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随着秋天的到来,早晚温差逐渐加大,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儿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适应能力差,免疫力弱,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因此,家长朋友应做好各项保健措施,加强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呵护。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家长们能积极关注,做好预防措施,共同保护孩子的健康。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1.经常开窗通风。
2.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注意劳逸结合。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4.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5.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
1.经常开窗通风。
2.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注意劳逸结合。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4.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5.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来说很重要,包括但不限于勤洗手、勤通风、不喝生水、吃熟食、晒衣被等。这些好习惯能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保障个人及集体的健康安全。
健康监测:每天进行体温自测,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任何不适症状,立即向老师报告。
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各类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跳绳等有氧运动,以及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等,全面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均衡饮食: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均衡摄入。同时,避免偏食、挑食,防止某些营养素缺乏导致抵抗力下降。
充足睡眠:规律作息至关重要,确保每天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让身体各个器官得以充分恢复和调整,促进新陈代谢和免疫力提升。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居室环境的整洁与卫生,不随地吐痰,不共享个人物品如餐具、毛巾等,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适时放松自己。
定期接种疫苗:按照规定及时接种各类疫苗,如流感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等。这些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并形成群体免疫屏障。
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将传染病防控知识纳入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实际操作演练,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症状识别以及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疾病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校园环境管理: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确保每日清扫、定期消毒,特别是在疫情高发期间,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覆盖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在内的所有公共区域,确保不留卫生死角。同时,食堂作为学生就餐的密集场所,其卫生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全体师生的健康安全,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定期对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和消毒处理,保证食品原料新鲜、加工过程规范、就餐环境清洁。
规划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季节性传染病疫情的变化,尽量降低学生在疫情高发期参加大型聚集活动的频率。例如,可以调整实验课程的时间和分组方式,采取预约制或分散式进行教学,降低学生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办学愿景
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里幸福成长
让每一位教师在这里实现梦想
签发 | 杨亚琴
审核 | 总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