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因为重阳节是奶奶的生日。每年一到这天,她都会起个大早来做「渣肉」,一种我老家的粉蒸肉,用来作为「敬老节」的吃食,也给自己庆祝生日。经济独立后,我每年都给她买蛋糕。最初奶奶很高兴,我以为她是喜欢的。直到去年奶奶主动说起,「别给我买蛋糕了,我现在不爱吃,我想拍个好看的照片。」她指着墙上的老人照给我看,说那个是摄影师来乡下拍的,便宜,但不好看。她从来没有进过相馆,哪怕 80 岁了,她也想自己是漂漂亮亮的,想留下一些回忆。我没想到她会如此豁达地主动分享那张「老人照」,更想不到,原来老人也会在心里想要「漂漂亮亮」。面对奶奶,这些年来,我越来越长成一个「老花眼」,流于形式地表达爱,却根本没问过:「奶奶,你想要的是什么呢?」朋友们,你呢,你真的知道,家里的老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吗?你有观察过家里老人平时的发呆时长吗?
我的外婆,经常在沙发上一躺就是一天,电视播完看广告,也很少换台。
当我问她怎么不出去玩时,她只是努努嘴:「出去做什么,没事做。」
后来有一天,她接下了一个保姆的工作,无论妈妈怎么阻挠,她还是去做了几个月。大学放暑假的时候,我趁着有空,带她到老人社区去溜达,看人下象棋,学着跳广场舞。外婆在几次溜达后,发现了自己打羽毛球居然很有天赋。她和羽毛球时认识的一些朋友组了个群,经常在下午的时候拿着表弟的球拍,给家里打声招呼就出门了。「要打球嘛,也不好三天两头的请假。」她乐呵呵地说。我这才意识到,对于有的老人来说,清闲并不是一种享受,更多的是空虚。老人也是需要感受到「成就感」的,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爱好或持续可做的事,她就只能循着曾经的经验,找份工做,让自己看起来依然是有价值的。
爷爷以前特别喜欢打麻将。不再有收入的这些年,他就很少再去打麻将了,别人约他,就会说「老了,脑子转不动,上牌桌都是输。」
不打麻将后,他突然爱上了养鸡,把我们自建房里早就荒废的菜园子围起来,买一些小鸡苗来养。家里人都很反对这件事,觉得折腾,鸡也爱拉屎。现在要吃什么鸡买不着?超市里还是宰好放在保鲜盒里的呢。但是爷爷坚持要养,过年的时候,他自己起个大早,烧热水烫鸡毛,然后花半天时间捣鼓出一只肥肥的大公鸡。他从院子里拎着鸡走回厨房时,整个人就变得昂首挺胸,提醒我爸拿这只去供奉。在这个家里,因为有了一件只有他能干的事情,爷爷的心情也变得很好。他说拿着子女的钱,什么也不干,挺不好意思的,毕竟自己好手好脚还很健康。我们听完,就没有再抱怨他养鸡了。老人嘛,他就是想要这个家仍然能觉得「很需要他」,这份试图找到存在感的情感需求,我们当然可以满足。
走进电影院看《出走的决心》时,应该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的妈妈。我们大多数人的妈妈,花了一生的时间在围着儿女打转,很难出走。结婚前,有小提琴天赋的妈妈,想出门深造,被外婆拦住了,不希望女儿走远。她原本有一份跳舞的工作,一直想成为舞蹈家,后来嫁给爸爸,就做起了家庭主妇,因为忙于照顾家庭还有母亲,她再也不跳舞了。然后她经常说,等你们长大,等给外婆养老送终,等所有的事情安定下来。最后停止等待的契机,是姐姐给 63 岁的她报了形体班,让她去上课。很神奇的是,从这堂课开始,妈妈又重新变成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她重新想起来,自己年轻的时候多喜欢跳舞。于是她从练习形体开始,调整体态,控制碳水,加入了舞蹈团,和其他的姐妹们一起外出表演。其他时候,她开始独自去旅游,去上书法课......忙碌起来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有再操心我和姐姐的个人生活。然后发现,原来她放手后,去做自己等了很久、盼了很久的事,是完全可以的。
我爷爷个子小小的,尤其是这两年,因为腰间盘突出的问题,佝偻着显得更小了。
但哪怕腰疼,天晴的时间,他依然会拎着他的小篮子,里面装着各种剃头发的工具,还有一块理发围布。
爷爷是一个乡村理发师,给人理发五块钱一次,包括刮胡子。
以前我觉得他很厉害,因为理一次头发的钱,够我整个儿童节零花钱。我现在长大了,而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走出去一天,可能就挣个十来块钱,都不够城市里打车的起步价。每次他喊腰疼的时候,我就抱怨他要少出门,挣这仨瓜俩枣的干什么。他从来不听。有一次主动和我聊起,他的朋友们年纪也大了,腿脚不便利,还是得靠他多走动去见他们。有时候比起理发,去聊聊天是更重要的。理完发,等对方在院子里洗洗头,再泡一壶茶,两个人可以坐一个下午。我就很内疚,无意间被我看轻的工作,对爷爷来说是一种和老熟人们保持连接的方式。他们依靠理发,互相陪伴,获得一些幸福感。我后面就很少数落他了,而是做功课后给他买药贴,寄回去给他用。让他可以清爽一点地去和朋友喝茶。在重阳节到来之前,我们都可以把这句话向家里的老人问出口,它是一个让我们与老人彼此看见的好时机。之前看一席的演讲时,做老人心理学研究的学者彭华茂说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老人其实有强烈的掌控自己生活的愿望,而不是我们包办一切,以一种「不要你觉得,只要我觉得」的心情,去面对老去的大人们。说到底,就是,比起我们要给老人什么,更重要的是问老人「你要什么」。而另一个,是「被人需要,比被人关照」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老年人的精神诉求其实和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区别是不大的,他们需要一份物质上的承托,同时也不想成为老而无聊的人,让生活陷入波澜不惊的沉闷中。摘掉我们的「老花眼」,关心家里老人的第一步,可能就是把他们当做和我们一样的,有情绪需求、有生存需要的人。这也是本次,百事公司旗下营养品牌桂格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被需要的幸福」公益行动的原因之一。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桂格希望,敬老可以在「物质关爱」的基础上,去相信并发现老人们,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倡导者,桂格也于2024/10/8-2024/11/12期间在微信和电商平台同时发起帮助有需要老人的线上公益互动活动,以简单有趣的机制辐射更广泛用户参与,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邀请社会各界为老人传递一份营养与幸福。而为了传递老人们的真实心声,桂格还以老年人的视角,向社会各界喊出他们的心声。他们说,这种只被照顾,不被任何人、事所需要的日子,是毫无盼头的。只要依然活着,尚有余力,把家庭经营得有声有色也好,从头开始学一支广场舞也好,这些热情都是不会衰竭的。桂格希望能通过老人们的真实想法,使得我们都明白:老人当然是需要被呵护和帮助的,但同时,老人也依旧渴望自我实现,寻找「被需要」的个人价值,并以此获得更强烈的幸福感。而作为一家长期致力于本土公益事业的企业本身,桂格希望自己在看见老人的需求时,也能不余遗力伸出援手,同时呼吁大家,在这个重阳为「帮助老人」献一份力。我们期待的文明社会,应当是人哪怕老了,也不要被暗示为「无用」。人无论到多少岁,都值得被看见,被支持,被祝福。无论多少岁,我们都可以重新拥有梦想,并为了渴望的事,步履不停。找寻那一份真正的「被需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