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里男孩吵闹,男子斥责其母不管,孩子妈妈怒吼:“他有自闭症!”国庆出游3点要守住!

教育   2024-09-29 18:44   上海  


国庆七天乐,迎来出行小高峰,可以带孩子见更大的世界,有更多的干预机会!想想就开心。

不过今天,小星恰巧刷到一个16秒短视频,恐怕会扫一些家长的兴。

昨天,北京地铁,一位妈妈声嘶力竭地朝2米外的男子辩解:“你搞清楚状况,我一直在吼他。”原来,男子怒斥妈妈“监管不力”,这位妈妈感到委屈。

男子则回击:“你吼个屁啊,他一直在这儿喊。他有点傻呀。”

妈妈上前几步逼问:“他是自闭症,你想怎么样?”


下一幕,男子出口伤人:“有病赶紧治去。”

再下一幕,就是星娃妈妈逼近男子身前,再次强调:“我儿子有自闭症,你要怎样?”


现在,1.8万评论里,几乎都是对这位妈妈的心疼。


以及斥责男子为何说“有病就去治”:

“不会愧疚吗?”“我是没脸说有病就去治”“实在嫌吵贷款买个车吧”......


无独有偶,去年10月30日,早上6点,上海地铁上,一位谱系孩子的妈妈带着女儿乘地铁去往路程为一个半小时,位于市中心的特殊学校。因为孩子在车上吃早饭,被一大叔指责。

谱系孩子的妈妈在向大叔解释的过程中,孩子不小心碰到了那位大叔,激起大叔强烈的反应,推搡了孩子。

周围乘客们选择维护小女孩,纷纷对大叔说:“我们全车都看到了,你动手了。”“你影响了全车厢的人。”


虽然上海地铁确实有“不得在车厢内饮食”的规定,但是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网友都表示:“多点宽容”。共情妈妈,指责老人。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人有排斥心的同时,也有包容心。

但是带谱系孩子出门,依然是一件“胆颤心惊”的事:

因为谱系孩子对周围环境很敏感,容易引发情绪问题。

特别是在密闭空间内,声音刺激、视觉刺激,陌生人......又无处可逃。

但是周围人看到的,可能是熊孩子在撒泼打滚、哭闹,甚至攻击别人,于是心生怨怼,指责爸爸妈妈。

星爸星妈夹在中间,真的很棘手。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几位“过来人”的解决方式。小星也发现带孩子出门,要“守住”以下3件事。


1.
现实是:没有那么多人在意
而且有一“招”,很容易化解冲突

77妈妈有一个现在7岁半的阿斯伯格儿子,77。

77在2岁多的时候,会在公共场合,因为遇到“不确定的事”而受到刺激,容易“崩”。

77妈妈说:
“我带他去坐公共交通,就很害怕车上人多。

他就会情绪‘崩’掉,我必须蹲在地上,让他坐在我怀里,一直抱着他安慰他。别人会有人让座,但是不能坐。因为我去坐的话,他会‘崩’得更厉害。他也没有办法坐在那个位置上,定要在门口,坐在我的怀里,要我抱着他。

你想象一下,在公交车上,我蹲在地上,抱着一个小孩,别人会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宠了。或者想:‘小孩好闹好调皮,这个妈妈很狼狈。’我就比较尴尬。”

她自称从小是一个社恐,当时孩子还会出现攻击人的情况,她不得不一直道歉。后来,轮到她“崩溃”了。
处理完之后,情绪累积,我就‘崩’掉,我要一个人去公园,坐在那里。会放空很久,把这个情绪平下去,但是也很奇怪,后来也没有情绪。就已经发展到没有情绪。”


另一位兴兴妈妈向小星倾诉:
“本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出去玩,上车的时候司机说了一句要让孩子坐好,外公外婆也附和着,于是爸爸就想着要让孩子安坐在位置上。兴兴却不愿意,站在开门处的角落里,不管说几次都不听,我只能在门即将开的时候把他拎上来,确保他的安全。说得多了,还会引起他对抗的情绪,突然爆发,赖在地上。”

有想要孩子“回归正轨”而斥责孩子的家长对小星说:

“主要担心扰乱别人,受到排斥。这种大喊大叫的很吵,影响别人。我当时想到的是这样子,所以很想灭火。”

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真是很不容易,他们自己不在意的“特立独行”,却轻易让家长有了“站在审判庭”上被众人审判的感觉有时孩子没做什么,家长也会有心惊胆战的感觉。

不过,你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受人注意。

心理学上有一个“聚光灯效应”:指容易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不经意地把问题放到无限大。或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会被他人察觉,但实际上,真正看你的人比你想象当中的一半都不到,而且看你的那些人基本上也就看一眼就结束了。

即使真的有人在意,也可以搬出“解释”和“道歉”这两招,很管用。

作为“过来人”的江江妈妈。也像77妈妈一样,曾经经常面对孩子攻击人的恼人场景,她是怎么做的呢?
“一般路人很吃软的,只要态度软一点,大家都比较理解,甚至转为同情,就不会咄咄逼人了。别人找上门,我们都是尽量说软话,就说孩子是这个情况,希望对方能理解,该道歉的道歉,该赔偿的赔偿。软不是因为怕,是因为服软这招最好用,最能化解矛盾。”

一佳妈妈也狠狠有过这样的经历:
“唯一一次一佳坐公共交通,和别人发生冲突,是我们打车,一佳到了车上就乱踢人家的空调,踢司机的靠背,被司机投诉,要求下车,还被警告,我尽量克制情绪,不跟对方正面冲突,对方说完了,我肯定对方的感受,不回避问题;对方情绪缓和后,询问对方是否需要补偿。

然后和他解释:一佳是一个发育迟滞的孩子,个子虽然看起来大,但是理解能力很欠缺,小孩子对车里的物品很好奇,但是玩的方式很不对,感谢他严厉指出的同时,也谢谢对方谅解我们,所以到最后基本也不用补偿啥了。”

小星也曾见过新闻报道,家长暗中护送孩子独立出行,提前“打点”,写信给司机。后来她发现司机很愿意接纳孩子。“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


只要对方不是太过分,道歉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受伤的心灵有被共情到,解释,能让对方理解自己的处境,局面就很容易缓和了。


2.
面对孩子的情绪“爆点”
提早预防或对症下药

情绪问题的背后,常常是孩子的不安全感。

进入公共场合之前,可以提前和孩子沟通:

这个地方说话小声点哦,那个地方可以自由说话。

一佳妈妈就使用了“提前告知”这一招:

“一佳小的时候比较害怕地铁电梯类的,一到了里面就哭。四五岁的时候,我们出门开始用视觉图片提前告诉他我们会去哪里做什么到了地铁公交车上我需要怎么做,一佳还是蛮配合,所以比较少产生冲突。”

许多星妈星爸会背上一个包包,装上孩子的强化物,带上足够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吃的喝的玩的,比如玩具零食平板等。会提前了解孩子可能的爆发点,避开对应的,比如吵闹的环境,准备好耳塞等。或者避开人多的时间。

有的“爆发”点,可以通过场景之外来“安抚”:

比如77妈妈发现77小时候在公交车里害怕人多后,带着他去了某火锅店。该店以服务员热情而闻名。

一开始带他去,他会崩溃。也遇到过一个年龄偏大的服务员教育孩子。

但大多数服务员,都是时不时给他倒一杯饮料,或者给他一个玩具,去得多了以后,转变发生了:

有一次,一个服务员姐姐拿了一个玩具给77,一开始77因为不习惯大吼大叫,后来小姐姐又拿了一个玩具给他,他很惊恐地说了一句“谢谢、拜拜”。大家都很开心,当时的氛围也许影响了他,之后他看到服务员过来都会说谢谢。
“他好像需要一个正向的反馈,确定这个事情没有危险,甚至是有点愉快的,他才能接受。如果是纯陌生的,他就会一直处于一个很惊恐的状态。”77妈妈说。

江江妈妈说则说:
“每个人都是在感到极度不安的情况下才想要去攻击外界,以保护自己。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去攻击外界的。要去理解他的这份不安。整个疗愈的过程,最重要就是理解他攻击行为背后的感受,给足他安全感。”


对于江江,她发现,要让他避免受过多刺激,停止乘坐公交车。后来去了异地干预,她成为了唯一的、稳定的带养人之后,江江有了边界和安全感。后来又找到了有舒缓、自由环境的幼儿园,再等孩子自己成长到耐受力更强的状态,几年后去乘公交车,发现他就能很享受了。

除了大吵大闹,打人等比较有的攻击行为,有的孩子自言自语,也会让家长担心孩子有些突兀。

均均妈妈把孩子的“突兀”包装成合理的:


小星相信,每个家长在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后,都有自己的智慧去面对和处理。


3.
勇敢的家长们:
“我只要孩子成长,别人怎么看,不重要”

“我们这样的家长不能怕丢脸。”小星听到很多坚持带孩子出去玩的家长说。

当然会有有气无力的时候,但是调整之后,我们还是要带孩子出去。要是因为害怕公众场合丢面子,把孩子“关”在家里,让孩子失去成长机会,甚至停止成长,真是得不偿失。

一位妈妈在暖星社区留言,诉说自己带孩子在商场玩滑板的故事:

孩子抓伤路人手臂,她道歉后,顶住压力带孩子继续练习。


敬佩她的勇敢。

还有一位勇敢的家长:今年带着女儿进入普小融合的尧尧妈妈。

女儿幼儿园时,她开始陪读。女儿在大班时,听到别的同学讨论上小学的事,对妈妈说:“我也要上小学。”因此她决定带着儿“死磕”融合之路。

在小学试读的前一天晚上,她睡不着,早上4点半就醒了,想着怎么办,实在不行就缓读或休学。

孩子给了她坚持下去的信心。
“她进入教室,开始正式融合生活的时候,我发现她比我想象中的状态好很多...她在集体中的变化真的很大,她在操场上跑来跑去,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状态。上午的课结束后,虽然压力很大,但当时状态很好。那时我想,我就跟她一路这样走下去。”

在小学开始第3天的时候因为没有带陪读卡,她和女儿遭遇了被门口老师拦在门外的窘迫,老师坚持要打电话确认后再放她和女儿进去。“我们那天在门口站了3分钟,你知道多少双眼睛看着我们?我也无所谓了。”

进入小学5天后,她不断给自己做心理暗示:“我总不能因为丢脸,不带她出门,不带她去参与。那多可惜。现在我每次走进校门口,我就想,脸不要,只要帮助她成长就行了。”现在的她,已经淡定了下来。

曾经害怕与人起冲突的77妈妈,现在已经变“刚”了。虽然社会上愿意包容的人是大多数,但是不排除遇到一些奇葩,她也做好了硬刚的准备:

“实在有不可控的因素和突发意外,谁干我孩子我就合法干回去,和他讲法律。被人说两句也不会褪皮,自己的孩子自己要护住,不理傻×们就是了。”

她再也不惧怕公众场合带孩子出去玩了。

她说:
一来是自己心态成熟了,接受了孩子的特质,对别人的不理解也坦然接受了,这并不是谁的错。

二来自己也成长了,人格比较稳定后,不太会因为别人的评价影响自己。问心无愧听起来人人都懂,但落在实际上真的要经历好多好多次觉悟。

三来孩子也懂事了,我也更能知道怎样处理他的问题。

最后就是,有权利走在阳光下,就拿住这些权利。为自己争生存空间不丢人,只要真诚,我相信社会上更多人是理解包容的。”

你家孩子在公众场合那些特立独行的行为,你是如何处理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困惑、或智慧。

大家一起抱团取暖、出谋划策。
采访、编辑 | 心怡


END


更多干预课程,戳戳看 !

暖星社区
面向孤独症(即自闭症)群体的综合平台——汇集各地孤独症康复机构信息,孤独症知识,资深康复师信息及相关学习资源。让孤独症群体生活得更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