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Lily
编者按:
想必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明明话就在嘴边,但死活也想不起来怎么说了……这种被称为“舌尖现象”(Tip of the tongue),是由于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造成的,或者也可以说,这是大脑无法从记忆中调取/检索词汇造成的现象。一旦经人稍微提醒,便又瞬间脱口而出。这种让人猴急的窘况(语言提取失败)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能说明当事人对于该语言所指涉的事物记忆已经被遗忘了吗?
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辨认出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但这并非今天文章的主旨。我们的漫长记忆中有很多我们或许已经找不到的房子,它们深藏在记忆的迷宫之中,只要有蛛丝马迹的线索,我们就会调取出那段记忆。
遗忘,似乎不像是缓缓坍塌入海中的悬崖,更像是树林深处的房子,随着时间推移,树木茂盛,房子越来越难以找寻。
有时,这会导致我们当场造词(在语言学中被称为 "自发 "或 "临时造词")。你可能无法在字典中找到这些词,但它们通常在上下文中还是说得通的。
© TED-Ed - Tumblr
早在1930年代,心理学家就意识到存储和检索之间的区别,当时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心理学家约翰·亚历山大·麦吉奇(John Alexander McGeoch)要求研究对象记住一对毫不相关的单词[7]。例如,每次我说“铅笔”时,你要说“棋盘”。他发现,这项任务变得更加困难——在要求受试者复述他们记住的内容之前,他用会错误的词组来误导他们:“铅笔”和“奶酪”,“铅笔”和“桌子”。这些“诱饵”似乎正在占据受试者们的记忆。
随着这一研究方向的兴起,遗忘所代表的含义发生了变化。遗忘,似乎不像是慢慢坍塌入海的悬崖,它更像是树林深处的房子,越来越难以找到。房子可能是完美的——也就是说,它的存储强度仍然很高,但如果通往记忆的路径被团团包围,那么原来清晰的路径,就会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迷宫。
通过执行颇具挑战性的检索任务,你可以增加给定记忆的存储强度,并增加将来记忆检索成功的几率。
© Live Science
不论遗忘是如何产生的,一旦克服它,便会产生更强、更持久的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能会使用 "thingamajig"、"whatchamacallit"(表示物体)或 "what's-his-name"(表示人物)等现成的占位符。
正如斯普林斯汀在《大西洋城》中所说的,虽然所有东西都会湮灭,但下一句歌词是:“但或许有一天都会复活。”
[1]www.taylorfrancis.com/chapters/edit/10.4324/9781315734255-6/thorndike-enduring-contributions-educational-psychology-richard-mayer
[2]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00/press-release/
[3]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55928/
文/Ursula Kania,Senior Lecturer in English Language/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译/金石
校对/淮杨
原文/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atchamacallit-gizmo-and-thingamajig-what-we-say-when-we-cant-find-the-right-word-and-why-233836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语言治理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语言治理立场
往期文章:
重磅!语言研究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正式发布
申丹教授、聂珍钊教授入选文学研究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重磅!CiteScore™ 2021 语言学期刊影响力排名正式发布
科研助力 | 2022年语言学类期刊SJR排名分区列表(附Excel版下载)
学术调查| Martin Hilpert :什么让语言成为语言
马丁课堂|Martin Hilpert:语言与大脑的关系:从三个语言学实验谈起
马丁课堂|Martin Hilpert:如何阅读语言学学术论文?
大师对话|Steven Pinker与Noam Chomsky谈语言和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发展大师对话|Krashen 教授与 Chomsky教授谈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大师对话|Halliday, Labov, Jacob Mey, Embleton教授谈功能语用与社会语言学的融合发展
学术访谈|Ken Hyland:如何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
Hello China (中国传统文化短片中英字幕) 100集免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