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inHislove
分享在地如天的每时每刻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讲到了夫妻在一起的要点:你不再是你父母的孩子,我也不再是我父母的孩子(并不是离弃父母的意思),二人成为一个新的创造,虽是二人,却完全联合成为一体。
曾经看这部漫画的时候被这一段深深震撼,这就是我的爱情观,原本是一体的灵魂,一分为二在这个世界上,遇到彼此,不管地位、身份、过去,就是会被对方深深吸引,然后合而为一。
后来明白,是想成为夫妻,然后再合一。不然人的自私、自我会以爱为名做出与爱完全相反的事,比如婚内出轨、抛弃家庭……
婚姻,是非常神圣的,整个过程,是合而为一的现实演绎。
妻子冠以丈夫的姓,也是“合一”非常重要的现实彰显。
曾在《婚姻仪式的美好意义》中提起,我是非常不愿意冠丈夫的姓,“某某”太太虽然听起来贵气满满,但却感觉失去了自我;我不想要做谁谁背后的人。
某方面也因为我的家族对传宗接代非常看重,当我不明白“二人成为一体”的真义,我是无法打碎自我、越过家族执念的。
因为我作为我们家族最后一个孩子出生,我是被迫切寄予希望是名男丁的,甚至当知道我是女孩,我奶奶一直宣称“抱错了!肯定抱错了!” 直到稍微大了性格比较亲奶奶,才被接纳为“杨家人”。
秉持“要成为出类拔萃的杨家人,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挣扎了二十几年的人,这种世俗执念对我的影响已经深入潜意识,
感恩,因为奇妙的带领,我不再排斥婚姻,也不再讨厌小孩,但进入婚姻后,我是真的没有学会降服和交托的。
想到要被称为“董”太太我就从脚指头开始排斥。我也知道我爸爸是绝对不会接受的。我不想带来更多冲突,良善的丈夫也从未就这些内容要求我,于是从未检视过这种排斥是否应该存留。
我给自己的借口是:21世纪了,为什么还要冠夫姓呢?尽可能尊重顺服他就好了,没必要做这种形式吧。
直到我一再被活跃于互联网作荣美见证的“杨太太”、“邓太太”提醒。
直到我被这段话深深触动,我不得不谦卑下来,重新思考:我要夫妻成为一体吗?还是要让一些非真理的东西影响我和丈夫关系合一,让我们家庭受亏损呢?
主婚人会宣布新婚夫妇的姓名,妻子会拥有丈夫的身份,从此以夫家的姓氏被称呼,代表“身份”的共享和交换。
就像古代结盟仪式中,交换外袍代表对方可以使用自己的身份做任何事,也代表“我愿意将性命交给对方”。这具有非常慎重的意义。
如今,很多女性不愿意接受丈夫的身份,不想被称为“某某”太太, 其实是非常可惜的。要与丈夫成为一体、休戚与共,首先应该是从穿戴丈夫的身份开始。
《智慧的母亲》
冠夫姓,愿意被称为“某某”太太,其实是一种天然的保护:有一个男人,和我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不要受社会所强调的“活出你自己”而影响):在我之上,有我的头,当我顺服,我就可以蒙受祝福。
“我丈夫是对我的最佳人选,他会越来越好,老爸做靠山,祂让我顺服,我就顺服,祂让我尊荣,我就尊荣,我的丈夫就是最聪明的,他的决定不会错,老爸兜底,我不惧怕。”
顺服和尊荣我的丈夫,对我有百利无一害,但这就是一个从世俗里脱身出来,然后校准自己的价值观、潜意识里的执念归正的过程。
夫妻是世界上仅次于人和老爸的最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超越亲子关系,超越权力关系。
邓太太有次分享说:“当你发现你很容易因为一件小事就和丈夫发脾气,或者总是因为孩子的问题和丈夫争执,可能是借着这些事在呼唤爱,呼唤另一半。”
亚洲传统是老夫老妻就不应该再爱来爱去,有了孩子应该更看重孩子,做了父母怎么可以还为了另一半为孩子多付出就吃醋呢?
但是在真理中,夫妻关系是最亲密的关系,独一无二的爱里面就是不容对方再爱上另一个人,哪怕是自己孩子,对方也不可以爱他们超过爱我。
“你只属于我,你只可以把我放在前面。”这份爱情是理所当然的。
这和我们习惯的家庭生活,上一辈所示范的婚姻生活,社会文化的婚姻生活大不相同的。
但我们要按照真理的教导,恢复应有的次序,包括如何看待夫妻的关系。
在婚姻中也不断恢复恋爱期。
即使我和你在一起,我还是想念你。并不是小说里存在的境界,而是在真实的婚姻关系里需要切实表达和经营的:“我喜悦你,我爱你,我希望和你更亲密。”
在家里就是一对小恋人,不是故意秀恩爱或者在某种特定仪式感才能亲密,而是时时刻刻愿意表达:“你最近有点太忙了,顾不上我了。”“抱一抱。”
恢复和丈夫的亲密。
当我们对一些小事情非常较真,很可能是借用争吵的机会,表达自己对亲密爱怜的想念。
越不亲密的夫妻越容易吵架,夫妻之间的权力之争(按照谁的话来做),
虽然表面上是对孩子发火,其实是隔空向对方喊话:恢复婚姻关系。
但我们要重视两个人的亲密,需要在正确的次序中表达自己的需要。
对方是否看见我为这个家庭做的努力?对方是否重视我胜过Ta的工作、喜好?
有位姐妹总结说:“我们夫妻的冲突就是因为我感觉不被关注,丈夫很少表达,我也不会称赞或以正确的方式提出需要。自从晚餐加入感恩环节,家庭会议从致谢开始,大家的心(包括我自己的)被滋养,氛围越来越好了。”
与老爸的关系,然后是夫妻关系放对了秩序,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虽然有一些特殊情况,但80%在主里的婚姻,大多是不知道怎么相爱的男女,不习惯二人成为一体的夫妻。
彼前3:1-2节,彼得吩咐说:“做这些,好叫她们的丈夫相信;如此活出来,好叫她们的丈夫相信。”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妻子有能力从根本上或决定性地改变丈夫的信仰。但彼得不是在说什么才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原因,而是在说什么是间接性和可能性的原因,动因真的很重要。
老爸可以使用妻子谦卑、敬虔、慈爱、支持的行为来改变丈夫的心,使他愿意接受好消息得救。
约翰派博ms认为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丈夫的成圣和最初得救。“或者老爸给他们悔改的心”(提后2:25)。
若是妻子是那方需要帮助的,丈夫可以做同样的事。
派博ms说:“丈夫们,承担责任不是包揽一切,而是意味着你要迎接挑战:当你们中间出现了问题,你的呼召不是去计较是否是她的错,而是胜过你的挫败、自怜、愤怒和退缩,竭尽所能推动事态向前发展。继续下去,除非你们中的一个死去。(彼前3:7)”
在家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感觉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在这里被放大,每一个心思意念都被慢放和回放,然后被关注被满足。
不是要警惕“喜乐的不满足”,是要接纳自己的“喜乐的不满足”:
比如我们在好的婚姻关系中,渴望更亲密;
在平和的在家日常中,渴望我们有更优质的亲子关系;
在已经有正常的灵修生活的时候,依然渴望有更多亲近祂的时间;
这些都是“喜乐的不满足”。
这份“不满足”,本来就是基于“对自己所拥有的感恩”的前提了,没有感恩,何来喜乐?
愿我们都为自己的需要负起责任,经营健康和谐的婚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