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挑战:欧盟印太战略与中欧关系”会议举行

教育   2024-12-19 08:00   肯尼亚  


“认知与挑战:欧盟印太战略与中欧关系”(Perception and Challenge: EU’s Indo-Pacific Strategy and EU-China Relations)会议于12月14日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馆103室举行。该会议依托欧盟让•莫内合作网络项目“欧洲在印太地区扮演什么角色?”,讨论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Martin Holland教授、德国波鸿鲁尔大学Jörn-Carsten Gottwald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沈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飚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欧洲研究中心赖雪仪副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开鑫博士参与会议。会议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莉教授主持。



Martin Holland介绍了会议背景和进展,认为应该依托国际合作的学术网络,从不同侧面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欧盟印太战略的认知,思考欧盟印太战略与“全球门户”战略之间的关联互动,进而描绘出多元的研究图景。


赖雪仪汇报了项目中国团队关于欧盟印太战略的研究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欧盟可以被视为国际秩序维护者、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的倡导者;欧盟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相对于美国、日本而言并不显著;中国与欧盟或在可持续性发展和绿色转型两大重点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欧盟印太战略的发布也对中欧关系构成一定影响。


张莉从历时性视角分析了中国精英群体对欧盟的认知变化。尽管中欧关系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的过程中起伏,大多数受访者仍旧认同欧洲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但在近十年的世界政经格局动荡变迁以及欧盟内部危机接踵而至的背景下,欧盟在国际格局中的政治影响也被认为大不如前。相较于2007年前后,受访者认为中欧关系在近年来挑战重重,同时也期待欧盟能真正做到“战略自主”,在推进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圆桌讨论由沈伟主持。与会者们围绕中欧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以及如何在学理层面更加深入地解释中欧关系展开深入探讨。沈伟认为,中国将欧洲一直视为能在诸多领域展开广泛合作的伙伴,但近些年的地缘政治紧张空气和欧盟出台的对华政策,使得中欧关系发展不尽人意。张飚认为,探讨中欧关系时应该重视学界观点,从学术话语中挖掘中欧关系研究更加丰富、深刻的面向。Jörn-Carsten Gottwald立足于近年中德关系的变化,认为当下是决定中欧关系去向的转折点,需要中欧双方通过扩大人员来往交流,持续增进互信。开鑫表示,美国是影响中欧关系的重要变量,特朗普重新上台后的政策取向将会使得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势更加难以预估。


清华传媒评论
清华传媒评论(Tsinghua Communication Review),关注业界动态,观察学界前沿,从新闻传播读懂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