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工作案例
一
案例概述
案例概述
就业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而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学业困难毕业生以及就业困难毕业生等就业重点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更大,成为了学院整体就业工作亟待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严格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聚焦“就业重点学生群体”,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实施“亲马”职力提升计划、积极开展求职就业心理辅导,全力全方位帮扶重点群体解决就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
案例分析解决
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
提供精准对接服务
学院在摸排全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就业重点群体学生台账,将就业重点学生群体按照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学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等进行分类,并全部纳入就业帮扶计划。同时,对不同类别的帮扶学生进行就业意向调研,查准其能力短板和实际需求,建立帮扶档案,完成“一生一档”的个人账。建立师生“一对一”联动帮扶机制,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党员教师骨干1人对接1名就业困难学生,搞清学生诉求后“因生制宜”,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策略,进行深度辅导和跟踪指导,定期与结对学生谈心谈话,倾听、了解学生,手把手指导简历修改、笔试辅导、面试操练等,实现“一生一师”结对包干,做到“一生一策”精准帮扶。2022届毕业生覃飞鹏曾对就业方向感到迷茫与困惑,在学院“一对一”帮扶下,确立了进国企就业的目标,学院主动对接校友资源,针对性开展就业面试辅导,毕业前,他成功入职中建三局。2022届毕业生秦代洁,是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在班主任邹浩老师的一对一帮扶下,成功签约当阳一中。
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学院广泛搜集各地区各行业招聘信息,在了解不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特长和就业意向后,实时通过微信、QQ等平台将用人单位的岗位招聘信息和就业、创业、征兵、升学、留学等政策信息精准定向推送给相关学生,保障就业信息及时通达,推动双方之间供需对接。同时,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除了本校校招外,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尽可能多的参加其他高校组织的各类校园招聘会。此外,发动历届校友力量,主动联系友好单位和校友企业进行招聘,重点向其推荐有求职意向的困难群体毕业生,确保每人有多次被推荐择业的机会,尽快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实施“亲马”职力提升计划
全面提升求职技能
学院实施“亲马”职力提升计划,尤其针对就业重点学生群体就业方向不清、实践能力缺乏、综合素质较低、求职择业技巧不足等问题与短板,进行了全方位的就业技能提升培训。比如,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定期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简历设计大赛和模拟面试大赛,以及求职训练营等,着力提升其就业能力。针对部分学生倾向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岗位就业的情况,学院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选调生招考培训,进一步提升特殊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学院积极挖掘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发挥学院“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及朋辈示范引领作用,例如开辟“学长学姐说”专栏,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为其分享经验、“职”点迷津。
三
案例总结和反思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通过专题教育、主题班会、经验座谈等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危机意识,把握机会,摒弃“等靠要”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结合自身特点,扩大职业选择,灵活就业,不要扎堆盲目考研或考公;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创业,主动投身西部、扎根基层,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分阶段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求职就业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学院始终顺应学生发展阶段,刚入学时,便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引导其做好就业定位,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升至高年级阶段,立足个人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以及职场体验的机会,强化就业技能培训;针对毕业年级学生,为其了解就业信息和科学决策提供方法指引,搜集推荐相关的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能力。
关注毕业生的心理健康
毕业生面临求职就业的人生关口,接受着求职升学过程中来自各方的“审判”,使其极容易产生焦虑、烦闷、自卑、攀比等负面情绪。学院依托“亲马”工作室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舒缓内心压力的正式渠道和场所,同时依托学院“HUBU马院”公众号,开辟心理减压主题的宣传栏,向毕业生提供解压的方式方法,定期开展就业压力排解活动来放松心情,从而激发毕业生求职的内在动力。
END
文字|邹浩
排版|陈一凡
编辑 | 唐钰玺 林文佳
责任编辑|刘念 范磊
审核|陈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