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姜继平、郑一团队WR|需要多少数据才能实现可靠的数值法污染溯源?—监测行动关键时刻的发现和实践指导

政务   2024-08-29 08:57   湖北  

文章信息

第一作者:杨睿意,姜继平

通讯作者:姜继平 副教授,王宏杰 研究员

通讯单位: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4.122303

亮点

• 发现了数值反演的监测数据累积过程中存在临界时间现象。

• 监测断面数量和位置影响临界时间,而监测频率和误差影响较小。
• 相对临界时间由Peclet数决定,主要受弥散作用强弱控制。
• 临界时间的空间结构被揭示并通过信息熵理论得到解释。
• 新颖的应急监测设计方法大幅提高了溯源的实操性。

研究进展

当前我国大兵团式的水污染治理工程基本结束,城市水环境治理已经进入数字化、精准化运维的新时期,可称之为“后治污时代”。由偷漏排、雨季溢流等造成的水体污染事件更加成为城市水系统管控的重点。在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频繁的建成区,河道水质出现超标而原因未知时,需要迅速而准确地定位污染源,从而有效控制处置污染、降低风险。目前已经有多种水污染溯源方法报道,如物理探查法,化学法、数值法、同位素法等。其中数值反演方法通过下游污染团监测数据利用反演模型推算潜在污染源的位置、排放时刻和排放量等信息,在理论上具有较多优势。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反演算法在假想情景的算法创新、方法耦合和算法性能提升上,对数值溯源在实践中有效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实际应用中是否可以依据污染溯源结果进行物理巡查是不可知的。需要确定所需收集的数据量达到多少才以确保获得可靠的污染源反演(PSI)结果。这一实践问题可以被拆解为以下几个科学问题:

(1)在PSI 的监测数据积累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个临界时间点,可以在溯源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之间进行最佳权衡?

(2)如果该临界时间存在,监测条件和水动力条件是否或者如何影响临界时间?

(3)是否存在确定关键时间的方程,该方程能否从 “第一原理 ”中得到充分解释?

(4)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应急监测方案用于收集足够的有效数据?

对于这些知识目前研究是空缺的,限制了数值溯源技术的实践效用。

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广泛的数值实验回答上述问题并建立科学的指导方针。首先,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在监测数据累积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时间(Tc),它代表了溯源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的最佳权衡,当对污染物穿透曲线(BTC)的累积监测时间达到这个时间点时,就可以推断出可靠的源信息。本研究使用示踪实验数据率定的一维对流-弥散-反应(ADR)模型生成了假想污染释放情景的监测数据,贝叶斯推理-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被用作基准数值反演方法,并基于典型的单点源瞬时释放情景进行了数值实验,以证实Tc假设并探究其影响因素。该假设在实际河流水体溯源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1 图文摘要

基于基准场景探究整个监测数据积累过程中反演误差水平及其不确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三个污染源参数(即释放质量、源位置和释放时间)的误差均值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不确定性区间逐渐收敛,在第16次迭代时(累积监测时间为40分钟)达到完全收敛(如图2),随着数据的进一步积累,误差均值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此现象证明了关键时刻Tc的存在,而该时刻代表了溯源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的最佳权衡点,能为现场探查和应急响应提供指导。 

2 随着监测数据的积累,源参数反演误差的变化和临界时刻的定义。(a)释放质量(b)源位置(c)释放时间(d)临界时刻的定义。

  通过改变监测条件和水动力条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临界时刻的驱动因素。对于监测条件,如图3(c)所示,增加同时监测的断面数量缩短了相对临界时间(即临界时间与穿透曲线总历时的比值(Λ)),而随着监测断面距离排放源的距离增大,相对临界时间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图3(d))。然而,监测频率和监测误差水平对临界时间的影响很小(图3(a)和3(b))。对于水动力条件,弥散效应对相对临界时间有强烈影响,随着弥散系数的增加,相对临界时间减少,而对流效应对相对临界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图3(e)和3(f))。当同时改变流速和弥散系数大小时,其变化趋势与只改变弥散系数时类似,这进一步说明了相对临界时间主要受弥散系数控制(图3(g))。

3 监测条件和水动力学条件对关键时间的影响。(a)监测实践间隔;(b)监测误差水平(c)同时监测的站点数量(d)监测开始时间(e)流速(f)弥散系数(g)U(流速)和Dx弥散系数)的联合效应。点代表Λ值(基线情景以淡紫色显示),虚线是在不同Peclet数下Λ值的拟合曲线。

研究进一步通过信息熵理论第一性的解释了上述通用规则。数值溯源过程是一个不确定性降低的过程,临界时间就是该系统的不确定性不再显著降低的首个时刻(时间步)。定义在污染团空间分布的空间信息熵Gx与相对临界时间Λ之间存在负相关(R2=0.91),并且在本研究体系下存在精准的线性关系:Λ+0.58Gx=0.75,p-value=0.000。

可以解释为:所需要识别出污染源的输入监测数据的(相对)信息总量存在一个最小的阈值,本研究体系可认为是0.75(即75%)。当下游污染团本身蕴含的信息越丰富(Gx越大),识别上游污染源所需要的下游监测采样数据就越少,也就是越快(Λ越小)可以得到可靠的溯源结果。下游污染团中蕴含的信息有58%可转化为污染源不确定性的降低,或者说本研究的溯源系统中污染团的监测数据的整体信息转化效率为58%。Gx和河流弥散系数关系很大,弥散系数通过改变污染团的时空分布来影响穿透曲线的总信息含量,从而影响相对临界时间(见图3)。流速对此基本没有影响。

4 空间信息熵(Gx)与相对临界时间(Λ)的相关性分析。阴影区域表示95%的置信区间。

本研究还揭示了相对临界时间在不同河流水动力条件下出现的空间结构。如图5所示,同一无量纲时间下的曲线可以近似为一个平面。以平面上任意一点P0为例,沿x轴方向的变化(仅改变U)不影响Λ的大小,而沿y轴方向的变化(仅改变Dx)会使该点沿平面的斜率方向移动。通过分析图3(f)中的方程形式,我们得出结论,固定监测开始时间时,Λ是Pe的函数,而在固定的Pe下,Λ是监测开始时间t的函数。因此,Λ由Pe和监测开始时间共同决定。这一结构可以指导不同类型河流应急监测采样方案的设计方向。

5 相对临界时间-水动力特征的空间结构图。图中淡红色区域表示通过数值实验确定的关键时间-水动力特性平面,橙色区域代表自然河道中流速(U)和弥散系数(Dx)的范围

最后,基于上述发现和论证提出了一种面向污染溯源的应急监测采样方案定量设计方法以及相应的溯源操作实践框架,从而为水污染事件制定及时可靠的紧急响应策略提供参考。这些设计可以在污染发生前也就是预案阶段进行充分考虑

本研究的发现填补了长久以来数值溯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知识空白,可使数值溯源技术从可能性发展为现实性,也为该领域提供了一种实践观的研究思路。未来研究可探索这些指导方针在更复杂的污染物传输系统、更丰富的污染物释放情景以及不同的数值反演方法中的适用性,并在现实世界中进一步验证。

作者介绍

姜继平,博士,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给排水高级工程师,深圳市环境物联网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应用管理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UNSW博士联合培养和荷兰KWR水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水信息学、环境信息学、环境决策分析学研究和实践。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SCI论文40篇,谷歌引用2600次,申请和授权专利10余项、软著30项。担任国际环境建模与软件协会委员、国际开放模型组织创始委员、深圳市供排水行业协会智慧水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协青年委等。担任国际主流期刊Water Sci and TechnolEnviron Model & Softw.J Hydro X编委等。相关技术支撑了我国八省市的智慧环保、水务、水利工程信息化的设计与建设。获得IWA首创水星奖应用产业新人-金奖、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通讯邮箱jiangjp@sustech.edu.cn

王宏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地方级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和资源化、水系统综合治理规划。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共5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技术创新等多项科研项目,成果发表于包括Water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迄今发表论文共110余篇, 授权专利40余项, 参与编写专著6部。获得2022年广东省环境技术进步奖、202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度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年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通讯邮箱whj1533@qq.com

杨睿意,硕士,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助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污染溯源和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管,以第一作者在Water Research期刊发表论文1篇、英文专著章节1篇,合作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科技成果鉴定2项。

通讯邮箱yangruiyi98@gmail.com

投稿、转载、合作、申请入群可在后台留言(备注:姓名+微信号)或发邮件至sthjkx1@163.com

【点击下方超链接阅读16个栏目推文】 

1.【直播】9.【院士】
2.【视频10.【综述】
3.【健康&毒理11.【写作】
4.【12.【Nature】
5.【13.【Science
6.【14.【WR
7.【固废15.【EST
8.【生态】16.【JHM

生态环境科学
最新学术成果与讯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