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丨实施科技人才分级授信,“人才贷”纾解初创企业融资难题

职场   2024-10-30 21:31   上海  


 第一观察 

2024·10·30

近日,湖北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办等6部门联合发布《湖北省科技人才贷工作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对科技人才的单笔贷款最高达1000万元。




《实施方案》中指出,贷款对象应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或成立时间在5年内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并对符合要求的科技人才及企业进行贷款扶持。其中,同一企业若有多个人才符合条件,该企业还可叠加授信进行贷款。


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政策出台前,湖北已推出过多款“人才贷”相关产品,且省内多地在科技人才贷方面因地制宜作出探索。在强调科技金融发展的当下,此次政策将成为湖北做好科技金融文章的重要补充。


实施科技人才分级授信


在传统模式下,企业想要获得贷款,大多需要凭借厂房抵押或是研发专利作为贷款凭证。而初创企业资产轻、规模小,因此往往融资受限。“人才贷”能够在风险可控、商业模式可持续的前提下,缓解人才和人才所在市场主体的贷款困难,从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2024年5月12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提出推行服务创新创业“人才贷”,对省、市有关部门认定的人才为企业实际控制人、股东或主要研发人员的企业,支持金融机构为其研发和技改提供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支持。


9月18日召开的湖北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切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快推动科技人才贷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人才评价指标,量化人才金融价值,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信贷供给,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此次出台的湖北省科技人才贷政策,成为湖北做好科技金融文章中的重要补充。


除明确贷款对象和授信额度外,《实施方案》中同时提出,拟实施科技人才分级授信。除针对省市级科技人才筛选入库、依托湖北“智慧大脑”建设科技人才服务平台、依据《科技人才评价规范》国家标准构建人才评价指标等举措外,未来还将建立科技人才评价大数据模型,分层分类分级量化科技人才金融价值,从而引导金融机构给予科技人才不同力度的授信支持。


此外,《实施方案》规定,各地应将科技人才贷款风险补偿纳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并适当提高科技人才贷款风险补偿比例。单笔500万元(含)以内,补偿比例为80%,合作银行承担20%的贷款本金损失风险和全部利息损失风险;单笔超过500万元的,分段进行分担,其中超出500万元额度部分补偿比例为50%,合作银行承担50%的贷款本金损失风险和全部利息损失风险。


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湖北省科技人才贷工作将选取符合条件的合作银行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试点工作,同步总结经验,优化相关政策举措,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探索形成服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产品矩阵。


各地“人才贷”持续出新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湖北省内“人才贷”政策不断出新。《实施方案》发布前,湖北省已推出过“青创贷”“科创贷”“小额创业担保贷款”“科担人才贷”等21款“人才贷”产品,并探索“人才积分贷”。今年上半年,湖北金融机构发放人才贷款59.7亿元。


除省级的人才贷举措外,湖北省内多地也作出了相应探索。例如,2021年,湖北省宜都市在全省首创“人才贷”,由宜都市丰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宜都农商银行推出人才专项贷款产品,将企业信用、技术、成长性等作为银行授信的参考要素;咸宁市崇阳县为解决来崇人员就业创业、家庭消费等问题,推出各类“人才贷”政策,面向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截至2023年9月,已累计发放“人才贷”近5亿元。


不只是湖北,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均相继创新各类“人才贷”产品。


例如,自2019年首次推出“人才贷”政策以来,青岛市在2024年9月推出“人才贷”3.0版本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对人才和企业的信用贷款额度,在持续保障信用贷款的基础上,将每名高层次人才的信贷额度从1000万元提升至2000万元,每个企业的最高贷款额度也随之增加至6000万元;深圳推出“中银鹏城人才卡”,持卡人个人最高可获2000万元,公司最高3000万元的专属人才贷。


中西部地区也为留住科技人才,在“人才贷”方面持续加力。6月14日,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与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联动推进科技“人才贷”,云南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批1000万元授信,首笔“科技人才贷”成功落地。除云南外,自2023年首笔“科技人才贷”于西安高新区落地以来,西安还推出“人才服务银行”,为高层次人才及所在企业发放贷款,累计企业发放贷款约50亿、个人发放贷款约3000万。


湖北省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恒松表示,湖北围绕人才贷产品的开发,着手建立人才评价的指标体系,着力建设全省的科技人才资源库,并对库内的人才资源进行积分评价,可将人才资源转化为金融资本服务的主阵地。


附:《实施方案》全文


湖北省科技人才贷工作实施方案

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信贷供给,着力构建金融服务创新创业长效机制,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工作部署,切实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人才和人才企业的信贷投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助力科技人才企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营造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科技人才贷款业务


1.贷款产品。科技人才贷款是指合作银行以科技人才分层分类分级评价情况为重点参考因素,用于科技人才或其所在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的低门槛、低成本的信贷产品,原则上不包括不动产、准货币等资产抵押的贷款。


2.贷款对象。科技人才贷款对象为科技人才个人或科技人才所在企业,贷款投向为湖北省内注册的科技企业开展经营研发活动。科技人才企业原则上应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或成立时间在5年内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


科技人才仅能选择以个人或所在企业二者之一为主体申请科技人才贷款。同一企业有多个人才符合条件的,该企业科技人才贷款可叠加授信,但应控制在单户企业最高授信额度内;同一人才有多个企业的,只能通过其中一个企业申请科技人才贷款。


3.贷款额度。单笔科技人才贷款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含)。同一企业有多个人才符合条件的,该企业科技人才贷款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含)。科技人才贷款额度可与企业创新积分贷款额度叠加。


4.贷款期限。贷款期限原则上为1-3年,对于小微企业可无还本续贷。


5.贷款利率。科技人才贷款利率参考放款日当期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给予适当优惠。


(二)实施科技人才分级授信


1.建立科技人才资源库。由省科技厅会同省委人才办建立科技人才资源库,汇集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转移、科技创业、科技服务等科技活动的科技人才,省级运营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管理并搭建数据服务平台。“楚天英才”等省级及以上科技人才入选者直接入库;市级科技人才由市科技部门汇总相关职能部门科技人才,报省科技厅审核确认后入库;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科技人才,由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报省科技厅审核确认后入库。


2.建设数据服务平台。依托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建设科技人才数据服务平台,汇集各职能部门科技人才信息数据,积极稳妥推进科技人才数据场景应用,有效防范风险,提升数据安全性。


3.构建人才评价指标。根据《科技人才评价规范》国家标准(GB/T 44143-2024),针对科技人才贷工作评价目的,设置创新价值、能力、创新贡献、诚信4个一级指标,创新活动、创新产出、创新创业能力、团队组织和协作能力、战略研判能力、科技成果的成效、科学共同体的参与度、奖励、科学道德、科研诚信10个二级指标。


4.开展人才分级授信。依托数据服务平台,根据科技人才贷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科技人才评价大数据模型。按照科技人才的类型、产业领域、创新创业阶段等分层分类分级量化科技人才金融价值,引导金融机构给予科技人才不同力度的授信支持。


(三)建立贷款风险共担机制


1.奖补方式。根据《湖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各地应将科技人才贷款风险补偿纳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并适当提高科技人才贷款风险补偿比例。省级对开展科技人才贷款风险补偿的地区实施奖补,最高不超过30%。


2.补偿比例。不良贷款项目本金单笔500万元(含)以内,补偿比例为80%,合作银行承担20%的贷款本金损失风险和全部利息损失风险;单笔超过500万元的,分段进行分担,其中500万元(含)以内的部分按前述机制分担损失风险,超出500万元额度部分补偿比例为50%,合作银行承担50%的贷款本金损失风险和全部利息损失风险。


3.奖补程序。省级奖补申报程序比照《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进行。各地科技部门会同同级财政、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汇总本地上年度科技人才贷款风险补偿及申报奖补资金情况,通过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平台报送正式文件至运营管理机构。省级运营管理机构审核汇总全省风险补偿和申报奖补资金情况后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按程序报请省政府批准后拨付资金。


4.担保补充。上述享受《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支持政策的科技人才贷款,原则上为无担保科技信贷产品。科技人才与银行协商愿意采取担保方式,则可选择《湖北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规定的科技融资担保分险模式,即由省再担保集团、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和市县政府按4∶2∶2∶2比例分担风险责任。


一笔贷款不得同时享受省及市(县)两项及以上专项贷款财政支持政策,已享受过省市(县)设立的风险补偿资金支持的贷款不得再申请科技人才贷款政策支持。


5.合作银行。有工作基础、专属产品开发能力以及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的银行可优先申请开展科技人才贷款业务,合作期3年。


三、推进实施


(一)开展推广应用。选取符合条件的合作银行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科技人才贷款工作试点,同步总结形成科技人才贷款工作模式并向全省各地、各银行推广应用。


(二)总结完善政策。各职能部门与各地区及合作银行适时开展工作交流,做到边实施、边总结、边提升、边推广,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优化相关政策举措。


(三)拓宽应用场景。在科技人才贷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探索推出科技人才保、人才担、人才投等多层次、全链条、立体式服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产品矩阵。


四、职责分工


(一)科技人才数据提供

省科技厅牵头汇总科技人才数据信息,统筹科技人才贷工作;湖北省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作为省级运营管理机构,负责科技人才信息维护及数据对接,具体负责科技人才贷组织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


每季度末,由各职能部门汇总科技人才名单及相关评选指标数据通过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平台提交。科技人才名单方面,省委人才办负责提供有关人才计划入选科技人才名单(含高技能人才)及相关指标数据;省科技厅负责提供国家和省科技部门评选的科技人才名单及相关指标数据,市科技部门和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负责提供所在地评选的科技人才名单及相关指标数据;省教育厅负责提供国家和省教育部门评选的科研人才名单及相关指标数据;省经信厅负责提供国家和省经信部门评选的应用创新科技人才名单及相关指标数据;省农业农村厅负责提供国家和省农业部门评选的农业科技人才名单及相关指标数据;省卫健委负责提供国家和省卫生健康部门评选的优秀卫生健康科技人才名单及相关指标数据。科技人才数据方面,省科技厅负责提供科研平台、科技项目、技术交易、科技奖励、科研诚信等数据;省人社厅负责提供专业职称等数据;省市场监管局负责提供标准制定等数据;省知识产权局负责提供发明专利等数据。


(二)科技人才贷款推广

省科技厅负责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贷款制度体系,督促加大推广落实力度;引导建立科技人才贷款工作机制,会同省财政厅、人行湖北省分行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确定合作银行,对拟纳入省级风险补偿奖补资金的地方科技人才贷产品进行审批。


省财政厅负责科技人才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省级风险补偿奖补资金)预算编制、资金下达和绩效监督,对各地未按照有关规定如实上报、未准确对贷款风险分类、弄虚作假或与企业合谋套取财政资金的,一经查实,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负责对合作银行科技人才贷款业务进行指导,会同相关部门对开展此项业务并取得积极成效的合作银行给予政策扶持。


人行湖北省分行负责指导合作银行开展科技人才贷款业务,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放科技人才贷款。


湖北金融监管局负责引导合作银行合规开展科技人才贷款业务,指导合作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原则,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增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


合作银行负责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贷款工作机制;自主开展贷款审批、发放等全流程管理;将贷款数据及时录入数据服务平台;加强贷后管理,如实申报风险补偿;做好不良贷款追偿和风险处置;定期向省级运营管理机构报告科技人才贷款业务开展情况。


五、保障措施


(一)职能部门定期会商。建立科技人才贷款工作协同联动机制,由省科技厅牵头,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健委、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行湖北省分行、湖北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并定期会商。各单位明确联络人员,加强数据共享共用,及时维护更新,保障科技人才贷款业务稳步有序推进。


(二)建立激励容错机制。省科技厅联合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行湖北省分行、湖北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建立科技人才贷款的激励容错机制,定期对贷款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评结果作为相关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湖北金融监管局指导银行机构建立科技人才贷款的尽职免责机制,完善免责认定标准和流程。


(三)加强经验总结推广。加强科技人才贷款的宣讲解读,采取讲座、研讨、案例教学等形式开展培训,引导科技人才了解并用好科技人才贷款政策,缓解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压力,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应用场景探索,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成效,形成湖北经验。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湖北省科技人才贷人才评价指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附件

声明: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官网,文章仅作分享,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后台联系我们处理。


年度重磅活动 点击图片报名


-End-

往期精选(点击图片阅览)

第一资源2024人服产业全景图(2024年10月版)

化茧成蝶·共启未来——2024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论坛暨第一资源HRO排行榜发布

在游中学 在行中思——2024第一资源海外游学营·新加坡

第一资源专访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及蒙古人力资源副总裁王晓蓉:百年酒店企业历久弥新的秘诀——希尔顿集团的变革与实践

2024猎头行业发展大会(第五届)暨第一资源猎头行业排行榜发布

第一资源百强榜深度访学营第七季大盘点

2024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产教融合活动暨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发布

“上海·嘉定人才港”正式启用!第一资源首批入驻!

关于第一资源

<向上滑动>

第一资源,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步,成为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平台。总部坐落于中国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核心园-上海人才大厦)。

旗下有八大品牌:第一资源融媒体、《第一资源》杂志、第一资源会展、第一资源智库、亚太人才管理协会、第一资源产业园、第一资源研究院、第一资源商学院;

可链接八大圈层:媒体圈、机构圈、HR圈、园区圈、投资圈、院校圈、法务圈、财税圈;

主营三大业务:媒体业务、园区业务、HR职业发展中心。

第一资源每年在全国多个城市,策划举办专注于人力资源领域的高峰论坛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大活动,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在线新经济、酒店餐饮、消费零售、金融、航运物流等10大产业。并连续多年发布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百强榜、人力资源细分行业相关榜单,发布调研报告和人力资源产业园白皮书等。分别服务于政府、产业园、国企、民企等4种类型大中小企业主、高管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服务包含外包、猎头、HR 软件、测评、培训、咨询、福利等16个细分领域人力资源服务专业人士;并与全国26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第一资源
第一资源,2007年成立,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第三方媒体、产业服务平台。我们通过线下活动、杂志、新媒体等服务,每年为50万+企业HR提供学习与分享平台,直接or间接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受众超过30万人次/年。
 最新文章