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我带他去坐公共交通,就很害怕车上人多。 他就会情绪‘崩’掉,我必须蹲在地上,让他坐在我怀里,一直抱着他安慰他。别人会有人让座,但是不能坐。因为我去坐的话,他会‘崩’得更厉害。他也没有办法坐在那个位置上,一定要在门口,坐在我的怀里,要我抱着他。 你想象一下,在公交车上,我蹲在地上,抱着一个小孩,别人会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宠了。或者想:‘小孩好闹好调皮,这个妈妈很狼狈。’我就比较尴尬。”
“处理完之后,情绪累积,我就‘崩’掉,我要一个人去公园,坐在那里。会放空很久,把这个情绪平下去,但是也很奇怪,后来也没有情绪。就已经发展到没有情绪。”
“本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出去玩,上车的时候司机说了一句要让孩子坐好,外公外婆也附和着,于是爸爸就想着要让孩子安坐在位置上。兴兴却不愿意,站在开门处的角落里,不管说几次都不听,我只能在门即将开的时候把他拎上来,确保他的安全。说得多了,还会引起他对抗的情绪,突然爆发,赖在地上。”
“一般路人很吃软的,只要态度软一点,大家都比较理解,甚至转为同情,就不会咄咄逼人了。别人找上门,我们都是尽量说软话,就说孩子是这个情况,希望对方能理解,该道歉的道歉,该赔偿的赔偿。软不是因为怕,是因为服软这招最好用,最能化解矛盾。”
“唯一一次一佳坐公共交通,和别人发生冲突,是我们打车,一佳到了车上就乱踢人家的空调,踢司机的靠背,被司机投诉,要求下车,还被警告,我尽量克制情绪,不跟对方正面冲突,对方说完了,我肯定对方的感受,不回避问题;对方情绪缓和后,询问对方是否需要补偿。 然后和他解释:一佳是一个发育迟滞的孩子,个子虽然看起来大,但是理解能力很欠缺,小孩子对车里的物品很好奇,但是玩的方式很不对,感谢他严厉指出的同时,也谢谢对方谅解我们,所以到最后基本也不用补偿啥了。”
“他好像需要一个正向的反馈,确定这个事情没有危险,甚至是有点愉快的,他才能接受。如果是纯陌生的,他就会一直处于一个很惊恐的状态。”77妈妈说。
“每个人都是在感到极度不安的情况下才想要去攻击外界,以保护自己。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去攻击外界的。要去理解他的这份不安。整个疗愈的过程,最重要就是理解他攻击行为背后的感受,给足他安全感。”
“她进入教室,开始正式融合生活的时候,我发现她比我想象中的状态好很多...她在集体中的变化真的很大,她在操场上跑来跑去,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状态。上午的课结束后,虽然压力很大,但当时状态很好。那时我想,我就跟她一路这样走下去。”
“一来是自己心态成熟了,接受了孩子的特质,对别人的不理解也坦然接受了,这并不是谁的错。 二来自己也成长了,人格比较稳定后,不太会因为别人的评价影响自己。问心无愧听起来人人都懂,但落在实际上真的要经历好多好多次觉悟。 三来孩子也懂事了,我也更能知道怎样处理他的问题。 最后就是,有权利走在阳光下,就拿住这些权利。为自己争生存空间不丢人,只要真诚,我相信社会上更多人是理解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