学,设书院,先儒王应麟、王阳明、黄宗羲等讲经论道,开风气之先。近代宁波开埠后,举女学,兴学堂,乡贤吴锦堂、蒋梦麟、杨贤江等倾心倾囊,探教育真谛。

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前行,改革创新。今建宁波教育博物馆于中国第一所女校—甬江女中之旧址,撷其精粹,由人传史,以物传神,激励后学。”

宁波教育博物馆坐落于和义路106号,不仅是宁波所存不多的质量上乘、形制美观的民国时期建筑物,更是宁波乃至全国教育史上难得的旧址。穿越风霜,我们站在历史的门槛上,凝望那些镌刻在时光深处辉煌印记,门廊上大大的“宁波教育博物馆”七个古铜色大字令许多人驻足。



同学们有幸聆听馆长黄兴力老师亲自讲解,他的讲解让同学们对博物馆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也能帮助更好地吸收和消化学习的知识。

听着馆长舒缓而亲切的声音,同学们来到了最里面的一个房间,清晰的大屏幕上介绍了宁波各个中学的古老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到的教育源远流长。教育路上艰辛与不易,也为自己能获得到今天的教育感到非常的荣幸和感激。随着馆长点开一处屏幕,便见到了学长学姐们的毕业照。还有老师们年轻时的一张张照片,一张张照片的滑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们青春年华之时到现在成熟稳重的变化。老师们也纷纷感慨万干。

里间的屋子里浓重的木头与油墨在空中融合,透露着古朴的气息,像是走进了古时的学堂,陈旧却又充满书香。馆长带同学们看到了一张桌子,这张桌子是一件年代久远的古物,走近看,桌面粗糙的许多,清晰可见的木质纤维,与现在多功能又光滑的书桌大相径庭,听着介绍,同学们纷纷感慨时代变迁,庆幸自己生活的新时代,同时自省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

迈上楼梯,二楼的展品更多地向来访者展示了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的教育方式、教学工具以及教材,当然还有很多教育人物的故事和真实经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塑造,人格培养和梦想启迪的重要途径,通过了解王阳明、黄宗羲等众多宁波籍教育名人的思想和贡献,感受到教育精神的发扬与传递,从此记录着后人在事业方面不断的前进……









我们的体会




       踏入宁波教育博物馆的那一刻,教育博物馆馆长黄兴力亲自给我们当起了讲解员,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我置身于宁波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从余姚河姆渡文化所体现的七千年前人类文明,展现了宁波教育的起源和特色。深刻感受到教育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里的厚重与深邃。

       馆内,从一楼的古老革命事业、二楼三楼的原始教育雏形,到竹简木牍、丝帛纸张承载的古代教育智慧;从传统私塾里先生讲学授徒的场景复原,到近代新式学堂中教学设施与理念的更新展示,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画面,都似在静静诉说着教育在岁月磨砺中前行的故事。

       古代教育展区,那一方方古朴的砚台、一支支磨损的毛笔,还有那泛黄的古籍经典让我想到了无数先哲在烛光摇曳下苦读、思索、传道授业的身影。他们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石,我们也了解了殿试与科举所培育出无数经世致用的人才,使文明的火种得以延续,民族的精神得以凝聚。

       同时,我还了解到,从明代开始宁波出现了第一任状元。截止到近代为止一共28位,他们对宁波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漫步在近代女子学堂与兴学堂中,我从多元的方面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宁波教育文化事业的相关内涵以及教育意义。内心跛为触动。

      走出教育博物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此次参观,不仅是对教育历史的回顾与梳理,更是对教育意义与价值的一次深刻反思与重新认知。教育,它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是个体成长的阶梯,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它承载着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创新与发展。

       站在新的时代起点,我们肩负着推动教育继续前行的重任。我们应汲取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脉搏,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和不懈的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助力每一个梦想在知识的沃土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续写教育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辉煌篇章。

                                          2711柳雨辰


伴随着冬日的暖阳,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思政实践活动,虽然外面寒风凛冽,而我的内心却因为这次的教育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个人的教育梦想增添了新的动力。

走进宁波教育博物馆,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将外界的寒冷隔绝在外。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责的文物和文献资料静静地诉说着宁波教育的悠久历史,从古代的私塾到近代的学校,再到现代的教育体系宁波教育的发展历程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在这次步观中,孙校长还向我们介绍了俄文版的《三字经》是他从沈阳花了六万元买来的,而现在还能见到的其他丰只有在北大图书馆和莫斯科大学里。大清学部作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吸引许多苏联青年留学生,他们学习中文便是从学习《三字经》开始,现在在俄罗斯也是如此。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宁波教育先驱们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所深深打动。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凭借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创办了多所知名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这些事迹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宁波教育的辉煌成就,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711陈榕萱

在上周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虫到了宁波教育博物馆,在这里,我们见证了长河历史上的宁波以及各种古老文学,如下我将表达此次活动的心得。

在一开始,向导便向我们讲述了此博物管的历史建成,由1844年建造.一直延续至今、它及是当初第一所好角江高中,承载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及较高的文学价值。接着,我们见到的是钩织产业,一针一线都表达的当时人民的辛勤与巧妙手法。然后,我们看到了旧时年代学校临摹作业的方法,一字一笔都看出当时试卷来之不易。从听简里传来的铃声与歌声就如同回到了那时的校园。接着,我们文听向导讲述了各种文学家,听着他们伟大的前程往事,令人十分动容,视角转为那古时的文学家,我们看到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那真实写下的笔墨,让人看到那时他们的刻苦。那墙上贴着的金榜照名瓜乎为我们照亮着前方无限的希望。我们看到那时为了让学术研究下去,而甘愿把自己的户骨给与松做实验的女教授。那为了学习而到苦读书的学子们,无一不让我们所振撼。此次实验活动让我爱益匪凡,他让我明白古时人们的智慧,以及不放弃,伟大的精神.一份份流传下来的史书笔记,是他们一生的瑰宝。也预示着让我们对于远大目标不放弃,不服输的精神启示。以及最后所看到的各种学校之茶誉,也让我们感到十分自豪,在学习中,我们会经历许多困苦,但是我们也会看到许多迎难而上之人,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刻苦钻研每一个问题想必也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文化瑰宝。

此次实践活动,我们开始于那个古老的女子学院,结束于那现代学校一这不仅反是一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启发。我们沉浸于文学书乡,见识过去文化的,文开端,看那时人们的生活,等那时文化的知识,我们不断开拓眼界增长自己的分文化知识的渴求,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到自己的理想,而这条路上,我公十们需要不变的精神,以及那早不放弃的心。

                         2713任嘉宁

在繁中都市的一隅,静静坐落着宁波教育博物馆,它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无声地诉说着岁月长河中教育的变迁与发展。

进入展厅用毛线勾出的12生肖映入眼帘,每只动物虽小,却都有着精美的五官,都整整齐齐地穿着各色的背袋裤。边上的孔雀更是令人震撼,钩织时,每一根针的脱钩,插针;每一根线的找动,编织,皆为精巧动作。它不只展现了人们精粗的手艺,更是情感与记忆的表达方式。钩织作品饱含心血情感,是时间与记的见证。由针线交织而成,彰显编织者的智慧与愿景。不论织出的是毛衣,动物还是装饰,都体现出了艺术家对作品的热爱与耐心。

博物馆完整地展示了宁波籍状元学习的经历,体现了古代宁波学子求学的困难。橱窗中展示的那张第一甲第一名的试卷令人感到惊叹。试卷上的字很小但每个都十分清楚,左右上下对得十分整齐。边上所展示柜“严格的搜查”中所展出的作弊物品更是令人惊奇。老师告我这是用老鼠的胡子做成笔写的,一共有八1万字。里面的字虽小却各个都如印刷体船整齐干净。随着时代的发展,宁波的近代教育也逐渐兴起。洋务运动时间,宁波也出现了一批新式学堂。我看到四了当年学堂里教学用具,学生们的课本,练习册和奖杯,它们是那个时代的印记,见证了宁波教育在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中不断探索前行的历程。

博物馆中还展示了许多名人,如林崇德、徐剑波、俞峰等。各个领域展现风采屡次获得佳绩的学生,展现学习的经历,体现了古代宁波学子求学的困难。橱窗中展示的那张第一甲第一名的试卷令人感到惊叹。试卷上的字很小但每个都十分清楚,左右上下对得十分整齐。边上所展示柜“严格的搜查”中所展出的作弊物品更是令人惊奇。老师告我这是用老鼠的胡子做成笔写的,一共有八1万字。里面的字虽小却各个都如印刷体船整齐干净。随着时代的发展,宁波的近代教育也逐渐兴起。洋务运动时间,宁波也出现了一批新式学堂。我看到四了当年学堂里教学用具,学生们的课本,练习册和奖杯,它们是那个时代的印记,见证了宁波教育在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中不断探索前行的历程。

                         2712赵佳怡

走进文化之邦场馆分为官学初兴,儒风蔚然,教育经世我三大板块。老师向我们进述了孔夫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再到后来的官学萌芽与私学兴胜,还有唐朝时期宁波设立的明州立孔庙的一系列过程。再到儒风蔚然这个板块,介绍了四明兴学府的发展历程。及宋代明州官学的学校生活和“重教之风一乡饮酒礼”等些有趣的风尚。最后在教育经世讲了明清的官学教育的学校繁众,书墨飘香。在“时代年轮”里,玻璃中陈列着各个年代的教育课本、证书证件、学习用具等。

在角上先风场馆.我们了解了近代教育的变革与进步,宁波是全国历史文化各城,素有“文教之邦”的美誉。余姚河姆渡文化所体现的七千年前的人类文明,展现了宁波教育的起源和特色。从唐设“州学”,宋置书院”明清时期浙东,姚江学派的兴起,再到近代创女学,兴学堂,宁波教育一直伫立于中国教育的潮头浪尖,我们来到屠呦呦的展厅,里面记录了她

的成长历程和成果,让我们不禁感慨宁波人真了不起。”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教育领域自古至今,宁波人不王创新和改革之举,他们兢兢业业,为推进教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在杏坛沐春展馆中,我们了解到建国后,宁波努力新办学校,扫除文盲、完成了新旧教育体系的过渡。虽然此后宁波教育因“反右”扩大化,“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经历了创伤,但教育活力不因此减弱。于改革改放以来,宁波实现了基础教育从普及6年义务教育到普及15年教育的跨越,成人教育从扫盲教育到终身教育的跨越。“阿拉宁波,杏坛沐春!阿拉后生,忘存高远!”宁波的后生才俊向中国和世界展示宁波学子风采。

此外宁波历史上共出过几2个文状元,3个武状元,章整是宁波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我站在当年皇上赐的“状元及第”的状元牌下留念,希望以后我也能够金榜题名!

宁波教育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宁波教育文化的光辉历史还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城市深厚的教育底蕴和文化积淀。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宁波的教育历史,认识了从河姆渡时期至今的教育大师们,学习了宁波由剑至书的文化传康,体会了一位状元以合蒙识字到金榜题名的心路历程!我为宁波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与自豪!

                     王梓优



滑动查看更多


高二:宁波博物馆 


流谲浪漫,问鼎中原,錢刻干秋,魏风夏韵。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同学们踏进宁波市博物馆的大门,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古老文明的怀抱。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洒落,每一件陈列品都沐浴在柔和的光芒下,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悠远的历史。这次参观不仅让同学们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意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宁波市博物馆位于首南中路1000号,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从外观上看就像是一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乡土与都市的奇妙建筑,每一处都充满了设计感和艺术感,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工艺完美地融为了一体。博物馆以展示浙江宁波地区的历史文物为主,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到明清时代的瓷器,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它们不仅仅是祖先用于生活的工具,更是他们智慧和审美情趣的体现。

同学们进馆后收敛了兴奋,开始细细品味馆内丰富的藏品。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青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等等,每一件文物都像一块拼图,拼接出更加真实的历史图景,也让我们对古代中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有了更加鲜活直观的认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人用诗歌记录生活、表达情感,而这些诗歌被瓷器匠人写在生坯上,用釉涂、拿火烤,留传到今天。必凝聚着古人对生活的情思、对生命的感受,更描绘出当时的民俗风情、生活日常,让后人得以思接千载,感受古今情感与思想的同频共振。



本次实践学习的重点是“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览。踏入长廊,昏暗的暖色调让人身临其境,“东方的起点”五个大字给人十足的吸引力。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览以宁波与西安为双轴,穿越时空的隧道,精心构建“丝路溯源”“丝路拓兴”“陆海交响”“港通天下”“一带一路”五大板块。其中难得一见的河姆渡文化典型文物双鸟朝阳蝶形器、在公众面前罕露真容的北周鎏金银壶,以及姿态生动活泼的多件陶俑,规模宏大,展品精美。仿佛展品开了口,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业贸易路线,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的纽带。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借鉴古代的智慧,同时也要坚持创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融使得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多样性,尊重每一种文化的独特性,并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1(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的体会




2611胡锦川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迎面而来的便是琳琅满目的展品和深厚的历史氛围。展览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文物,展示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和文化交流。每一件展品都在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古老文明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其中,有一件展品让我尤其难忘,那便是特洛伊的鎏金水壶。这件水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装饰,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在水壶前驻足良久,仔细端详它的每一个细节。鎏金的壶身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复杂的花纹和精巧的图案,让人不禁赞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这件特洛伊的鎏金水壶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跨越时空的历史见证。它让我联想到千百年前,丝绸之路上那些忙碌的商队和络绎不绝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不仅是物质交流的通道,更是文化和思想交流的重要纽带。通过这些展品,我仿佛看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熙熙攘攘的景象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以及它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贸易,也推动了科技、文化和艺术的交流。通过丝绸之路,纸张、火药、指南针等中国的发明传到了西方,同时,西方的宗教、艺术和科学知识也传入了中国。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示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让我感受到人类文明的伟大。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中澳合作班的学生,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相信,只有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动世界的和谐与发展。未来,我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去参观更多的历史文化遗址,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为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611廖婧妍




“东方的起点”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它用丰富的文物古迹,生动的3D场景还原与巧妙的布展设计,讲述着宁波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辉煌历史,吸引着我们去深入了解。

展览的主题聚焦于宁波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独特地位与卓越贡献,通过展示从古至今的各类文物,如精美的瓷器、金银器皿等,生动再现了宁波作为“东方的起点”的繁荣景象。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莫过于那些跨越时空的文物交流。一艘艘商船模型与文字描述向我们描绘了从宁波出发的船只,满载着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穿越茫茫大海,抵达遥远的欧洲、非洲与东南亚,同时也带回了异域的香料、珠宝和各种文化,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

在展览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宁波人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开放的贸易政策,使得宁波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同时,我也被那些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所震撼。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段故事,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高超工艺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与经济情况。

对于展览所表达的意义与价值,我想它不仅仅展示了宁波的光辉历史和悠久文化,更在于启示21世纪的我们担当起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开放与交流的使命。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惜和发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除此之外,我们也应当更加自信地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让世界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禁思考宁波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宁波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底蕴。而今天的宁波,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游玩。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宁波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作为中澳班的学生,我们应当更加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积极开拓国际视野,在未来的留学生活中向世界讲好宁波故事,发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魅力,为推动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2611金佰祥




展览现场运用了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历史场景进行还原,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丝路的魅力。互动电子屏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生活场景,吸引我积极参与其中。此外,展览还安排了“1+6”系列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包括学术对话、文化讲座、文创产品开发等,让我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促进自己的成长也有深刻的体会。

一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通过参观此次展览,我深入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与世界深度交汇的平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是感受文化交融,增强文化自信。展览中的文物不仅展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化交流与互鉴的重要性。丝绸之路不仅是物质的交流,更是文化的融合。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激发了我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

三是科技赋能,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展览中运用的多种现代科技手段让我印象深刻。这些科技手段不仅提高了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更让我感受到了科技在文化传播中的巨大潜力。我认为,未来应该更多地运用科技手段来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

四是传承与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深刻感受到了丝绸之路精神的博大精深与开放包容。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积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为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为重要的是,此次学习赋予了我强烈的传承与弘扬丝绸之路精神的使命感。未来,我将继续关注丝绸之路的研究和传承工作,为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613郑子祺




有幸参观了宁波博物馆的海路丝绸之路展览,这场展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览中,丰富的文物和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从精美的瓷器到古老的航海器具,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宁波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展览,我了解到宁波的商人勇敢地走出国门,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特产运往世界各地,同时也带回了异国的文化和商品。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更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看着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文物,我不禁感慨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条件下,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艺,开辟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这次参观让我对宁波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友谊之路。我为宁波曾经的辉煌感到自豪,也希望在新时代,宁波能够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推动中外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2611胡晨




宁波,一座海丝古港城,一颗“活化石”,穿越千年,桨声不断,镌刻着这座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记忆,点亮了海上丝路港城的航标灯,换发出宁波的海定波宁。难忘,我们于宁波博物馆,寻找东方的起点,感叹宁波的起源,兴起,启航,以给11月画上艺术的句号。

在这里,我们看建筑,看古董,看文化,看历史。站在这灰色的建筑的正前方,第一眼看到的是它的恢弘大气,但又不失曲折起伏。随后便注意到了它看似不规整的一砖一瓦,据说它们都是来自于汉晋,明清,民国,演绎文化传承,让博物馆本身就成为了一件无声的文物。走入馆中,在第三层的竹刻纪念馆,我们被秦康祥先生收藏的竹刻珍品所震撼,杨木之中小小的竹刻人儿,密密麻麻,让我们看到了清式家具,明式家具的小巧精巧,古朴雅致。在甲骨碎片上,看到了若隐若现的文字,体会到了文字探索的艰难。同时,漫步于长廊上,记载了许许多多的传统,有非遗传统文化,如宁波曲艺,姚剧,四明南词,甬剧等,有传统节日,如春节等。第二层,是东方神州宁波史迹。第一层,则是本行的重中之重,海上丝绸之路特别展区,它分为五大板块,丝绸溯源,丝路拓兴,陆海交响,港通天下,一带一路。从课本中脱离出来,用看到与学到的知识,将宁波的发展历程线性地刻在心中,不忘历史,正经历着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在这里,我们筑家乡情,筑中国心,筑世界眼。“古镜照人心,文物触心弦”在几千年的历史沉浮中,包含着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与责任。尤其是作为留学生,我们的身上背负着一种责任,是中国历史的传承,向世界诉说独属于我们宁波人自己的故事,独属于中华儿女的记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及坚持不懈的品格。但这更是一种自信与骄傲。

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之中,人们总能在思接于载、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从不忘本来中获得开辟未来的力量。在这段经历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终极目标,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像海上丝绸之路一样,沟通中西,传播文化使命。


结束语





博物馆是时间的礼赞,是文化的传承。经过博物馆的参观,我们深刻感知了“家乡情、中国心、世界眼”是我们中澳班学生培养的核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去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明交流。我们要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文化。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2711柳雨辰   2612陶奕昕

撰稿:2612胡瀚之

部分文字来源:2711黄芷璇   2713沈露

李惠利中学国际中心
发布学校国际合作和交流相关信息,展示中澳班办学风貌,拓宽沟通渠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