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入药镜》释义

文化   宗教   2024-06-17 07:15   北京  

按:天气渐热了,六月结束第二期老子课程,九月开讲庄子课程,今年的暑期我不想再讲新课了,“结夏安居”吧,在深层的宁静中体味法性的清凉!观虚书院只是一个自由分享体道智慧的平台,我没有任何目标,一切都随缘而化,顺道而行,愿智慧的芬芳给有缘人带来一份法喜与清凉!今天继续分享未刊稿《道教思想十六讲》中的第十二讲,这都是内丹学文献中的重要经典的讲解,献给那些对丹道有兴趣的同道。

观虚道人启

2024年6月17日


第十二讲:《入药镜》

《入药镜》全文:

先天,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日有合,月有合,穷戊己,定庚甲。上鹊桥,下鹊桥,天应星,地应潮。起巽风,运坤火,入黄房,成至宝。水怕干,火怕寒,差毫发,不成丹。铅龙升,汞虎降,驱二物,勿纵放。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盗天地,夺造化,攒五行,会八卦。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永不老。水能流,火能焰,在身中,自可验。是性命,非神,水乡铅,只一味。归根窍,复命关,贯尾闾,通泥丸。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托黄婆,媒姹女,轻轻地,默默举。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饮刀圭,窥天巧,辨朔望,知昏晓。识浮沉,明主客,要聚会,莫间隔。采药时,调火功,受吉,防成凶。火候足,莫伤丹,天地灵,造化悭。初结胎,看本命,终脱胎,看四正。密密行,句句应。

以上是《入药镜》的经文,全文采用歌诀的形式,三字一句,总共是八十二句,二百五十六个字。

《入药镜》在经典里有好几个版本,不同的版本名字也不同:或名《崔公入药镜》,或名《天元入药镜》。许多道书搞不清作者是谁,但这本书的作者是比较明确的,为晚唐崔希范真人所著。《宋史·艺文志》录有《崔公入药镜》三卷,也就是说史书上有这本书的明确的记载。

“入药”这个词是内炼术语。我们讲精、气、神是三品大药,如何将自身精、气、神三品大药和天地造化相应,炼成内丹,成就大药,这就是入药的意思。“镜”是“借鉴”之意,就是照镜子的镜,作者的意思就是他写下自己在内丹修炼方面的体会、理法,来供同道借鉴、印证。

在《正统道藏》里面一共收录了三种《入药镜》的版本:第一种为明代混然子的《崔公入药镜注解》,这也是比较流行的版本;第二是《修真十书·杂著捷径》里面选录的《天元入药镜》;第三个版本是曾慥的《道枢》里面选录的《入药镜上中篇》,没有下篇。但是这三个版本的内容并不相同,《道枢》里面的版本,曾慥自己也说里面可能是有造假的,不一定是崔希范著的。而《修真十书·杂著捷径》里面的《天元入药镜》,不是三个字一句的,是一篇小论文式的文字,所以这三个版本不是同一本书。但是,我们后世所重的就是混然子所注的这个版本,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入药镜》的版本,是以三个字一句的歌诀形式写成的。本讲所解的也是这个三个字一句的《入药镜》,因为比较有影响、比较著名也比较有意义的就是这个版本。

这是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关于《入药镜》的不同版本,还有它们之间的不同。

大家知道,唐代是一个佛学非常繁兴的时代,佛教几个大的宗派都是在隋唐慢慢地兴起来了。像“天台宗”、“华严宗”、“禅宗”,都是这时候兴起来的。有唐一代,佛学是显学,影响比较大。道教受相关的佛学风气的影响,也开始在理论上对自己进行深化,一批有才华的道士就开始重新注疏老庄,对《老子》、《庄子》做新的注解。受到佛学影响以后,注疏老庄的这门学问特别重视“玄之又玄”的一个新的解释,借用中观学派“非有非无”的思维方式,将“玄之又玄”与“遣之又遣”、“非有非无”相联系,借用了佛学的一些概念来解释道家,“玄之又玄”就是“重玄”,所以现在学术界把这种吸收佛学而重解老庄的道教理论学派叫做“重玄学”。本来,“重玄学”也是《道教思想史》里面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我们基本上没讲,因为它是偏重于理论,对于熟悉佛学的人来讲,可能新鲜的东西不多;真正能代表道教的特色与创新的,还是道教的修道实践方面的智慧,所以我们这门课主要是偏重于修道经典的讲解,其中又以内丹经典为重。

重玄学代表了道教理论上的一种新的动向或者新的成就,这个时候道教试图融摄佛学,在理论上也有所创新。而在唐代的时候,道教的外丹学达到了极盛,那个时候宫廷里都非常盛行外丹,服丹药。但是大家知道,外丹学本身是有局限性的,后来也出了一些事,最后外丹慢慢生意下降,人们对外丹的兴趣越来越小,越来越怀疑了。在唐末的时候,内丹学开始兴起,取代外丹而成为主流的修道方法。那么这个时候有一个内外丹道转换的问题,就是外丹盛极而衰,而内丹由此取代了外丹学的重要地位而繁盛起来。

内丹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借用外丹的这一套理论术语来描述人体修炼的学问,一方面它在实践上整合了传统的道教各种内炼的方术,同时又接受重玄学的理论熏陶,而进一步旁摄禅学。在性功这一部分受禅学的影响很大,在命功这一部分,它是融合了各种传统的道教方术,加以了整体的升华。所以内丹学主张性命双修,这是内丹学一个鲜明的理论旗帜。在内丹学看来,传统的一些道教的修炼方术重于命功,但是在理论上不够深入,缺少性功这一块,所以它最终就变成一种肉体修炼的一门技术,达不到超越性的一个目标;某一些修禅学佛的人,只重视性功,没有命功,把性命割裂开来,也不能得到最终的解脱。所以性命关系在内丹学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

这里面有很多的误解,其实佛学也不光是性功,佛学也是有命功的;这个性命关系不能割裂。比如一般认为佛学讲空,那么既然四大皆空,为什么还要修炼身体呢?其实这是对“空”的一个不究竟的理解。在佛学看来,不但是身体四大皆空,其实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缘起的,缘起的就是空的。所以空并不是一种否定,它只是说一切缘起之物本身没有实体,没有独立自性。说肉体是空的,就是要破除对肉体的这个执着。要破除肉体上的执着,恰恰需要身体方面的修炼啊!从破执方面来说,不光是肉体上的执着要破除,一切心理上的执着也应该破除。所以要说“空”都是“空”的,要说“有”都是“有”的。从缘起上来说,性和命都是有的;从人的生命来说,性命是一个整体,它们是分不开的。这个在内丹学里面有很多详尽的描述。所以真正的修性,也会影响到你的身体的变化,也会牵涉到命功的变化;真正的修命一定也要回到性功,以性功为主导,所以没有绝对独立的一个性功或命功。

在唐末内丹学开始慢慢兴起,《入药镜》是比较早期的内丹经典之一。从现在《入药镜》开始,我们后面讲的基本都是内丹学的经典。《入药镜》虽然它的名气不如《悟真篇》那么大,但是它是比较早的内丹学的经典,对后世内丹学的影响颇巨。

我们知道吕洞宾是内丹学的重要祖师之一,“钟吕传道”是内丹学升起的一个标志,而吕洞宾本身就受崔希范的影响,得到崔希范的内炼秘旨。吕洞宾有一首诗曾经赞誉《入药镜》说:“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他因为看了崔公的《入药镜》,自己得到了很大的受益,在修道上得到了很大的启迪。

因为《入药镜》是比较早的内丹经典,后面对它的注解也很多。在《道藏》里面,最著名的版本就是混然子的《崔公入药镜注解》,这个注解是比较详尽的。混然子在《崔公入药镜注解》的“序”里面也强调说:“崔公入药镜八十二句,言简而意尽,贯穿诸丹经之骨髓。”这是对《入药镜》很高的评价,认为它贯穿了所有丹经的核心的东西,文字虽然简短,但是意蕴深长,把内丹学主要的道理都讲了。

从本讲《入药镜》开始,后面讲的都是内丹学的经典,但本书选讲的都是一些篇幅比较短小而又意义重大的经典。

下面我们就对《入药镜》全文进行讲解。因为它不长,我们可以作逐字逐句的解释。

先天,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我们前面讲了,精气神是三品大药;精气神都分先天和后天。从炼丹的角度来讲,炼丹最主要的药物就是先天气,也叫“先天一气”,这是内丹学最主要的药物。我们修炼,最终能不能得到感应、得到体验,就看你有没有修到先天气发生。但是先天气和后天气又是分不开的。后天气,比如说我们的呼吸之气,是调节身体让先天气得以呈现的一个关键的要素,所以先后天之间要有一种配合。在整体修炼内丹的过程当中,先天、后天的关系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通过后天去寻觅先天,另一方面要通过先天来转化后天。当我们身心接通了先天气以后,身心就会有一种明显的变化,所以在丹经里面,经常会形容修炼得药了,有感觉了,进入状态了,就是“如醉如痴”,有一种阴阳交媾的快乐。佛教里面讲禅定,也会有禅悦,有法喜,但它们讲的角度不一样。一般来讲禅定的喜悦就是修定功进入定境以后,身心自然产生的一种体验,它是一个根本性的状态;但是在丹经里面讲的修炼的快乐,常常是身心两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不是专讲一个方面,而是身心相互作用的产物。比如说身和心之间、神和气之间,两者相互交媾打成一片,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的变化。相当于生命里面发生了一种内在的化学反应,酿成一种美酒,让你能够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所以后面还讲到“饮刀圭”,就是说这种修炼得到了一种琼浆玉液,像那个美酒一般,实际上比美酒还要甘醇,可以饮下去后,让你如醉如痴。第一句就点出了内丹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药物——先天一气,感摄、感召到先天一气,融入先天一气,身心会得到一种变化,得到一种陶醉的感觉。

日有合,月有合,穷戊己,定庚甲

在前面讲《周易参同契》的时候,就讲到日月的问题,因为日月的运行就代表了天地间自然的法则和它的周期,那么修炼内丹,就要效法天地运行的法则,在人体里面也要找到它独有的节律和周期。太阳运行的节律就代表一年的火候的节律,月亮运行的节律就代表一个月的火候的节律,有阴晴圆缺、周而复始的一个变化,这是讲人体里面也有这方面的火候问题,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日月都是代表光明,代表阴阳不同的光,那么人体内部也有自己不同的光。像人的眼睛内视、眼光内视的时候,也像日月之光一样照耀身体,身体因而会发生变化。日、月也代表人体自身的阴阳,日月有合即是人体阴阳相交的意思。“日有合,月有合”就是说我们在修炼内丹的时候,要找到人体自身运行的客观的法则,按照它的一定的火候去修;要让人体自身的阴阳之光相互交融合一。

“穷戊己,定庚甲。”这个戊、己、庚、甲是十天干里面的四个天干,它们在内丹学里面都是一种术语、一种代号。戊、己是什么呢?戊己代表中央土,在五行里面属土。内丹修炼的阴阳交媾或者坎离交媾的时候,要会合在中宫,都要回到中央,所以这个戊己就是炼丹的一个药物交媾的地方。这是戊己的第一种解释。另外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参同契》里面讲的“坎戊月精,离己月光”,那么戊己跟日月还连在一块,也就说坎卦纳的是戊土,代表的是真铅;离卦纳的是己土,代表的是真汞。铅、汞就代表我们身体的元精(元气)、元神。穷戊己,也是要达成元神和元精(元气)之间的统一。庚甲,庚是代表了西方金,甲是代表了东方木。西方金代表的是情,东方木代表的是性,庚甲就代表情和性的会合。这个情与性的问题,我们前面也讲过。

从五行来讲,甲木是代表青龙(东方),庚金是代表白虎(西方)。青龙又代表肝;白虎代表肺;心在五行里面属火,用朱雀来表示;肾在五行里面属水,用玄武来表示。道教经典里面这些名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就可以分别代表肝、肺、心、肾这五脏里面的四脏,“象列四隅”,就是分列为四方——东西南北。心是在南方,肾在北方,肝在东方,肺在西方。东西南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就把“四象”放好了,那么中央是土,五脏里脾代表土。炼丹要炼什么?就要心火和肾水交会,肝木和肺金交会,青龙白虎之间、朱雀玄武都要会合,这个四象一起会合到中央来,这就“五气朝元”。

这是内丹学的一套理论术语,这套术语以后经常会用到。这里面讲“穷戊己,定庚甲”,简单地用这几个符号,其实代表了很多的意思。戊己既代表中央土,又代表坎离,这里面实际上就包含了坎离水火的问题了;庚甲代表东方木和西方金,这个庚甲就代表了性情的问题,也代表肺金、肝木的问题了。戊、己、庚、甲就代表五脏的问题,五脏的问题都包括在里面了。五行和五方、五脏之间有一个对应的关系,然后五行和天干之间又有对应关系,这就是传统经典里的一套专门的术语了。

上鹊桥,下鹊桥,天应星,地应潮。

“鹊桥相会”是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传说牛郎织女通过“鹊桥”相会,鹊桥其实就代表了一种连接。那么这种连接在人体的修炼上有两个重要的部位,一个是在上面,一个是在下面。也就是说在我们炼丹得药了,这个真气运行的时候,它在身体上下有两个中断的地方,要搭一个“鹊桥”连接起来。当真气沿任督二脉运行的时候,到口里面有一个中断,要舌抵上腭,把它搭一下,这个气就沿任脉下来而归于丹田;下面也需要搭一个“鹊桥”,在尾闾那个地方也有一个间断,此时须微微提撮谷道,让真气沿督脉上升头顶。这是一个技术性的解释,就是真气做小周天运行时上下各有一个断层,要把它连接起来。再广义地解释这个鹊桥的问题,就是在我们身体的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对立面——神和气、阴和阳——身心任何两个对立的方面,都需要把它们连接起来,让它们交配、交媾。身心要交媾、要合一,那么上下都要有连接,这就是更广义的鹊桥了。这两种解释,一个是技术性的解释,一个是更理论化的解释。

“天应星,地应潮”,从字面上看,这是讲一个天象的问题,地上有潮起潮落、潮水涨落的现象,天上有日月星辰周期性地运转;但实际上这是讲人体内在修炼的现象,在我们修炼的时候,也有相应的这种现象。当我们修炼到某个阶段,头上会有星光闪闪,眼冒金光,而海底真气的运行像潮水一般地涌动。“地应潮”代表的是能量的涌动,“天应星”代表的是精神的焕发。我们身心之间在修炼的过程中都会有相应的变化,如同周期性的潮起潮落,人体的真气的运行也有这种涌动、涨落的现象。

起巽风,运坤火,入黄房,成至宝。

巽风是代表我们炼丹的炉子有一个鼓风机,那么我们人体修炼的时候也有鼓风机,这就是我们的呼吸——运用我们后天呼吸的配合,来运转我们丹田里面的炉火。这个“坤”是代表腹部,坤火即丹田之火。那么火是什么呢?火就是我们精神的作用、意识的作用,“神”在人体里面就相当于火,而呼吸则代表风。所以我们要把人体的精气神之药物来烧炼、来搭配融合在一起,就要通过这个呼吸之风来鼓动它,通过意念之火来燃烧它、转化它,然后把元神和元精、元气结合在一块,汇聚入于黄房。黄房就是以前我们讲过的黄庭,是炼丹、成丹的地方,这样让精气神凝结成丹。“至宝”就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精气神的结合而产生的结晶(丹),是元神、元精、元气交配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灵妙之物。

黄房指的是什么地方?黄房就是那个“结丹之所”。具体在什么地方,这是要去悟的,它不是一个死的地方,每个人都不同。人体与天地造化是同样的原理,内丹是用外丹的语言来讲人体的内修;而讲人体的内修,这个人体又跟外面的世界是全息相应的。我们讲《黄庭经》的时候讲过,人体的穴窍有两大类:一类就是有形有相的某个地方,我可以告诉你在什么地方;还有一类就是在练功的功态当中感觉到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不能确指某处,它是一种功能状态,是先天和后天交会的时候,形成一种相似的地方,这个地方你感觉到了,在这个地方对应着某种虚无的状态,似有还无,若无若有,但不能确指它是在身体里某个地方。

炼丹有不同阶段,“结丹之所”也不同。一开始采药是在下丹田,后来要提到中丹田,最后是上丹田。其实丹田、黄房、紫室等,前面一个字都代表了颜色,丹是红色,黄代表中央之色,紫是紫色,这些都是广义的丹田(结丹之所)。

这四句并没有做一个完整的理论上的建构,它实际上是一种现象的描述,把修炼内丹的一些关键的要点拿出来讲,是一句一句分散地讲;但是从整个《入药镜》的全文来讲,它还是比较系统的,把炼丹主要的方面都讲到了。

水怕干,火怕寒,差毫发,不成丹。

这就讲到内丹学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水、火。我们前面讲了,内丹学修炼主要就是性命双修,性命双修就是精神和物质、肉体和精神这两个方面要配合起来。刚才讲了,火代表的是精神的作用,那么水是什么呢?水代表了身体的能量的那一部分,精和气都属于水。我们身心的整个结构可以分成精、气、神三个部分,但是进一步总结起来,就是身心两个部分,精、气两者可以融合在一起来讲。从水、火的角度来讲,人体生命就是两个部分,一个是水,一个是火,这就是阴、阳二分法。水代表生命能量的一个流动,它通常是向下流,容易发泄掉;而火是精神的作用,它通常容易上炎,向外散开。就是说,火会上炎,水易下流,对于我们常人来讲,水火两者常常是不相交的。就是火往上烧,水往下流,这两个方面是隔断的,这就是我们后天的身心分裂的状态。

内丹学里面一个最主要的原理,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如何让水火能够交媾。就像我们煮饭一样,如果火在上面烧,水在下面流,那么这样永远煮不熟饭,所以需要把火调到水下面去,让水在火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升华,这就要水火既济、水火相交,这也是炼丹的主要的原理。

这里面就像我们煮饭一样,火候很重要。火太大了,就把锅给烧干了,饭也煮不成了;火太小了,又煮不熟。所以说“差毫发,不成丹”。一定要调配得当,如果差了一点点,就不成丹了,这里面是身心转化的一些微妙的艺术。如果你意念散掉了,包括你杂念太多,胡思乱想了,这个火就聚不拢,火力就不够,身体就得不到那个转化。那你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都没有力量;但是如果你火太强了,意念太强了,火力太大了,也不行,就容易把水烧干了。一定要水火调配得当,才能够形成有效的转化。

水火虽然是一个比方,但是它是非常有道理的。后面还会讲到水火的问题,我们的身心还是可以感觉得到水火两者的作用的。

铅龙升,汞虎降,驱二物,勿纵放。

这一句跟上面那句是对称的,其实讲的是同样一个道理。前面我们讲《周易参同契》的时候讲过,内丹学主要的原理可以通过坎离乾坤这四卦来说明。从后天的坎离通过取坎填离、坎离交媾,重新回归先天的乾坤,这是内丹修炼的原理。坎卦是代表腹部的精气,离卦是代表我们的精神,离卦中间的一阴爻和坎卦中间的一阳爻就是我们炼丹的药物。一般来讲,坎卦代表铅、代表虎,离卦代表汞、代表龙,坎离交也叫铅汞交、龙虎交。但是这里面说“铅龙升,汞虎降”,好像铅就是龙、汞就是虎似的,这跟一般讲的铅代表虎、汞代表龙的原理是相反的,所以对这一句很多注解都没有说清楚。一般都顺着表面的文字走,好像铅就是龙,汞就是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清代的济一子(傅金铨)有一个《入药镜》的注解,他对这句话的注解我认为是对的:“火龙为汞,水虎为铅;龙从上降,虎自下升。今曰龙升,是指抽坎中之阳铅,木龙载之而上浮;今曰虎降,是补离中之阴汞,金虎随之而下降。”就是说,龙本来是汞,虎本来是铅,龙是代表火,汞是代表水,铅汞、龙虎、水火这些都是对应的。按道理铅对应的是虎,汞对应的是龙,那么为什么说是“铅龙”呢?铅是指坎中的那一点真阳而言,就是坎卦中间的那一阳爻,那么现在用木龙下去把坎中真阳提上来,龙随之而上浮,所以就称为“铅龙”,但不是说铅本身就是龙,这就是把铅、龙两者分开来讲。汞是指离中的一点真阴而言,金虎要上去补离中之真阴,并随着阴汞而一起下降,所以才叫“汞虎降”,并不是说汞本身就是虎。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叫“铅龙升”,为什么叫“汞虎降”。本来龙是代表火的,要从上面往下降,那这里为什么要说“铅龙升”呢?因为要抽坎中的阳铅,把它提上来,是需要“木龙载之而上浮”,所以叫“铅龙升”;虎是代表水的,虎本来是要从下往上升,那这里为什么要说“汞虎降”呢?是因为要补离中之阴汞,需要“金虎随之而下降”,所以叫“金虎降”。

这段话可能大家不好理解。按道理是龙下降、虎上升,为什么反而说龙升虎降?其实就是搭载对方而随之升降的意思。铅虎为了要上升,就搭载龙的意识作用而上升,方便就说“铅龙升”;汞龙为了下降,虎即随着精神的作用而顺带着下降,方便说为“汞虎降”。换一个解释方法就是说,离卦后天是阴,但先天是阳;坎卦后天是阳,但先天是阴。所以离中有真阴,坎中有真阳。真阴、真阳要会合,它们之间要交会,就要取坎填离,把坎中的真阳拿上来,而离中的真阴要下降。在相互作用的时候,它们就要互相搭配着对方而变化,所以才说“铅龙升,汞虎降”,它这里有一层转折的意思,不是直接讲铅是龙、汞是虎。如果直接讲铅就是龙,汞就是虎,这就违背了内丹学的基本原理。因为一般来讲,龙和汞是对称的,铅和虎对称的。不管怎么解释,实际上就是取坎填离、坎离交媾的意思。

“驱二物”,就是把这两者——坎中的真阳、离中的真阴——要让它们两者会合在一起,交媾成丹。“勿纵放”,就是不能够让它们顺着其原有的轨道去随意乱动。那么对于我们精神作用来说,它就是火容易上炎而向外奔驰;而对于能量之水来说,就是容易下流而发泄掉,如果顺着这个顺行的轨道一放纵,水火这两者就不能结合在一起,就无法达成炼丹的效果。这两句讲了水火的相交,讲了龙虎、铅汞的相交,其核心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讲内丹学取坎填离、后天返先天的根本原理。

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

人体里面的元精、元神两者在我们的丹田里面交会、交媾产生了丹药,这是在下面丹田里发生的变化,故称“产在坤”,“坤”就是腹部、丹田里面。“种在乾”是这个大药要从下面往上升,要升入上宫、上丹田,“亁”是代表头部、头顶。内丹学认为,下丹田是炼精化气,到了中丹田是炼气化神,上丹田是炼神还虚,最终要脱胎、出阳神,是要从头顶上出去。就是说,内丹的成果它有一个从下往上的提升的过程,所以叫“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在前面产药、采药的时候,它有很多火候的讲究;但是最后养胎的时候,就完全是靠至诚、自然之心,进入无为的状态,心念不动,完全自然无为,去养护它就行了。这是从有为到无为,从有造作到没有造作,也是从命功到性功的一个过程。

盗天地,夺造化,攒五行,会八卦。

整个内丹修炼的过程都是跟生命的通常的顺行的轨道相反的,这叫“逆夺造化”,“逆”就是反过来,与通常的轨道相反。如果我们顺着原来的业力的轨道走,那就是慢慢地生命逐渐走向衰老,慢慢耗尽了生命,走向了死亡,这是我们一般人的路线。内丹学的修炼恰恰是要反过来,把生命要回到它原始的地方,要逆夺造化。所以道教讲“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我的生命不是顺着它原来的常规的方向,而要由我自己来做主。原来是精神往外发散,能量向下发散,现在把它反过来,精不下泄,神不外驰,水火相交,身心合一。所以这个“盗天地”的“盗”,“夺造化”的“夺”,都代表了一种跟我们通常的生命演化方向相反的逆向返本的修炼过程。内丹学整个修炼的过程,都是和常规的精气神发散的方向相反的,所以要盗取天地的精华,要把造化之妙的神奇从另外一个方向去发挥它,这叫“盗天地,夺造化”。

“盗天地,夺造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就是“攒五行,会八卦”。前面我们已经讲了五行在人体里面的代表,五行可以跟五脏配合起来,五脏就是代表了一个已经分化的、分成不同功能结构的这样的生命系统。那么“水火交”就是心火和肾水相交,“金木并”就是肺金与肝木的统一(南方火代表心,北方水代表肾,西方金代表肺,东方木代表肝),金木会合,水火会合,最后会合在哪里呢?会合在中央土里面,这就是“攒五行”了,五行归一。从先天到后天的方向是这个生命的功能越来越分化,形成不同的功能,分成五行、五脏;炼丹要反过来归一,要守一,要让水火交,要让金木并,就把四象都会集于中宫,把金、木、水、火都会集到土里面去,这叫“攒五行”。

“会八卦”也是一样。本来纯粹的先天是一卦也没有,连乾坤两卦都没有,也就没有什么八卦。那么从无到有,就是从先天的无,到乾坤两卦;从乾坤两卦再生成其他六卦,变成了八卦。会八卦就是把八卦这一后天的分开之象,先让其他六卦回归先天的乾坤,如取坎填离,就是从坎离是回到乾坤,其他四卦(长男震和长女巽;少男艮和少女兑)也都可以回归到乾坤里面。乾坤再相会、相交,就变成“零”了,就回到先天之先天。乾坤相交,乾坤阴阳交合在一块,就回到先天的一画都没有的空的状态、原本的状态。

所以这句话讲的就是内丹学逆向返本还原的修炼过程和修炼原理。“盗天地,夺造化,攒五行,会八卦”,这就是整个内丹学修炼的精神。

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永不老。

这是再次讲到水火了,而且下面还要讲水火的问题。人体里的各种液态物,其实都可以是“水”的表现。比如我们流眼泪、出汗,身体里面的各种液体,都是一种“水”,但这不是炼丹的水,炼丹的水要是“真水”。什么是真水?真水不是后天的精气,而是元精、元气,真水才能是炼丹的材料,真正能够作为炼丹的材料的不是一般的水。

能够炼丹的火也不是我们一般的火,因为火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比如我们说“上火”了,一着急、操心,你就上火了,这也是火的作用。那这个火是导致你生病的一种“火”,生气了,发怒了,这是“瞋火”,“瞋火能烧功德林”,你一发火,以前修炼积累的功德都给烧没了。所以火也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你的意念的不同的状态、不同的作用,就是不同的火。那么修炼的火是什么火?是要“元神之火”。什么是元神之火呢?这就跟佛学讲的道理很相通了。就是你要找到那个“真意”,后天的人为的思想作用都不是,要找到先天的你本来就具有的意识功能,它像镜子一样能够照见万物,这种元神的观照作用才是“真火”。

也就是说你修炼,身心要进入某种状态,你不能靠后天的胡思乱想,说我这个要怎么把它炼成丹,在那儿用后天的思想,想要成丹。所以要进入虚静的功能态,我们前面讲的很多的经典都讲到了虚静,要进入虚静、虚无、虚极静笃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你那个精神摆脱了后天的胡思乱想,回到了本来就具有的明觉功能,那种照的功能,这就是真正的火。所以当你的元神之火微微地观照你的丹田,这个火就下去了,那么你的元精部分在真火的作用之下,就会发生变化了,精就能化气了。当你真正进入状态,就会发生能量的变化,精就会升华为气,液体的能量升华为气态的能量。

“水火交,永不老”,这就找到了让生命永保青春的秘诀了,就是“水火交”,这也是内丹学的核心的奥秘之所在。我们已经多次讲过,常人是水往下流,能量往下流,包括一般的性生活都是能量耗散,水往下流;而火往上炎,精神一直向外作用,追逐外物,起心动念都跟着外面走。这个火永远是向外发散的,水是往下流的,这样的生命就是不断地在消耗,这就是从生到死的流转过程,身体越来越老化了。那么要保持青春常在,青春永驻,就要通过“水火交”的方法。

水火交具体有什么操作方法吗?刚才我们讲,元神的观照作用就是火,首先你要进入这种状态,找到你的真火。用真火观照你的下面——丹田部位。有没有比较容易下手的方法?就是“凝神调息”四个字!调息是一种调节你的火大、火小的方法,相当于风箱一样的作用。首先你要找到你的真我,要入静、入定,这就是性功部分,要“炼己”,就是要找到那种虚静的精神状态。然后再把精神往下微微观照,凝神入丹田,要等火候到了的时候,才能采药,才能炼丹。不是后天的精气,而是先天的元精,跟你的精神作用产生一个交会的时候,就会产生变化,所谓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作用,就在慢慢地发生。所以下手的功夫基本上就是“凝神调息”四个字。然后里面就是要讲究火候变化,水火交也有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时候,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地方交会。

总的原理,就是你的心火下降,能量之水上升,所以才有真气运转,返精补脑,这样一系列的过程,让你的身体从粗糙的状态,一步步走向精细、精微的状态。整个内丹学都是在修这个“水火交”,怎么样从后天返先天,最后回到“先天一字无”的那个境界,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就算我们不是专门来炼内丹功的,其实这个“水火交”的原理也是存在的。佛家讲禅定,不讲水火交,但是你真正进入了定的状态,就有水火交的妙用,水火交的原理就在起作用。也就是说你不一定要有意识地去水火交,但是你这个心要收回来,你身心合一了,入定了。佛家讲的入定,就是“心一境性”,通过一个所缘,把你的心定下来,拴在一个地方,只要你能够真正地定下来,就一定有水火交的作用。

所以我常常讲,佛道两家原理是相通的,但是入手方法不一样,它们不是矛盾的,不是你错了、我错了的问题。你可以不讲水火交,但是这个原理也在起作用。那么对禅家来讲,因为他要破一切相而显性,显现那个先天的本来面目,所以他要破除一切名相,当然他不谈阴阳,不谈水火,只是讲最后的那一部分。这就相当于内丹学最后的那一步,也是要回到那个“本来无一物”的地方,但是你不能用这个“结果”来反对“过程”,不能说讲“水火交”就是外道,那又错了。在我的《道教内丹学探微》里面专门有一节讲“从性命问题看内丹学与禅的关系”,就是解释这个问题。有的时候,看似不同的描述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讲,不要把不同的概念都混淆到一块,好像你那个就错了,我这个就对,你那个就是外道了。那如果直接从禅家的见性的程度来讲,什么有为法都是外道,你打坐也是外道,你炼来炼去都不是那个东西,对不对?但是那是有过程的,作为修炼的过程是有意义的,不是外道。

水能流,火能焰,在身中,自可验。

这就是讲,水火这个道理是客观的,是在身体里面可以验证的,不是讲一个空道理。水就是能流动的,火就是能够生焰的,水火有其客观的作用。我刚才讲了,常人里面也有水火的作用,但他是不自觉的。比如说你精神一着急,一发怒,身心相互作用了,你就上火了。所以心理上的问题,就会引起能量上的变化,这是一个客观的道理。那么一般的人,他也有“水能流”的问题,人体各种液态的物质在做不同的功,也在起作用,只不过和修炼人相比是一顺一逆而已。一个是被动的,一个是找到它内在的原理,自觉地转化它。所以当我们真地进入修行之道的时候,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水火的作用,它不是一个虚构的理论。水火虽然是一个比喻、一个象征,但是它真是有这么一回事,真有这个作用。这个时候你不能讲:“一切都是空性,你谈这个水火干嘛?”这样讲又是把不同的概念扯到一块。我常常讲,一切都是空的,缘起性空,本来就是空性的,但是“饭”和“屎”是不一样的。你不能说既然饭和屎都是空的,你为什么还要吃饭,为什么不吃屎呢?这就是把不同层次的概念混为一谈。因为万法之间,“缘起相”是有差别的,虽然本性都是空性的,但是缘起作用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讲的“水火”也都是不同的缘起的道理,不能用空性来否定缘起的道理。当然讲缘起不能太执着,要回到空性,要破除它的执着,这是另外一个层次。

是性命,非神,水乡铅,只一味。

“是性命,非神炁。”我们讲的真水、真火,讲的都是先天的性命混合的道理,不是后天的神气的作用,这就是真正的内丹学和一般的方术之间的差异。在早期道教练各种功夫,它没有强调先天、后天的问题,那么这样就变成了一般的气功、身体修炼的部分。内丹学一定要把它提升为性命根源来讲,要回归这个根源的性命,要回到先天,要回到道里面去,这就对传统方术加以了超越性的升华,所以我们才讲内丹学是道教里面的“圆教”,或者说比较圆满的修炼之法。它不是一般的修炼的方术,它强调的不是我们后天的神气的问题,所以要找到你的真性真命、真水真火,要从后天返先天。

“水乡铅,只一味。”真正的炼丹的大药,就是一个东西——先天一气。水乡就是我们讲的坎卦,坎卦代表水;坎卦中间的一阳爻,就叫“水乡铅”,它是来自先天之乾卦。就是要把那个真阳调出来,取坎填离,回归先天的乾坤。所以丹经千言万语,离不开这个总的原理——取坎填离,后天返先天,从坎离回到乾坤里面去。佛家讲“归元无二”,也是这个道理,最终根本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归根窍,复命关,贯尾闾,通泥丸。

前面“水乡铅,只一味”,讲的是炼丹的大药只有一味,就是“先天一气”,这是讲药物;这一句“归根窍,复命关”,讲的就是“玄关一窍”,这是讲炉鼎。这个炼丹的真正的炉鼎是什么?就是这个“归根窍,复命关”;性命混合,真水、真火交融是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归根窍,复命关”里面。这个“归根”、“复命”都是来自于《道德经》,归根窍、复命关就是我们要回归生命的本源的一个关窍。那么这个玄关一窍到底是指什么?这也值得专题讨论。在我的《丹道十讲》里面有一章就是专门讲玄关一窍的。玄关一窍就是我讲过的第二类的窍穴,不是我们人体生命内部某一个固定的器官、某一个穴位,如果是个死地方,那就好办了。玄关一窍是先天、后天交融的一个机关,是有中之无,无中之有,即有即无,若有若无,你不能把它定死在一个地方,这个是需要去悟的。所以这也是内丹学里面最奥妙的地方,跟禅家的那个“妙悟”似的,你要去找自己的感觉,要自己去找到。那么有了这个归根窍、复命关之后,整个真气或者整个大药的运行就能够顺畅,就能“贯尾闾,通泥丸”。尾闾是在下面,泥丸是在上面,也就是上下气脉整个连通在一块,这个尾闾和泥丸都是和归根窍、复命关息息相通的。真正体会到了玄关一窍,就一通百通,整个气脉就很容易打通。

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

这是接着上面的归要窍、复命关来讲,真息就是“真橐龠”,玄关一窍就是“真鼎炉”。从广义来说,人体就是我们修炼的炉鼎,头上是乾,腹部是坤,乾坤都是炉鼎,整个人体都是炉鼎;但是这个炉鼎里面,最核心的沟通先天的机关就是玄关一窍,那是真正的炉鼎。“橐龠”是我们的呼吸,就是我们修炼的“风箱”,那么真正的橐龠是什么呢?就不是我们后天的呼吸了,那就是道家讲的“真息”、“胎息”了。后天的呼吸已经近于停止了,内在的那个风箱给打开了,这是真橐龠。真炉鼎是玄关一窍,真药物是什么?就是先天一气。在《金丹正宗》这部丹经中,就直接把这个内丹学的核心点出来了。《金丹正宗》就直截了当地讲,真炉鼎是什么——玄关一窍;真药物是什么——先天一气;真火候是什么——元神妙用。我们这里再加上一句:真橐龠是什么——胎息,这个和“元神妙用”配合起来,才是真火候。

这个真炉鼎、真橐龠,都不是我们后天生理上的某一个简单的部位、某一个地方、某个东西,它们都是有无之间的,是从“先天之无”中呈现出来的妙用,也是从“后天之有”中回归“先天之无”的一个状态。你说它是有吗?——它是无;你说它是无吗?——它是有。它有作用,有妙用,但是没有实体,没有固定的实体。这就相当于佛教讲的真空妙有、真无妙有,所以修炼的体会也好,感觉也好,它都是“无中有”、“有中无”的。如果你变成绝对的无,好像什么感觉也没有,那是顽空了;如果你变成绝对的有,好像一定是什么样的形状,炼出什么样的东西来了,成了有形有色、有形有相的一个东西,那也不对。有不能有死了,不能变成一个固定的东西;无也不是绝对的无,它一定是有其功能显现,有它的妙用。从功能妙用上讲,这是有;但它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要回到先天的无的境界里面去。

托黄婆,媒姹女,轻轻地,默默举。

这又是比喻了。整个内丹修炼都是要让水火交,龙虎交,铅汞交,神气交,说到底都是一个道理——身心交。那么身心两者要交媾在一起,怎么交媾?常人身心是分裂的,身心、神气两者是分开的,现在要把它们拉在一起,怎么办呢?要找到“黄婆”,找到媒人,要给它们说媒,把“姹女”和“金公”两者结合在一块。要有穿针引线的人,这个穿针引线的人,就叫“黄婆”。黄婆是什么意思呢?黄婆从它的地点来说,就是神气相交的那个“中央土”;从它的作用来讲,就是我们的“真意”,不是后天的思想了,不是后天的分别心。要通过真意,也是元神的一点妙用,微微一带,把它们带在一块。所以你要让它们两者结合在一块,让阴阳结合在一块,水火结合在一块,一定要有一个东西去起沟通作用,这个东西是什么?这就是黄婆。黄婆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真意,真意和真火实际上是相通的,而火与药又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这个火既是一种药物,就是水火交时一种药物,火本身它是一个炼丹的材料,同时它也是意念的火候作用,是真心、真意的作用。这个真意的作用就起到了“黄婆”的这个效果。姹女、金公还是比喻阴阳两个方面。不管是炼性功,还是炼命功,最后还是要回到精神的作用,精神又分为后天和先天,后天的识神的分别是不行的,一定要回到先天的元神的作用。也就是你先要入虚入静,虚静之后一点点意念的作用,就是妙用无穷,就能解决问题,让阴阳交媾。所以“黄婆”不能用粗暴的武力的手段,把“两人”强行拉到一块让其结合,它一定是若有若无的、似有似无的,很温柔地想方设法让两者结合在一起,所以叫“轻轻地,默默举”。它不是一个有为造作的过程,阴阳两者的结合是在放松的情况下、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混合在一块。如果用后天的武火、用意念去强行地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这就不是先天大道了,这就是后天造作之术了,就不能成就大丹。

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这是继续讲这个意念运用的火候,也是炼丹的微秒之处。我们讲炼丹有“活子时”,就是阳生采药的时刻是灵活的,子时阳生,但炼丹的子时却是灵活的,不是只有真实的子时才可以用意念去采药。一般讲的子时就是一天十二个时辰里面的子时,但是人体里面有内在的节律,是活的子时,不是死的子时,不是固定在晚上十一点到一点这个子时,而是人体内在气机的子时,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的,这叫活子时。所以真正修炼是要在一天十二时当中,每时每刻都要留意它,要观照它,心不能发散掉,因为它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是活子时,你不能说一定是哪几个时辰修炼。真意所到的地方,其实都有可能结丹采药,都可以有所作为。这句话使我想起《中庸》里面的一句话,叫“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真正的道是不可一刻离开的,不是一会儿有,一会儿又没有,可有可无的就不是真正的道。修炼的人其实在整个一天十二个时辰当中,都要有所留意,要警觉,要随时随地观照自己。也许在不经意的瞬间,它就来了,感觉就来了,就该采药了,该炼丹了,所以就不能错过时机。这讲的是一种灵活的火候。我们讲十二时有六阳时、六阴时,有进阳火、退阴符。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时辰里面,从子时开始一阳生,到午时一阴生,这里面都有一个节律,这是指客观的时间节律;但是你真正炼丹的火候,它又是灵活的,它不是刻板的。

饮刀圭,窥天巧,辨朔望,知昏晓。

这还是讲火候的问题。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刀圭”,刀圭就是丹药之异名,也就是丹药的另外的一个说法。刀圭的来由是什么呢?为什么用刀圭这两个字来表达丹药呢?刀圭这个词有两个来头、两种说法。一个来头是金丹乃戊己二土和合而成,就是前面讲的“穷戊己”的道理,戊己两者是戊土和己土,把这个戊土和己土合在一块,二土成圭,两个土加在一起,就是“圭”字,这个圭就表示二土的意思。“刀”代表金,是“金液还丹”的“金”。所以这个刀圭就是从这里来的。“饮刀圭”就是金液还丹化为玉浆,流而入口,就好像你确实能够饮到一种美酒一样,畅饮琼浆玉液。这个“饮”也是一种对内在的功候的亲切的比喻,炼丹到一定的时候,你感觉到像是饮到了琼浆玉液一般。刀圭的第二个来头,就是“刀头圭角”,表示很微末的意思。因为这个丹药就是一点点精华,它不是说像粗糙的东西那样,是一大把一大把的,它是很精微的东西,就是那一点点精华,这是用刀圭这个词的另一个来源。

“窥天巧”,因为整个内丹修炼都讲的是“与天地造化同途”,要效法天地万物的这种变化的规律,所以说“窥天巧”。像我们前面讲的水和火,都是借用这个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我们炼丹的内景。当我们深入探索人体的奥秘的时候,就要从这个天地万物的运行当中,找到我们人体相应的那种规律。比如我们观察做饭时水火的运用,你怎么把这个饭煮到恰到好处,水火配合得当,既不烧锅,又要避免煮不熟。拿这套道理用到修炼上来,这就是一种“窥天巧”的表现。像我们讲的橐龠、风箱的问题、火候的问题,都是从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拿来运用到我们人体修炼之中去。根本就在于人体的奥秘和宇宙的奥秘之间它们是相通的,是“天人不二”的,所以我们修炼叫“窥天巧”,就是看到天地万物运行的奥秘,再返观于身。反过来,其实我们修炼找到人体的奥妙,也可以反过来用在天地万物之中,这就是另外一条路线。比如说道教讲的很多治国之术、社会治理之术,它就是通过对人体修炼的观察得到很多结论。“皇帝”相当于什么呢?就相当于我们的“心君”,心为君;那么平民百姓相当于什么呢?民就相当于全身的精气、血液,这个精气就相当于民众,元神就相当于一个君主。那么你怎么修炼这个身体,把这个原理用到社会治理上来,就形成道家的一套社会管理学说。这是“治身”与“治国”同构,道教也有一套治国的方法,这就道家治理术。比如说我们修炼讲“无为”,对应于国家治理就是“君无为”,皇帝最好要无为,不要去造作太多,无为才能无不为。皇帝什么都管,就什么都管不好;皇帝无为,下面的臣子才好有为。如此等等,讲的是天人相应、天人不二的道理。

“辨朔望,知昏晓”,这就是“窥天巧”的两个具体的表现、具体的应用。朔望,就是一个月的变化。“朔”是一个月的初一,“望”是十五。十五月圆了,初一月没有了,这是一个月的变化周期。前面讲《周易参同契》的火候时讲到,一个月用六十卦来表示其阴阳变化的周期,根据一个月的周期来看阴阳消长的变化。昏晓,是讲一天之间的变化,早上是“晓”,晚上是“昏”。昏晓就是一天之间的阴阳变化,前面讲《参同契》也讲过,一天之中用十二消息卦来表示其阴阳消长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在修炼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内在的节律,就像观察一个月、一天阴阳消长的变化周期那样,来把握我们人体精气运行的内在规律,掌握它适当的火候。

识浮沉,明主客,要聚会,莫间隔。

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整个《入药镜》讲的主线很清楚了,就是通过水火、阴阳、铅汞之间的交会而结丹,反来复去讲这里面的具体的火候问题,要怎么做、怎么把握。铅是往下沉的,水是往下流的;汞是往上浮的,火是往上炎的,要认清楚这个“浮沉”的道理。那么我们修炼就要反过来了,往上浮的要让它往下走,往下沉的要让它往上走,使两者交会在一块。“明主客”,就是说我们在修炼的过程当中,要把握这个主、客的道理。一开始,我们要用元神做主,主动地去像黄婆那样说媒,去把它们调配在一块;等到一定的时候结丹了,这个时候,要反客为主,反主为客,此时你要做客人了,不要再去强行地操作它了,要把自己变成完全地被动,让它自己去发生,这就是沐浴、温养,要及时停止这个意念的作用,要完全让“它”(圣胎)作主,顺着它去走。

这个浮沉、主客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广义的修道的火候的问题。就像我们入定也是这样,一开始还是要有所意念的,如果你太放松了,太发散了,那就完全是业力做主,所以一开始你要把意念集中在“所缘境”上,你炼什么功、修什么法,一定要把这个法的主线给串起来。你是观呼吸,你要把观呼吸观得分明,这个时候你要做主了;等到你慢慢进入状态了,所缘境慢慢稳定了,开始入定了以后,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再做主了,就交给它做主了,你就只是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它、接受它,这个时候你如果再去太强烈地用意念了,或者太紧了,反而会破坏这种状态。所以从有为到无为,从主到客,最终就是你这个心完全是一个被动的开放的状态,让它去发生。你就只是笑看天下风云,不去管它,这就把它摆平了。否则的话,你会去越搞越乱,想这个想那个,想把这个弄好,把那个弄好,那就越调越乱了。

“要聚会,莫间隔”,这还是讲水火交的道理。水火之间、铅汞之间,它们要打成一片,要相聚在一起。不要把它们浮的往上浮,沉的往下沉,两者越离越远,永远是分开的,间隔开了,那就麻烦了。所以要知道浮沉主客的道理,才能让它们聚会,才能让它们不间隔。

采药时,调火功,受吉,防成凶。

这就具体地到采药的部分了。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大药已经发生了,先天一气已经感召到了,这个时候你要把它采起来,会入丹田,这就是“采药”。采药的时候,也需要调节火功,也有火候大小的问题,还是前面讲的要水火调配得当。火太大了,甚至变成后天的意念了,那就伤害了它;但是如果火太小了,太凉了,也不能产生有效的转化。当你的火候调到恰到好处的时候,那就是“受炁吉”,这个时候就成功了,就顺利了,就得到正向的转化了。如果你这个火候调理得不得当,有问题,那就会漏气、漏神,成为漏丹了,精气神都发散了,就成了坏事,这时练功里面的一些偏差就出现了。没把握好火候,就容易出问题,让精气更加发泄了,能量更加流失了,所以要“防成凶”。

火候足,莫伤丹,天地灵,造化悭。

当你的火候已经把握得很好,火候足够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去伤害它了。就是前面讲的要“明主客”,此时你要进入无为、进入温养的阶段,不要再用意念造作去伤害你修炼的成果,这就是“莫伤丹”了。精气神凝结而成的修炼的成果叫“丹”。天地之间是非常灵妙的、奥妙的,这么一点微妙的道理把握好了就行了。这里面很微妙,要很小心,因为造化是很吝惜的,不会随随便便就给你一个好东西,要修成功,还是不容易的。“造化悭”就是讲“造化之所吝惜而不轻予者也”,老天不会轻易给你。修道的人千千万万,但是真正修成功的如凤毛麟角,因为里面有很多微妙的东西,一般人把握不住。有的容易过,有的容易不及,那个中间的火候把握不住。如果造化很大方,随便一炼就能炼成,很容易成功,那就好办了;但现在是“造化悭”。造化很小气,它不愿意大家轻而易举地就成仙、成佛了。实际上这是讲一种客观的情形,并不是老天真要和大家过不去。

这虽然是在讲炼丹,其实学佛也一样。你要真正达成觉悟,那也是很微妙的,也不能过或不及,也有火候的问题。禅家也有禅家的火候,不过禅家的火候集中在心性上面,它对身体不关注;但是不关注不等于没有身体方面的变化。禅家也讲“长养圣胎”,虽然这个圣胎跟丹家讲的圣胎不是一个意义,但是这个词是一样的,都讲圣胎。要把这个圣胎养大成人,你一开始觉悟了,那还是个小孩子,没有力量,你要把它养育成了,就要长养圣胎,打成一片,这是禅家的功夫、火候。

初结胎,看本命,终脱胎,看四正。

前面讲“养胎”时要注意炼丹的火候,现在就讲到“结胎”、“脱胎”了,炼丹有成果了。最开始结胎的时候,要“看本命”,这个时候,没有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就看你的本命元辰了。你个人什么时候结丹,这是你本命的事情了。“终脱胎,看四正”,但是最终脱胎换骨、脱胎神化的时候,不管是哪一个人,都要“看四正”了。是哪四正呢?一年的四正就是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冬至是一阳生,夏至是一阴生,春分、秋分是阴阳平衡的,就是阴阳转化中间那个平的阶段。这是一年的“四正”。一日之中的四正是子、午、卯、酉是四正时,子时一阳生,午时一阴生,卯、酉时是阴阳平衡。当然这个阴阳平衡,一个是从阳到阴的变化,一个是从阴到阳的变化。为什么要看四正?这其实也是一个隐喻。我们脱胎要注意一阳生、一阴生和阴阳转换变化时阴阳平衡的阶段,这四个阶段阴阳要调理好。就像我们讲活子时一样,这四正也是“活四正”,就是我们脱胎要回归那种最中最正、最平衡的状态,不能有任何的偏执,所以讲四正。

密密行,句句应。

作者就说《入药镜》里面所讲的道理,都是练功、炼丹比较切实的道理。你不需要去到处跟人吹牛,去谈论这些道理,而要去密密地行持它,真正地踏踏实实地去体会、去练功。不是练给别人看,是你自己内在去下功夫。当你真正下功夫的时候,是“句句应”的,每一句话都能找到你的相应之处,找到你内在体验的相应,它不是一个空道理。这也是丹经的一个特色,你看我们讲的这些东西,没有一句是纯粹讲道理的,绝大多数是在讲炼丹、练功中间所出现的各种现象,是“现象学”的总结和描述,把里面的一些经验、原理都融在其中。所以只有在你炼丹的过程当中,在你修炼的过程当中,进入相应的状态去体会的时候,你才会觉得亲切和相应。这跟我们讲哲学或一般的纯粹讲道理是不一样的,不是从逻辑上来讲,怎么从前提推到结论,这和讲一套空道理是不一样的。这个是要去密密地行持,一句一句地去和它相应。

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的结语,就是希望大家“密密行,句句应”。


###############

附录:观虚书院课讯(部分课程长期有效,随报随学):

1、首期“庄子的智慧”云端共修课程:

首期“庄子的智慧”云端共修课程招生简章(最新版)

2、《道德经》的智慧云端共修课程:

“《道德经》的智慧”云端共修课程招生简章(通行版)

3“丹道思想史”云端共修课程:

“丹道思想史”云端共修课程招生简章(通行版)

4、实修入门精要导引课程:

“实修入门精要导引”课程招生简章(通行版)



#########

附录:观虚道人及观虚斋作品简介

附录一:观虚道人简介

观虚道人戈国龙教授,南京大学理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先后师从楼宇烈、汤一介等著名学者,观虚斋教学的创始人,华夏文化书院副院长。

戈国龙教授多年来游心于悟道与学术之间,注重以自身的探索、体验与智慧,对佛道教中有益身心修养的传统资源进行系统整理与现代诠释。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丹道为中心的道教研究、以禅宗为中心的佛教研究和以心学为中心的儒教研究,一方面深入三藏经典之中,对三教经典进行系统的研读,把握传统智慧的精髓;一方面关注现代的哲学、宗教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新进展,寻找创造性诠释的思想资源与表述语言,以期会通古今,融会中外,悟道穷理、自觉觉他。

 观虚斋教学是在深入研究和实践传统儒释道三教修道智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多元文化与灵修体系而开发的一整套提升生命智慧、寻求生命超越的修道课程与文化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华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的现代展现。

 观虚斋教学是继承传统、融会新知的新型教学体系,呈现了一种系统而又开放的全新框架,任何宗教或无宗教背景的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对精神成长与灵性奥秘的普遍问题与根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超越诸修行方法间的藩篱而进行更深入和有意义的探索。

 观虚书院将秉承“定慧兼美,学修并重,内修外弘,全体解脱”的观虚宗风,超越宗教形式与教条,激活宗教中的原初智慧与核心洞见,以无教派执着的普世性方式,传播诸法实相与道之真理,直指人心,破迷开悟!努力开设一系列的精品云端课程,将观虚书院建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修道与生活相统一的“云书院”,是尘世污泥中的莲花世界,是由虚化实的妙有佛境。

微信公众账号“观虚书院”(微信号:guanxushuyuan)推送的内容精选自观虚斋教学中富有启发性、原创性的智慧教言,以语录、对话及短篇为主,同时,也及时推送观虚书院的教学资讯及观虚斋主戈国龙教授的最新动态。

附录二、观虚斋作品目录

Ⅰ、学术著作:

1、《道教内丹学探微》(巴蜀书社,2001;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2、《道教内丹学溯源》(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3、《游心于佛道》(华夏出版社,2007

4、《佛学管窥》(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丹道今诠》(华夏出版社,2007;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6、《道教内丹学的多学科探索》(待出)

7、《丹道新论:返本还原论、性命双修论和阴阳交媾论》(待出)

Ⅱ、修道随笔:

1、《探寻生命的奥秘:禅与道的现代诠释》(华夏出版社,2006

2、《道上的风景Ⅰ:生命意识的觉醒》(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道上的风景Ⅱ:没有终点的旅程》(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4、《道上的风景Ⅲ:风吹花落香满地》(华龄出版社,2023年10月)

5、《道上的风景Ⅳ:人生何处不道场》(待出)

Ⅲ、观虚斋教学演讲录

1、《丹道十讲》(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2、《灵性的奥秘:修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宗教智慧Ⅰ:找回失落的宝藏》(华夏出版社,2014

4《宗教智慧Ⅱ:让沉睡的佛醒来》(华夏出版社,2015

5、《存在与逍遥》(华夏出版社,2016,即《宗教智慧Ⅲ》

6、《宁静与浩瀚》(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即《宗教智慧Ⅳ》

7、《自由与束缚:开启生命觉醒的旅程》(华龄出版社,2022

8、《禅道讲演录:内在生命的科学》(华龄出版社,2022

9、《飞翔的翅膀:中国文化的生命智慧》(华龄出版社,2022

10、《道教思想十六讲:以修道经典的诠释为中心》(待出)

11、《云在青天水在瓶——观虚斋教学侧记》(待出)

12、《悟道指玄集》(含《悟道十指》和《道妙指玄》两集,待出)

观虚书院
观虚书院,是传播观虚斋教学的专门机构。观虚斋教学,是观虚斋的系列课程与文化体系,是传统佛道的精髓与现代灵修思想的综合创新,是适合现代人精神需求的灵性教学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