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略诠
(在“中国哲学的使命与未来——汤一介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文字稿由周东道友记录整理。)
我的会议论文“老子之道的现代诠释”的电子版已经发给大家了,所以我就不去讲这篇文章了,我就做一个自由发言。我们的老师汤一介先生一直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关注它的现实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的研究方向也继承了这样一个思路。
但是我关注的不是一般的社会现实、一般的文化现实,我关注的是宇宙人生的永恒这个层面的真实,就是佛教讲的诸法实相、道家讲的道。所以我今天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所讲的“道”,做一个我自己的从个人体验出发的现代诠释。
我最开始在大学里面本来是学自然科学的,但是我在练功的体验当中进入到某种状态,而这种练功本身就借助了《老子》的一些经文,我把《老子》这些经文当作练功的口诀,进入了某种体道的状态。我现在对这个状态做一个语言的描述,虽然说语言不能够准确地描述道,因为终极来讲道是一个非二元的体验,它超越了能所对立,所以当一开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分裂,但这并不意味着道不可以言说,只不过任何言说都是对道的一种指引、一种描述,它不等于道本身。
我对道的体验,就是当我在致虚守静达到一个极点,完全的无为,完全的放松,这个时候有一个突破,就是把自己的思维、头脑层面的这个“心”给超越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念头,完全地跟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就像庄子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在那个时候没有了“我”的概念,没有头脑,没有我和外在的世界的对立,只有一个真实的统一的世界,体验到整个天地万物都是一体的。这个一体里面什么都没有,没有任何的相,就是不再挂碍任何的具体的物之相,但同时它又是无限的充实。我把这个体验叫“无限一体”体验,它本身没有任何限制,从时间上来讲,它无始无终,每一个时间点都贯穿到永恒的维度里面去,它不再有过去、现在、未来的这种分别相;从空间上来讲,它无边无际,超越了任何空间,没有大小,而同时又贯穿到空间的每一个点,在空间的每一个点上都可以达到那个超越。
这样一种无限一体的体验,它超越了自我,就是没有“我”,如果有“我”的时候,你就与天地万物有对立,也只有真正无我的时候,才能真正体验到无限一体的道之状态。道之状态一方面是“无”,同时它又是无限充实,整个天地万物就是在这个无限一体当中得以开显。我当年就在南京大学站桩的体验当中,进入了一种体道的状态,我就从个人的这种体验出发,理解了《老子》所讲的“道”。
今天我们如果再从学术的角度来反思这个“道”的话,因为我是学自然科学的,我想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道,我把道叫做“宇宙全息统一场”,这个“场”,就是物理学的那个“场”,但这个“场”不是某一种具体的场,不是电磁场,不是某一种物理场,而是一切物理场能够得以可能发生的那个终极统一场,也就是相当于爱因斯坦去寻求的那个作为宇宙的最后的终极的统一场。
场本身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限制的,任何一个地方它都是遍布的,所以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无限的网络,而这个道的无限统一场就是使宇宙间万事万物得以统一、和谐的基础,所以“道通为一”,整个世界通过道是联通在一起的。所有看得见的现象,它的本质在背后都是道,道作为它的背后的基地和场有背景,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任何事物实际上都是和其他的事物相融相连,相通于这个无限的道的场域。
“道”的宇宙无限统一场和有形有相的万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万物来自于道,万物都是道的显化,但是万物最后它也回归于道。从道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没有真正的消失,所谓的消失只是这个有形的相变了,它回归到了无形的道里面去了。从道的角度来讲,无生无死,无生无灭,也没有增、没有减,没有得、没有失。因为道的这个场域,它本身是包含一切的,所以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讲,这个道也可以说是法界一体,任何事情、任何东西都在道之中;当然道也在万物之中,道不离开万物,就是万物之中都有道,同时万物也都回归于道。
我们今天对道的这样的一种认知,它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其实对我来讲,它不是一个哲学的认识,实际上它是一个觉醒的境界。
我们的生命看起来是有形有相的这样一个肉体,这是我们显现出来的相;但是我们真正的生命跟无限的道是相通的,我把它叫“性通于道”,生命的真性就是来源于道,也相通于道。而我们执着于这个有限的肉体,执着于有限的自我,执着于有限的头脑,我们是生活在有形的物的世界,这就是一个有限的世界,有局限,有束缚,有得失,有挂碍,有生死,这就是此岸的轮回世界。当我们超越了有形的我的执着,回到道的无限性里面去,那就是解脱的世界,就是齐物的世界,就是逍遥的世界,就是彼岸的世界。这个此岸和彼岸不是两个世界,而是同一个世界的两种示现——迷就是凡夫世界,悟就是道的世界。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讲,我对道的体验让我对道有了认知,而我对道的所有的认知,也回过头来帮助我达到生命的觉醒,这也是我的目标。所以我近年来也在做一些课程,这些课程就是展现出道的智慧,帮助更多的人领悟生命的这种觉醒的境界。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
附录:观虚书院课讯(部分课程长期有效,随报随学):
1、首期“庄子的智慧”云端共修课程:
2、《道德经》的智慧云端共修课程:
3“丹道思想史”云端共修课程:
4、实修入门精要导引课程:
#########
附录:观虚道人及观虚斋作品简介
附录一:观虚道人简介
观虚道人戈国龙教授,南京大学理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师从楼宇烈、汤一介等著名学者,观虚斋教学的创始人,华夏文化书院副院长。
戈国龙教授多年来游心于悟道与学术之间,注重以自身的探索、体验与智慧,对佛道教中有益身心修养的传统资源进行系统整理与现代诠释。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丹道为中心的道教研究、以禅宗为中心的佛教研究和以心学为中心的儒教研究,一方面深入三藏经典之中,对三教经典进行系统的研读,把握传统智慧的精髓;一方面关注现代的哲学、宗教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新进展,寻找创造性诠释的思想资源与表述语言,以期会通古今,融会中外,悟道穷理、自觉觉他。
观虚斋教学是在深入研究和实践传统儒释道三教修道智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多元文化与灵修体系而开发的一整套提升生命智慧、寻求生命超越的修道课程与文化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华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的现代展现。
观虚斋教学是继承传统、融会新知的新型教学体系,呈现了一种系统而又开放的全新框架,任何宗教或无宗教背景的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对精神成长与灵性奥秘的普遍问题与根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超越诸修行方法间的藩篱而进行更深入和有意义的探索。
观虚书院将秉承“定慧兼美,学修并重,内修外弘,全体解脱”的观虚宗风,超越宗教形式与教条,激活宗教中的原初智慧与核心洞见,以无教派执着的普世性方式,传播诸法实相与道之真理,直指人心,破迷开悟!努力开设一系列的精品云端课程,将观虚书院建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修道与生活相统一的“云书院”,是尘世污泥中的莲花世界,是由虚化实的妙有佛境。
微信公众账号“观虚书院”(微信号:guanxushuyuan)推送的内容精选自观虚斋教学中富有启发性、原创性的智慧教言,以语录、对话及短篇为主,同时,也及时推送观虚书院的教学资讯及观虚斋主戈国龙教授的最新动态。
附录二、观虚斋作品目录
Ⅰ、学术著作:
1、《道教内丹学探微》(巴蜀书社,2001;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2、《道教内丹学溯源》(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3、《游心于佛道》(华夏出版社,2007)
4、《佛学管窥》(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丹道今诠》(华夏出版社,2007;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6、《道教内丹学的多学科探索》(待出)
7、《丹道新论:返本还原论、性命双修论和阴阳交媾论》(待出)
Ⅱ、修道随笔:
1、《探寻生命的奥秘:禅与道的现代诠释》(华夏出版社,2006)
2、《道上的风景Ⅰ:生命意识的觉醒》(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道上的风景Ⅱ:没有终点的旅程》(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4、《道上的风景Ⅲ:风吹花落香满地》(华龄出版社,2023年10月)
5、《道上的风景Ⅳ:人生何处不道场》(待出)
Ⅲ、观虚斋教学演讲录
1、《丹道十讲》(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已出英文版。)
2、《灵性的奥秘:修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宗教智慧Ⅰ:找回失落的宝藏》(华夏出版社,2014)
4《宗教智慧Ⅱ:让沉睡的佛醒来》(华夏出版社,2015)
5、《存在与逍遥》(华夏出版社,2016,即《宗教智慧Ⅲ》)
6、《宁静与浩瀚》(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即《宗教智慧Ⅳ》)
7、《自由与束缚:开启生命觉醒的旅程》(华龄出版社,2022)
8、《禅道讲演录:内在生命的科学》(华龄出版社,2022)
9、《飞翔的翅膀:中国文化的生命智慧》(华龄出版社,2022)
10、《道教思想十六讲:以修道经典的诠释为中心》(待出)
11、《云在青天水在瓶——观虚斋教学侧记》(待出)
12、《悟道指玄集》(含《悟道十指》和《道妙指玄》两集,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