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瑞士信贷的倒闭是瑞士稳定声誉的污点!

财富   2023-03-21 09:12  

2007年11月,中国平安以196亿购入了荷兰与比利时的合资公司—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不久,中国平安继续增持富通集团4.99%股份。投资总计花去240亿元。中国平安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股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富通集团财务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股价连续暴跌,随后富通集团开始重组。政治因素开始介入,2008年10月3日,荷兰政府宣布,将出资168亿欧元收购富通在荷兰全部银行、保险业务,并予以国有化;10月5日,巴黎银行同比利时、卢森堡两国政府达成协议收购富通集团在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分支机构。

而为了顺利推进国有化,比利时政府与荷兰政府既没有征求富通股东的意见,也没有取得富通董事会的正式授权,最大股东——中国平安,没有任何参与,没有任何话语权。

彼时平安为了挽回损失,积极通过各种方式甚至通过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与比利时政府协商,然而到2011年,依然没有结果,平安最终一纸诉状把比利时政府推向被告席。而在2008年到2011年三年里,比利时政府做了将富通集团国有化的决定,收购了富通集团全部的银行业务,并在随后将其75%的银行业务股权卖给了法国巴黎银行,并且对欧盟境内的投资者给予了补偿,但是却没有补偿给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国平安。

不需要股东大会同意,连通知都没有,给予欧盟境内的投资者补偿,而第一大股东连一分钱也拿不到。这不是经济行为,甚至不是政治行为,就是一个抢劫罢了。

(比利时政府先将富通集团国有化,然后卖给法国巴黎银行,一系列操作后,比利时政府还盈利数十亿美元,但是拒绝给予非欧盟国家投资者任何补偿)

仅仅过去15年,强盗剧本再次重演。

2023年初一场引发全球担忧的危机,一个多国欢迎却又让很多投资人损失惨重的交易;残酷的现实背后,一个国家的形象已然受到损害……

成立于1856年的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是瑞士第二大的银行,也是近年来欧洲银行业问题最多的一家银行。旗下拥有3家保险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和一家商业银行。如今,这家控股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企业,并在全球130个国家设立了超过110000名员工。

该公司主要经营人寿、健康险、财产损失保险、再保险公司等业务。为了控制风险,避免利益冲突,这些投资产品通常由不同投资人拥有。由于没有实现全面信息披露,投资者无法了解他们所持有的金融产品是否符合预期收益,也不知道每个人是否真正交易了这些金融产品。此外,该公司还存在着大量流动性问题。例如,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很难确定谁将获得最大的好处或承担最小的成本。

在经历了Archegos世纪大爆仓、Greensill破产、用户信息泄露等一些列丑闻后,该行名声受损,连续两年大幅亏损,股东大规模出逃

连日来,瑞士信贷银行危机持续震动全球金融市场。当地时间19日晚,在瑞士联邦政府的推动下,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集团正式确认将收购陷入危机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根据交易方案,瑞银集团将以30亿瑞士法郎(3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信这个昔日的长期竞争对手。

CNN称,这一价格比瑞信上周五收盘时的市值低了大约60%,瑞信的股东损失惨重,原本每股1.86瑞士法郎瞬间变成了0.76瑞士法郎。而且非同寻常的是,在瑞士政府同意修改法律以消除交易的任何不确定性后,这笔交易不需要股东的批准。

瑞士国家银行(即瑞士央行)19日发表声明宣布,可以向瑞信提供10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援助,以帮助达成这笔交易。

交易宣布后,美联储主席、美国财政部长、英国金融大臣等人纷纷对这一“稳定金融市场”的举措表示欢迎。

瑞信的第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20日发表声明表示:“瑞信投资估值的变化对沙特国家银行的增长计划和2023年的前瞻性指导没有影响。”

据法新社报道,沙特国家银行去年11月投资55亿沙特里亚尔(约15亿美元)获得瑞信9.88%的股份。同年12月,沙特国家银行披露,对瑞信的投资不到其总资产的0.5%。目前,沙特国家银行的总资产超过2510亿美元。

按照19日达成的32.4亿美元的收购价格,沙特国家银行所持9.88%的瑞信股份市值还剩大约3.2亿美元,短短几个月时间,损失近12亿美元。

与财大气粗的沙特国家银行以及其他瑞信股东们相比,还有损失更惨的,他们的投资可以说是“一下归零”——160亿瑞士法郎(约合173亿美元、1185亿元人民币)瑞信高风险债券的持有人。

综合《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报道,作为瑞银救助合并瑞信的一部分,瑞士当局要求瑞信将160亿瑞士法郎的“额外一级资本债”(AT1)全部减记,也就是全部清零。

据报道,“额外一级资本债”也被称为应急可转债,昵称为“可可债”(CoCo Bond),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被引入。它是银行债务中的最低级别债券,在好的环境下,能产生高收益,在糟糕情况下,则首先受到冲击。

这一决定引发债券持有人的震怒,他们认为,通常在破产程序中股票的偿还优先级低于债券,现在股东们尚能获得32.4亿美元,而“额外一级资本债”却一无所有。

《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强调,这次交易将使瑞信风险最高的债券价值化为乌有,这令规模达2500亿美元的欧洲银行债务市场的投资者大为震惊,也让今后“额外一级资本债”的发行变得困难。

20日,港股上市的金融股集体重挫,保诚大跌近9%,汇丰跌近6%,渣打集团跌近6%……一些分析认为,这与瑞信交易对债务市场的打击有关。

一场瑞信危机让资本市场的残酷再次血淋淋地展现出来。不少外媒提到,这场危机也损害了瑞士的声誉。

英国广播公司(BBC)20日在题为“瑞士信贷:银行救助损害了瑞士稳定的声誉”的报道中写道,近年来,瑞信的代言人是瑞士“网球之神”费德勒,他在瑞士机场的海报上微笑着,是力量、卓越、持久力和可靠性的象征。但在光鲜亮丽的营销背后,瑞信存在着一些大问题……上周,当瑞信股价暴跌时,世界其他地区都十分担忧,然后一开始却没有听到瑞士的任何消息,这很奇怪。瑞士媒体似乎没有注意到《金融时报》的头条新闻,他们更感兴趣的似乎是关于中立的瑞士应该向乌克兰提供多少支持的辩论。当人们注意到这一点时,无法挽救的损失已经造成了。

文章还称,这种缺乏关注付出巨大代价。瑞银以区区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信,这不仅是对瑞信的彻底羞辱,也让股东变得更穷。此外,还会有数千人失业。但代价最大的损害,也许是瑞士作为一个安全投资地的声誉。

美国彭博社20日发了一条推特:“瑞士信贷的倒闭是瑞士稳定声誉的污点!”

虽然欧洲银行业的负面报道焦点并非德意志银行,但信用债市场并没有忘记它。
该行的5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单日波幅居欧洲银行业之首,价差扩大幅度甚至超过瑞银。德意志银行CDS过去一个月价差与瑞银几乎持平。
该行收入在过去十年大部分时间里呈季环比下降,德国银行业监管机构BaFin对其反洗钱管控措施提出批评。然而,最近两年这家投资银行实现了业绩反弹,营收和盈利能力均有所改善。
可是在欧洲银行股去年夏季开始的反弹潮中,德银走势落后于同业,市净率也非常低迷。虽然蔓延风险远低于2008年,但绝不是完全没有。而且恐慌的蔓延并不总是完全合乎逻辑:瑞银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比德意志银行还高。
本周一,在上周末官宣收购瑞信后,瑞银的股价开盘即跌超8%,早盘跌幅一度达到16%,此后持续回升,午盘转涨,收涨约1.3%。但瑞银的CDS并未同步反弹。

过去一个月,德银的CDS增扩幅度几乎和瑞银相当。不过,德银可没有像瑞银那样,得在政府撮合下,背上5750亿美元资产的瑞信这个包袱。

过去十年大部分时间,德意志银行的收入都在下降,该银行的治理也面临问题,比如德国银行监管机构 BaFin 就其指责该行的洗钱管控不力。但过去两年,德银的收入和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Simon White指出,在始于去年夏季的这波欧洲银行股反弹中,德银的表现落后,而该行的市净率仍处于低位。相比2008年,德银的传染风险小得多,可并非毫无风险。

而且,传染也不是一直完全符合逻辑的。瑞信的一级资本比率还高于德银,不也出了事?

金融头条
汇聚资深金融界人士精华推荐,每天精选若干条对资本市场影响重大的文章或报告,帮助读者提升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